我发现长期看书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我发现长期看书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hello,这里是姗姗的小镇

在秋日的一个雨天,难得没有让自己忙碌地转起来,上午处理了最近一直悬在心头的一件事,准确来说我处理它的方式便是:放下。

事实上,解决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放下,割舍掉要拥有它的念头。我们很多时候的“不得”,都是因为想要的太多。

“我不要了” “任由它去吧” 当真正做到这些时,便会有前所未有的轻松。

处理完后,整个人异常的平静,于是拿起一本书去卧室,看了很久。

我发现长期看书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最近的阅读量又慢慢上来了,我发现长期看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益处,便是稳定的情绪,和内心的平静

读《越过心中那座山》,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不要为了自己从未犯下的过错辩解,这只会让你陷入权力斗争,霸凌者仍给你一根绳子,你抓住了绳子的另一头,你们都用力拉扯,因此筋疲力尽”

这段话治好了因很多不好听的留言而内耗的我;

它抚平了我多次的内心挣扎,没错,“战斗需要双方的参与,但结束只需一方做出决定。”所以,我挺了过来,依旧在表达,我只是,不再去抓住那根绳子,而是把它们像垃圾一样,直接丢掉。

某段时间因为是否要离职,陷入深深的焦虑中,事实上我自己内心已经做好了选择,但总是在不断地问周围人“我应该辞职吗?”听到的答案大部分都是“还是不要了吧?待遇挺好的。”

直到读《被讨厌的勇气》,看到这段话:“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于是,我毅然决然地只遵循了自己的想法,勇敢离了职。

我发现长期看书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最近重读《非暴力沟通》和《人性的弱点》,深刻地看到了根植于人性深处的弱点,因此了解了我们为什么会愤怒,为什么喜欢和他人争论,为什么以“我”为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在走进自我,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从前的所作所为。

阅读是价值观重建的过程,一本又一本的书,颠覆了我20岁之前形成的好些价值观,重建了自我价值体系,它们抚平了来自我内心深处的焦虑、恐惧、不安,好像在跟我说:别怕,什么都会过去。‍‍‍‍‍‍

就像黑塞说的:“人生只有一个使命,走向自我。”

我也在《纳瓦尔宝典》里,懂得幸福是一种选择。纳瓦尔曾说:“欲望就是你跟自己的约定,约定的内容是:不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是不会快乐的。”

我们根本的错觉是,总有一样东西会让我一直满足、永远快乐。20岁的时候我以为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一切都会好,有了收入我就会快乐了,25岁我以为等到30岁我攒到五十万就会满足的;

如今30岁,我不想等了,我不想等一切变好,我想即时满足,快乐的活在当下的每一天。

我发现长期看书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所以,阅读究竟带给了我什么呢?

在一千多天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籍带给我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心境,是勇气,是一种对待万事万物逐渐平和的态度:想要的就去努力拥有,得不到的就自然释怀。

这种“强大”,无可比拟。

由衷地佩服《越过心中那座山》的作者—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她是奥斯维辛集中营里走出来的幸存者

她在<恐惧型牢笼>这一章里说:“你无论如何都会活到50岁,或者活到30岁、60岁,或者90岁,所以不妨冒个险,去体验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

这段话给了我不断往前走的勇气,以此共勉。

愿我们都不会被任何事物卡住,坚定地迈起大步往前走。

 

 

|END |

“谢谢你看到这里”

?关于我:

我是姗姗小镇

现在是自由职业者,也是个二胎妈妈

分享写作、阅读、自我管理及生活方式

我的小红书:姗姗小镇

我的微信:shan1127328221

希望我的文字能带给你力量

欢迎关注我吖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我发现长期看书的人都有一个共性》为推书网注册网友“珊珊小镇”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我发现长期看书的人都有一个共性》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41812.html

(1)
上一篇 2024-10-17 20:17
下一篇 2024-10-17 20:21

相关推荐

  • 读完近100本书,2024我的读书体会分享

    可以说,2024年应该是我读书最多的一年,前期我有意识的给自己定好目标,并完成它,每月写阅读总结,到了下半年,工作多了,就放弃了,可见,坚持一件事,哪怕一年,都并不容易。 今年我33岁,马上就要到人们说的“35岁中年危机”。不得不说,人过了30岁,就会特别害怕时间,说时间白驹过隙,只有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才会有这种真切的感受,比如现在的我,而且人过了30,就像刘亮程说的“我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事可干,那些重要的事儿,都躲得远远的,到了年老了,倒一起找上门来了。”你会发现,时间完全不属于自己,每个人…

  • 这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再次读《文心》,这句话击破了笼罩我这三年读书历程的黑暗。 曾想过,人生短短3万天,读得多才是好。 也曾想过,咬文嚼字,不懈钻研,像专家学者那样,将一些书狠狠地啃下来,才是好。 到今天才明白:原来,触发,才是读书的终极意义。 细细想来,以前虽不知触发这个概念,但我已不知不觉地践行了许久。   01   32岁能够坚持读书,是因为,读书触发了我。 2022年,我32岁,那时候我的状态是这样的: 文案编辑岗位,很安逸,工资不高,一…

    2025-01-13
    00284
  • 《吃掉那只青蛙》主要内容/读后感

    主要内容: 一、前言部分 数不清的职责就像滔滔江水一般,源源不断地占据了你的生活,你只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处世的方式,才能自如地驾驭你的时间,掌控自己的生活。你只有学会放弃,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能改变你生活的重要事情上,才能有效地安排你所要面对的那些事情。 向成功人士学习:作者做销售时业绩不好,去问成功人士为什么他们生产力更好,按照他们的建议方法去做,之后成为一名销售精英,提升为销售主管。作为销售主管时,去问成功的销售主管,为什么他们更有绩效,按照他们的建议去做,他也取得了跟他们一…

    读后感悟 2023-06-04
    0056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