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最经典的10句话,说尽人生哲理

《道德经》中最经典的10句话,说尽人生哲理

昨天完成了阅读《道德经》第二遍,这次看的是解读版本。

从去年11月份开始,误打误撞接触《道德经》,一开始阅读无法停止,发现这里面真的有人生的大智慧。

任何人都无法说自己能真正读懂《道德经》,我也只是理解了皮毛而已。

但就是这一星半点,足以让我醍醐灌顶。

《道德经》中这10句话,真的说尽了人生哲理。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徼。

出自第1章。

妙:事物的内在,本质。

徼:事物的表面。

意思是,做事情足够专注,就能发现事物的本质。但若是欲望太多,那注意力就会分散,就只能停留在理解事物的浅层表面。

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保持专注,长此以往,洞察力,粉丝力,记记忆力和判断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做事情切忌勿贪多。鱼与熊掌,要想价值最大化,必然是二选一,而非兼得。

2、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出自第2章。

解释:功成名就之后,不居功自傲。不居功自傲,则功绩就不会磨灭。

为什么历史有循环的规律?

为什么曾经辉煌的王朝必然会走向衰败没落?

为什么没有基业长青?

因为大部分人,一旦身居高位之后,就开始裹足不前。

不管我们在工作上取得了何等的成绩,都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一直保持创新和学习,这样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之内,功绩是不会消失的。

如果我们的后代依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能继续延续。

反之,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牛到天际,那下一步就是走下坡路了。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出自第4章。

解释:钝化锐气,化解纠纷,隐藏自身的光辉,混同于尘土中。

周深有一首歌,是《大江大河》的主题曲,叫作《和光同尘》。

里面有一句歌词:和光同尘,不为盛名而来,不为低谷而去。

这句歌词写的非常好。

和光同尘这四个字,写出了为人处世的秘诀。

第一,不要主动炫耀显摆。

通俗点就是,不炫富。

在第9章,也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是说一个人不能把财富展示出来太多。

第二,别人不需要你的时候,不要多事。

比如,别人不渴,你给一瓶水,这纯粹是多余,还会让别人误以为你是不是巴结讨好。

诸葛亮就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出山做军师的。如果他在刘备第一次邀请的时候,就乐呵呵地去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地位。

第三,同其尘:即使我们有了一些成绩,外表也要保持质朴和朴素的状态,要看上去和一般人一样。

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有些人赚点钱,就别墅豪车安排上。要知道,只要他一出风头,就立马会被人针对,会倒霉。

从这个方面说,我倒觉得开封的王婆在爆火时选择离开,真的非常明智。

第四,不要把自己的全部裸露在人前,要保持一些神秘感。

老子当时去函谷关之后,到底去哪了,至今没有人知道。

发朋友圈不要事无巨细把自己的家庭生活全发出来,如果你在人前是透明的,那你的信服力也是透明的。

4、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出自第6章。

解释:大道绵绵不断,永续永存,它发出的能量永远无穷无尽。

什么才是真正的坚持呢?

不是每天几点早起读几小时书写多少字,而是一种心态上的持之以恒。

比如,今天身体不舒服,就休息。不要跟自己较劲儿。

只要能长期做下去,这就是坚持。而非精确到每天每时每分。

 

5、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解释:天和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他们的生存不是为了自己,因此才能长生不灭。

解释只是表面含义。

实际上,天地的存在不仅仅是利他,还有利己。

如果真的几十亿年来,天地就是为了利他,不为了自己,那就不会发生自然灾害了。

所以说,我们如何才能过得更好?(包括写文章,做自媒体,工作)

利己+利他,两者兼顾,方能始终。

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出自第24章。

解释:踮起脚跟的人不能长久稳稳地站立;迈大步的人不能远行。

做事情步子不要迈的太大,不要走得太快,不能过度吹嘘、包装自己,这样必然不会长久。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靠直播短视频爆火的例子,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

惟有真正有实力的人,才会长久屹立不倒。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第64章。

这句话后来被战国时期的荀子(比老子晚250多年),写在了《劝学》这篇古文中,我记得初中时就要求背诵。

意思很好理解。

一个是关于奋斗和事业:所有的成功都是从小事开始的,所以不需要去仰望别人的成绩,选定一个方向,从0开始,坚持下去,必定会成功的。

一个是关于防范于未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损失,往往因为小错误。所以在事情有一些苗头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处理了,否则会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在第63章也有: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可见老子对细微之物的重视。

8、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出自第66章。

这句话是老子“无为而治”的体现。全文出现了很多次。

比如第3章: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8章: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22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无为,不争,并非是什么也不敢,躺平摆烂。

而是一种做事情的万全之策——做决定和行动前,保持内心平和,考虑周全,了解清楚实际情况。

另外,不要把与人的竞争摆出来,你在明,人家再暗,你不输谁输?

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话说太多了,运气会越来越差。

古人说,言过千言弃自伤。话说多了,对身体是一种损害。我以前曾连续直播3h,结束之后整个人感觉非常虚脱。

另外,话说的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高。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现在网络上很多人断章取义,胡乱剪辑,稍不注意就会被推上风头浪尖。

所以,老子告诉我们,一定要少说话。

第23章开头就有:希言自然。

少言寡语才合乎自然。其实不仅是说话,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没有从一而终的。

比如“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为啥不能一直刮风下雨,因为太多了不合乎规律。

1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出自第40章。

反:循环往复,动:运动规律。

意思是:循环往复就是道运行的规律,柔弱幽微是道处事的方法。

物极必反,做事情不要太极端,巅峰时期及时保持质朴,这样才能一直往上走。

在第77章里,也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道会去损害那些自认为很了不起的,会去帮助那些很弱小的人。

大自然永远是一个平衡体。包括地球在太阳系,太阳系在银河系,银河系在整个宇宙中,都有一个平衡关系在。

人类如果破坏大自然,就会遭到报复,比如洪水,或者大旱。

人也一样。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很牛,很厉害,那之后就不会顺利。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要谦虚,多努力,不要懈怠。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道德经》中最经典的10句话,说尽人生哲理》为推书网注册网友“蔷薇书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道德经》中最经典的10句话,说尽人生哲理》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27514.html

(0)
上一篇 2024-05-22 14:58
下一篇 2024-05-22 15:40

相关推荐

  • 35岁全职妈妈,6点起床拍视频的一天!(6)

    新系列继续更新 她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拍视频。 因为她很喜欢文字,喜欢能够一眼看到结局的形式,喜欢那些常见的文字重新组合起来,脑海中浮现的很多种解释。 而拍视频,需要表现力,表达力,以及带动大家的情绪张力。 巧合的是,这三种她丝毫都不擅长。 当初选择读书这条路来作为迷茫生活的出口,是因为这是一件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 明明可以把表达想法的文字原汁原味地写下来,却偏要经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读出来,还要剪辑,配上字幕,这不是吃预制菜的感觉吗? 不过,人们喜欢直接送上门的东西。 没错,最开始拍视频,她…

    2025-08-08
    00195
  • 坚持读书2年,读完150本书,会怎么样?

    今天是一个普通的日子。 郑州的天像在燃烧一样。 我坐在电脑前,却想起来自己在二年前偶然间开始决定坚持阅读的那个瞬间。 在无限重复的打卡上班的日子,在每天为KPI、流量焦灼不安的日子,我在手机上读完了《三体》。 “还有比《三体》写得更有趣和更好的书吗?” 于是,一本接着一本,在午休的时刻,在夜晚孩子睡着的时刻,不在乎阅读的仪式,就是去读。 读了一年,我想,也许我可以辞职,这样就会有更多时间去读书了。也许,我还可以靠读书养活自己和家人。也许,我也可以把读书作为写作的素材,将来出一本自己的书。 于是,33岁裸辞了…

    2024-06-13
    00425
  • 《万历十五年》:无关紧要的一年

    黄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美籍华人历史学家、教授、学者。出生于湖南长沙。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汴京残梦》等。 ——《百度百科》 缘起 知道《万历十五年》是因为《人民的名义》里面的高书记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书,便一直好奇是本什么样的书,结果在17年买回来之后一直在书柜中当展示品,直到此次参加阅读会才让它重新出山。 在书柜展示这么就一个是和它一起展示的书有点多,还一个是因为它不太好…

    2025-01-02
    0061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