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2024.5.28)

徐志摩朱湘

昨天浅浅地读了20页徐志摩的诗,不是什么善本,似乎发现一枚错别字。就是感受一下新诗几位比较成就突出的诗人的创作状态。徐志摩其人,应该有诸多争议,但他的诗应该还是新诗里面比较突出的。

我看的感受和朱湘差不多。就是试图从旧诗里面探索新路。当然现代诗受到西方影响不可忽略,不过徐志摩(看到现在)和朱湘相对来说偏中式一点。他们会用不少介于文言和白话之间的字句,用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来写诗。

徐志摩的诗我是想读全集的,但全集贵且体积太大,所以先随便买一本看看。以后再说。朱湘的集子我读了一部分搁下很久,他的书信让我泪流满面。只能说每个人有他的成长路径和际遇,我们没法苛责甚至不应该评价。

他直到投水,内心依然是一种未长大的状态。优点是天真,缺点也是天真。每个人似乎都要蜕却无数层皮才慢慢与这个世界 和 平 共处。这不是听过很多道理就能渡过去的。需要一点点磨砺。

日记(2024.5.28)

日记(2024.5.28)

日记(2024.5.28)

现当代的书我常常是随便买买,随便看看。所以都不是什么善本。看着比较花哨。这首《采莲曲》是朱湘的代表作。和他狂狷的个性不同,呈现出一片宁静祥和。总要有一个地方安放灵魂。

◎ 温习古诗两首

前面《史記》札记想顺便温习一下《薤露》和《蒿里》,因为快到下午上班时间就作罢,这里补一下,方便以后查看:

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蒿里

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薤在我们方言里叫“小蒜”,有的地方叫野葱,实际上更像葱。叶子是细长的管状。这种植物的叶子比葱蒜都细,所以上面的露珠是非常容易“晞”的。

在故乡,母亲每年都会挖很多,用面粉拌了油炸,然后煮着吃,称为“小蒜圆子”。

日记(2024.5.28)

后记

我写在读书日记里面的未必是24小时之内读的,有的有可能是一周以内。所以不要相信我一天读了多少书。最近三五天都在补觉。早上难得七点多醒了。想想有什么事情是想七点钟起来做的。终于想起是抄诗,想起的时候也是再度睡着的时候。定闹钟都不响。醒来已是8:30,督促孩子准备上学,已经到时间。他们穿衣时抄了三行。

整天读书很少。工作比较多但又不是那种分分钟可以消灭的,而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一种压迫感。使人活泼不得。这个过程中想到很多事情,也懂了一些道理。唯独难受的是读书读不动,做事的行动力也比较差。今天就写这些,祝好!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日记(2024.5.28)》为推书网注册网友“蔓草, 读书与生活”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日记(2024.5.28)》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27592.html

(0)
上一篇 2024-05-28 17:14
下一篇 2024-05-28 17:41

相关推荐

  • 7月小结丨谈谈图书馆里的人与事

    7月内容结构也要调整啦,因为放暑假了,只有一个线上阅读打卡活动,一直在写论文,所以这个月的小结来说说其他的东西。 ?工作相关 图书馆里的事(破除一个误解;图书馆的工作) 图书馆里的人(读者篇;学生助理篇;同事篇) ?自我提升 阅读read(2本书) 出行travel(图书馆2家,书店1家) 写作write(长文2篇,短帖5篇)   1.破除一个误解 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我发现很多人对图书馆的工作有一个很大的误解。 一位朋友给我发消息:“图书管理员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工作,又轻松,又体面,还能看看书。” 来过图书馆的于老师:“图书馆…

    2024-08-17 读后感悟
    00172
  • 睡足才能谈效率|《漢書》第2册完

    ◎ 睡足才能谈效率 昨天晚上22:41读完了《漢書》第二册,从开始至此20天,前面有些时间是迷糊的,后面几十页比较清醒。即便清醒我也不一定读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前面我想到,“表”在纪传体里面大概是工具书一样的存在,可能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查的,就像字典一样。当然也可以看。但是我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工具。 不过从《史記》到《漢書》,我这种非理性的阅读者也多多少少发现一点规律。我跟书友们说,我连西汉几个皇帝的姓名都没有记清,他们建议我画个表,树状图,而我这么懒,根本不听,有的人会用一些记忆法记“唐诗三百首”,而…

  • 沈丽新:无关年龄的品格——读成尚荣先生《年轻的品格》

     (现场聆听成尚荣先生,2023年8月宁波) 工作多年,最喜欢的评价来自身边的年轻同事:“这个人真是的!一点也不像老教师!”因为我每天总那么热忱地跟大家聊班上学生的各种趣事,他们觉得我没有老教师的淡定,倒充满了初入职教师的热乎劲。 在那个刚过去的工作了整整三十一年后的暑假里,与成尚荣先生的《年轻的品格》一书相遇,倍觉感奋。是不是我所有“不像老教师”的模样从此都可以被诠释? 我认真在书中找寻答案。 我读到了“终身性” 年轻的品格当然不局限于年轻人才能具备,虽然年轻人给出了“年轻的品格”的范本。观照年轻人,他们旺盛的…

    2024-06-27
    0019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