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到焦虑、内耗,一定要读读《认知觉醒》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

脑海里想着很多事情,工作上的活没做完,下个月房贷没交,想抽空去趟医院,刚买的书还没拆......

明明想做这件事,又担心那件事做不好;正做着那件事,又害怕另一件事来不及。

吃不好,睡不着,忘性大,精神紧张,心里乱如麻,焦躁不安。

如果有以上情况,你可能陷入了焦虑

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将焦虑形象地比喻为背景音乐,你对它很熟悉,却又不知道它究竟是谁。

 

但焦虑也没那么可怕,你越是敢正面与它对视,它越是不能拿你怎么样。

我们可以通过认识焦虑,剖析焦虑产生的根源,并想办法缓解它。

如果你感到焦虑、内耗,一定要读读《认知觉醒》

01.人为什么会焦虑?

周岭指出:“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这句话狠狠戳中了我。

7月我看论文,沉迷在一堆国内外文献里。本来只想写开题报告,参加10月开题答辩。

研究劲头一上来,突然想先写文献综述。刚开始只想写一小部分,后来又想把它写完。

同时,我惦记着读书写作,想在开学前多看两本书,多更新几篇文章。

结果才坚持3周,我就病倒了。头晕恶心厉害,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得请假休息。

躺平很舒服,但一想到有那么多事情没做,我的心就七上八下,休息也休息不好。

当我读完《认知觉醒》讲“焦虑”这节,才发现自己是产生了焦虑情绪。

而焦虑的本质正如书中所说,想同时干很多事情,又急着出结果:

看论文,我希望快点写完文献综述,甚至全文;

写文章,我急着多写出几篇文章,存满草稿箱;

读本书,我期盼赶紧翻到最后一页,换下一本。

我给自己上紧发条,急匆匆想做完手头的事,并取得成绩。

当生病打乱计划,让我什么都干不成时,就陷入了焦虑。

如果你感到焦虑、内耗,一定要读读《认知觉醒》

02.怎么缓解焦虑?3个办法迅速拯救

当你感到焦虑,心神不宁时,可以试着去做这3点:

直面焦虑,让模糊原因清晰可见

周岭在36岁那年,对未来感到焦虑。他报了一堆课,买了很多书。

为了想迅速成长,他飞快地读书,读完一本又一本。结果看完就全忘了,什么收获都没有。

反观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个成就满满,甩自己几条街。这让周岭觉得沮丧、烦躁、焦虑,忍不住怀疑自己。

有一天他拿出纸笔,写下心中的所有烦恼和担忧,寻找焦虑的源头。

他发现自己的焦虑大致可以归为这几类:

完成焦虑:每天日程排太满,经常在赶ddl;

定位焦虑:在新手阶段,就想取得像大佬一样的成就,自我定位不清;

选择焦虑:想做的事情太多,不知道该做哪一件;学的方法太广,彼此出现矛盾,不明白哪种更适合自己;

环境焦虑:不得不在一定的束缚下做事,感到抓狂,比如,因为工作没法做自己想要的事;

难度焦虑:有些书难啃,有的知识点难消化,产生畏难心理。

这样梳理之后,周岭整个人放松了许多,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我也按照这个方法,拆解自己近期的焦虑:

完成焦虑:想做的事情太多,日程表排过满;

难度焦虑:毕业论文难,害怕自己写不出来;

比较焦虑:同学们论文写完了,而我才开始;

健康焦虑:身体差,担心影响工作或者学习;

环境焦虑:因为工作等原因,没法专心写作;

......

当我列完所有烦心事,发现很多都是能解决的,只不过需要多一点时间和耐心,心就不慌了。

书中有句话这样说:“任何痛苦事件都不会自动消失,哪怕再小的事情也是如此。”

焦虑也是这样,你不去正视它,它永远不会自己蒸发。

当你感到焦虑时,不妨把心里的想法写下来,看看具体因为什么而焦虑。

模糊的原因一旦被清晰化,就没那么可怕了。

如果你感到焦虑、内耗,一定要读读《认知觉醒》

抓住重点,避免陷入过忙的状态

书中提到,人的大脑同时处理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约为7个。想象你的脑海中有7个小球,代表你的注意力。

如果你要同时做7件事,每件事只能分到1个小球注意力;而如果你只做1件事,这件事就能得到7个小球的注意力。

相比之下,前一种方式关注的事情多,但每件事只能浅尝辄止,最终只完成一点点;

后一种方式关注的事情少,可这件事往往能深入做,最终能完成一大半。

安排太多事情,精力会过于分散,最终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引发焦虑。不如分清次序,只做最重要的那几件事。

我仔细思考过后,给近期事项重新排了序。

重要的,且必须要做的事:

每周去医院看病,让身体好起来;

坚持上班,参加培训,复习考试;

准备开学,去学校上课,写论文;

管好孩子,跟进她的生活与学习;

写卡片笔记,记录日常碎片想法。

重要的,但能缓一缓的事:

公众号写作,可改成不定期更新;

自媒体学习,延迟到毕业再深入;

家里的存书,不急着今年就读完。

相对不重要的,可以不去做的事:

各种打卡:写作社群,读书会等;

各种分享:微信群互动,发朋友圈等;

各种出门:逛街,购物,看电影等;

各种整理:书单,看病及生活记录等;

通过分类,我很快明确优先级事务,对自己的时间掌控感变强。如果时间精力冲突,就先抓住最重要的事,把其它事放一边。

正如作者所说:“真正的行动力高手不是有能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的人,而是会想办法避免同时做很多事的人。”

减去那些相对不重要的事,给自己留一点喘息时间,你就不那么焦虑了。

如果你感到焦虑、内耗,一定要读读《认知觉醒》

降低目标,只设下限、不设上限

微习惯》一书中有个成长公式:“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又觉得有压力,那就订个很小的目标作为下限,不设上限。

举个例子,假设你想养成阅读习惯。

如果一上来就要求自己“每天阅读2小时”“1个月读10本书”,可能没出1周就想放弃。

因为你一想到要阅读时间那么长,要读那么多本书,就会感到焦虑。而你越焦虑,就越不想读。

可要是你将目标定成“每天阅读10分钟”“每次阅读2页”“1个月读完1本书”等,反而更容易养成阅读习惯。

由于任务量足够小,你不需要动用多少意志力,就能轻松完成它。

而当你尝到成功的甜头,很可能因此得到激励,超额完成任务。

7月,我的阅读目标是:工作日中午看书45分钟,每周读5天。

坚持1个月我发现,有时加班没空读;有时很累很困,根本不想读。

但一想到目标没完成,硬撑着读完,脑子什么也没记住。

8月,我将目标调整为:工作日中午看书30分钟,每周读2-3天。

一想到只要读半小时,且有休息天,阅读意愿变强,效率大大提升。读得起劲时不舍得停下来,还会主动多读几分钟。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足够你从0到1去培养对许多事的热爱。

所以,一切真的没那么着急。

当你为一件事感到焦虑时,不如试试降低目标,以舒缓的节奏坚持下去。

如果你感到焦虑、内耗,一定要读读《认知觉醒》

03.写在最后

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焦虑的本质也适用这一规律:你的能力超过欲望,又急于求成。

列张烦恼清单,查找焦虑根源;

学会要事优先,专注关键目标;

试着降低要求,达成每日底线。

当你活在适合的节奏里,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你就不那么焦虑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我在网易云音乐里刷到的话:

如果你感到焦虑、内耗,一定要读读《认知觉醒》

祝你远离焦虑,过上轻松的人生。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如果你感到焦虑、内耗,一定要读读《认知觉醒》》为推书网注册网友“微月在读书”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如果你感到焦虑、内耗,一定要读读《认知觉醒》》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31628.html

(0)
上一篇 2024-08-23 11:16
下一篇 2024-08-23 11:26

相关推荐

  • 能解暑的不只西瓜啤酒,还有迟子建蚊烟中的往事

    人们很难爱上热到无法出门的酷暑,除非像迟子建那般,有只属于夏天并永远留在回忆里的——蚊烟中的往事。 图 |《风平浪静的闲暇》剧照   北方高温,潮热的南方也不甘示弱,在“走出空调房,就进桑拿浴”的日子里,“能约出来的都是生死之交”。你呢,选择宅家吹空调了吗? 没有空调的陆游形容夏日如蒸笼: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汪曾祺靠西瓜解暑: 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

    2023-07-09 好书推荐
    00234
  • 索恩·世界史(全6册)

    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守候黎明+特洛伊战争+幻影恐惧+犹太人的世纪+寻迹狮城   内容简介 《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 西乡隆盛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明治初年曾任要职,推行多项重大改革,是明治维新的元勋。本书通过相关书信、档案对西乡隆盛政治生涯关键点进行了剖析,为读者树立了西乡隆盛“领导日本建立近代国家”的形象。   《守候黎明:全球化世界中的约瑟夫·康拉德》 约瑟夫·康拉德出生于俄国沙皇统治下的一个波兰家庭。十六岁时,他成为一名水手,并在二十年间游遍世界。在航行中康拉德观察到…

    2024-12-13
    0073
  • 推荐一本真真真不错的治愈书籍《人生缓缓》:送给拧巴、焦虑、急躁的你!

    如果给你的人生重来一次的机会, 你会想要干什么? 42岁的贾玲在开年给了我们的重重的心灵震撼。她用她的坚持给了自己一次重启人生的机会。 当那个又瘦又美的她出现的时候,我们都感受到热泪盈眶和热血沸腾。这是怎样的毅力才能让她在一年内瘦掉了100斤,从原来的步履蹒跚到现在的步履轻盈,又是怎样的自律才能让她在又累又饿的生活里不放弃?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哭。 因为贾玲的坚持而哭, 因为贾玲的改变而哭, 也因为此刻迷茫、焦虑,苦苦挣扎的自己而哭。 当一个人想要摆脱自己身上的枷锁和负累,那么一定要改变自己。 《人…

    2024-03-01
    0027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