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闭》改名《清平乐》,又一经典古言登上荧幕

重门锁,孤城闭。白鬓催,霜华尽。近日,影视剧《清平乐》大火,该剧由王凯、江疏影主演,张开宙执导,侯鸿亮制片,出品方有正午阳光影业。相信大家都知道,正午阳光出品的作品大都制作精良。而作为《清平乐》原著小说的《孤城闭》更是畅销十载,是一部口碑佳作。

《孤城闭》改名《清平乐》,又一经典古言登上荧幕

被魔改的《孤城闭》,为何畅销十年,好评不断

 

《孤城闭》是米兰Lady古典爱情文艺长篇,以北宋为背景,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事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之间,还原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孤城闭》以写史的角度描摹爱,以文艺的笔法追溯史,畅销十年,好评不断。

《孤城闭》改名《清平乐》,又一经典古言登上荧幕

我们都知道米兰Lady,专注于历史小说创作,善于从故纸堆中挖掘不为人熟知的故事,在讲述主角的情感经历、人生际遇的同时也工笔描绘时代背景,通过细节展现古代风物及传统文化。文笔细腻,宛若刺绣,以一针一线逐渐勾勒出遥远故国的历史画卷。

 

一阙宫墙,两厢独绝,是爱情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仁宗盛治,天下雍熙,海晏河清,四海升平。那一段湮没于尘埃缝隙中的爱情,于故纸堆中散发出沉香——原本也可是风流少年郎,或及第登科,或闲云野鹤,却囿于深宫,长憾此生。

幸而这寂寂的人生中,还有一点缱绻可以留恋。他看着她从垂髫稚子成长为窈窕淑女,看着她情窦初开、初尝愁滋味,看着她因为君主的一念之差,被包装成华丽的磨喝乐,置于神龛中被炙烤。她把他当作唯一的依附,他亦愿意给她此生所有的温度。

 

于他们,是无关他人的情爱;于天下,却是大逆不道的罪孽。

真情杳杳敌不过礼义典法,堵不住悠悠众口,不容于这清平盛世……

一阙宫墙,两厢独绝,今生今世,不复相见,唯寄来生,陌上重逢。

 

是小说亦不仅是小说,是爱情故事亦不仅限于爱情故事。兖国公主与內侍梁怀吉之间的逸闻,史书上不过寥寥数语,米兰Lady却于故纸堆中轻挑慢捻,拨弄出一段浓重的爱情传奇。不仅如此,小说中还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各自在既定的命运轨线上前行又互有交集。除此之外,作者对宋代风物、习俗、文化的描写是细腻而富有趣味的,让人宛如置身那个朝代般栩栩如生。

 

《孤城闭》可谓是此类小说中独树一帜的作品,甚至开一代先河,自初版至今已有十年,口碑颇佳,是万千读者的心中至爱,越不过去的经典高峰。如果你喜爱《东宫》《琅琊榜》《鹤唳华亭》《昭奚旧草》等经典古言,那一定不能错过《孤城闭》!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孤城闭》改名《清平乐》,又一经典古言登上荧幕》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孤城闭》改名《清平乐》,又一经典古言登上荧幕》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931.html

(0)
上一篇 2020-05-01 18:42
下一篇 2020-05-12 16:53

相关推荐

  • 马天宇《观心》曝烦恼抵御法则 解锁不一样的自我!

    由磨铁图书出版的马天宇2018新作《观心》已于今日正式上市,11月29日,预售抢购消息刚公布,就收到了众多粉丝热烈的回应和支持!自预售开启,该书就取得了3分钟内售出4000册,不到十二小时,销售量破万的优秀战绩! 出道十二年,马天宇一直保持初心,认真对待每一部作品。演员、歌手,不论哪个身份的他,都不断在提升和进步。对待工作努力认真的他,对待粉丝的态度也不得不让人称赞。此次的新书《观心》正是马天宇回馈粉丝回馈所有支持自己的人的一部满含诚意的作品。马天宇在自己的微博中说道:“我的《观心》送给一直支持我的你们,你们…

    2018-12-13
    00625
  • 新书推荐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美国红十字会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881—2021)》出版

    内容简介 自1881年创立以来,美国红十字会在美国自然灾害、流行病以及世界大战中展开了积极的救援活动,在防灾应灾的教育培训、安全血液提供、生物医疗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美国和国际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以美国红十字会140年改革、发展的历史为主线,梳理美国红十字会历史上各阶段的活动实践,厘清美国红十字会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重点分析美国红十字会与美国慈善、外交的关系,美国红十字会独特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其发展的活力和局限性。 本书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对国际红十字运动的研究,激发更多人…

    2024-12-03 图书资讯
    00560
  • 北京地铁上那些读书的人

    图文 | 朱利伟 到2024年2月底,我拍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就满六年了。六年间,我遇见过无数个印象深刻的地铁阅读瞬间:反复遇到的书,反复遇到的人,反复遇到的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经典的、大众的、冷僻的读物,站着的、坐着的、走路读书的地铁乘客……在有限空间里,他们手中的书也占据着有限的时间。到底为什么,喧嚣中仍然有人选择阅读?究竟为什么,年复一年记录仍在继续?在一段短短的地下旅程中,那些投入到纸书文字的心灵真的显得笨拙吗?如果将我在过去六年间拍下的两三千张照片和每一张照片下的文字一并交给AI,它或许会自动生成…

    2024-04-13 图书资讯
    0087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