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
脑海里想着很多事情,工作上的活没做完,下个月房贷没交,想抽空去趟医院,刚买的书还没拆......
明明想做这件事,又担心那件事做不好;正做着那件事,又害怕另一件事来不及。
吃不好,睡不着,忘性大,精神紧张,心里乱如麻,焦躁不安。
如果有以上情况,你可能陷入了焦虑。
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将焦虑形象地比喻为背景音乐,你对它很熟悉,却又不知道它究竟是谁。
但焦虑也没那么可怕,你越是敢正面与它对视,它越是不能拿你怎么样。
我们可以通过认识焦虑,剖析焦虑产生的根源,并想办法缓解它。
01.人为什么会焦虑?
周岭指出:“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这句话狠狠戳中了我。
7月我看论文,沉迷在一堆国内外文献里。本来只想写开题报告,参加10月开题答辩。
研究劲头一上来,突然想先写文献综述。刚开始只想写一小部分,后来又想把它写完。
同时,我惦记着读书写作,想在开学前多看两本书,多更新几篇文章。
结果才坚持3周,我就病倒了。头晕恶心厉害,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得请假休息。
躺平很舒服,但一想到有那么多事情没做,我的心就七上八下,休息也休息不好。
当我读完《认知觉醒》讲“焦虑”这节,才发现自己是产生了焦虑情绪。
而焦虑的本质正如书中所说,想同时干很多事情,又急着出结果:
看论文,我希望快点写完文献综述,甚至全文;
写文章,我急着多写出几篇文章,存满草稿箱;
读本书,我期盼赶紧翻到最后一页,换下一本。
我给自己上紧发条,急匆匆想做完手头的事,并取得成绩。
当生病打乱计划,让我什么都干不成时,就陷入了焦虑。
02.怎么缓解焦虑?3个办法迅速拯救
当你感到焦虑,心神不宁时,可以试着去做这3点:
直面焦虑,让模糊原因清晰可见
周岭在36岁那年,对未来感到焦虑。他报了一堆课,买了很多书。
为了想迅速成长,他飞快地读书,读完一本又一本。结果看完就全忘了,什么收获都没有。
反观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个成就满满,甩自己几条街。这让周岭觉得沮丧、烦躁、焦虑,忍不住怀疑自己。
有一天他拿出纸笔,写下心中的所有烦恼和担忧,寻找焦虑的源头。
他发现自己的焦虑大致可以归为这几类:
完成焦虑:每天日程排太满,经常在赶ddl;
定位焦虑:在新手阶段,就想取得像大佬一样的成就,自我定位不清;
选择焦虑:想做的事情太多,不知道该做哪一件;学的方法太广,彼此出现矛盾,不明白哪种更适合自己;
环境焦虑:不得不在一定的束缚下做事,感到抓狂,比如,因为工作没法做自己想要的事;
难度焦虑:有些书难啃,有的知识点难消化,产生畏难心理。
这样梳理之后,周岭整个人放松了许多,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我也按照这个方法,拆解自己近期的焦虑:
完成焦虑:想做的事情太多,日程表排过满;
难度焦虑:毕业论文难,害怕自己写不出来;
比较焦虑:同学们论文写完了,而我才开始;
健康焦虑:身体差,担心影响工作或者学习;
环境焦虑:因为工作等原因,没法专心写作;
......
当我列完所有烦心事,发现很多都是能解决的,只不过需要多一点时间和耐心,心就不慌了。
书中有句话这样说:“任何痛苦事件都不会自动消失,哪怕再小的事情也是如此。”
焦虑也是这样,你不去正视它,它永远不会自己蒸发。
当你感到焦虑时,不妨把心里的想法写下来,看看具体因为什么而焦虑。
模糊的原因一旦被清晰化,就没那么可怕了。
抓住重点,避免陷入过忙的状态
书中提到,人的大脑同时处理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约为7个。想象你的脑海中有7个小球,代表你的注意力。
如果你要同时做7件事,每件事只能分到1个小球注意力;而如果你只做1件事,这件事就能得到7个小球的注意力。
相比之下,前一种方式关注的事情多,但每件事只能浅尝辄止,最终只完成一点点;
后一种方式关注的事情少,可这件事往往能深入做,最终能完成一大半。
安排太多事情,精力会过于分散,最终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引发焦虑。不如分清次序,只做最重要的那几件事。
我仔细思考过后,给近期事项重新排了序。
重要的,且必须要做的事:
每周去医院看病,让身体好起来;
坚持上班,参加培训,复习考试;
准备开学,去学校上课,写论文;
管好孩子,跟进她的生活与学习;
写卡片笔记,记录日常碎片想法。
重要的,但能缓一缓的事:
公众号写作,可改成不定期更新;
自媒体学习,延迟到毕业再深入;
家里的存书,不急着今年就读完。
相对不重要的,可以不去做的事:
各种打卡:写作社群,读书会等;
各种分享:微信群互动,发朋友圈等;
各种出门:逛街,购物,看电影等;
各种整理:书单,看病及生活记录等;
通过分类,我很快明确优先级事务,对自己的时间掌控感变强。如果时间精力冲突,就先抓住最重要的事,把其它事放一边。
正如作者所说:“真正的行动力高手不是有能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的人,而是会想办法避免同时做很多事的人。”
减去那些相对不重要的事,给自己留一点喘息时间,你就不那么焦虑了。
降低目标,只设下限、不设上限
《微习惯》一书中有个成长公式:“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又觉得有压力,那就订个很小的目标作为下限,不设上限。
举个例子,假设你想养成阅读习惯。
如果一上来就要求自己“每天阅读2小时”“1个月读10本书”,可能没出1周就想放弃。
因为你一想到要阅读时间那么长,要读那么多本书,就会感到焦虑。而你越焦虑,就越不想读。
可要是你将目标定成“每天阅读10分钟”“每次阅读2页”“1个月读完1本书”等,反而更容易养成阅读习惯。
由于任务量足够小,你不需要动用多少意志力,就能轻松完成它。
而当你尝到成功的甜头,很可能因此得到激励,超额完成任务。
7月,我的阅读目标是:工作日中午看书45分钟,每周读5天。
坚持1个月我发现,有时加班没空读;有时很累很困,根本不想读。
但一想到目标没完成,硬撑着读完,脑子什么也没记住。
8月,我将目标调整为:工作日中午看书30分钟,每周读2-3天。
一想到只要读半小时,且有休息天,阅读意愿变强,效率大大提升。读得起劲时不舍得停下来,还会主动多读几分钟。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足够你从0到1去培养对许多事的热爱。
所以,一切真的没那么着急。
当你为一件事感到焦虑时,不如试试降低目标,以舒缓的节奏坚持下去。
03.写在最后
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焦虑的本质也适用这一规律:你的能力超过欲望,又急于求成。
列张烦恼清单,查找焦虑根源;
学会要事优先,专注关键目标;
试着降低要求,达成每日底线。
当你活在适合的节奏里,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你就不那么焦虑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我在网易云音乐里刷到的话:
祝你远离焦虑,过上轻松的人生。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如果你感到焦虑、内耗,一定要读读《认知觉醒》》为推书网注册网友“微月在读书”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如果你感到焦虑、内耗,一定要读读《认知觉醒》》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3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