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此努力地活着》豆瓣8.4,读点好书,这本书在深夜里读完

这本《我如此努力地活着》由哲学教授克兰西·马丁创作,内容部分是回忆录,部分是哲学文本,部分是行动指南。

作为回忆录和哲学的结合体,它带有自我帮助类书籍的少许特征。

作者在本书中做出了一种诚实的尝试,向读者展示他的挣扎和逐渐克服这种思想困扰的历程。

作者用幽默的、亲切的、推心置腹的口吻与读者交谈,他似乎一直在寻找一些话语想与踏在刀锋上的人说一说。

s35204177.jpg

《我如此努力地活着》

副标题: 一位重度抑郁的哲学教授的自述

作者: [美] 克兰西·马丁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出品方: 领学东方

本书分为三部分,对应作者人生的三个关键阶段。

作者考虑了自我毁灭的想法最初渗透进人们心理的过程是多么复杂和普遍,在探索自己的体验中:他也描述了知名作家和明星的自杀历史。

作为哲学家,马丁提供了有关弗洛伊德的犀利深刻的见解,假设人有“死亡冲动”,这就像吃饭一样,是强烈和根本的心理欲望。

同时作者向那些正在与毁灭念头斗争的人表明,他们并不孤单,这种欲望就像其他欲望一样——几乎总是暂时的,也是可以避免的。

本书深入剖析了作者重度抑郁的成因、影响以及与之斗争的过程,旨在让公众消除对一些行为的刻板印象,更有同理心地看待社会上或身边的相关问题,并鼓励读者战胜一时的痛苦和艰难,找到生的希望。

作者简介

克兰西·马丁(Clancy Martin),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哲学教授,印度阿育王大学哲学教授,曾获古根海姆基金会颁发的古根海姆奖。

他的研究涵盖社会与行为健康伦理领域,尤其专注于自杀预防、成瘾治疗以及将讲故事作为治疗过程一部分的应用。

他写小说纪实文学,也撰写哲学著作。

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三十余种语言。

译者简介

吴万伟,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研究所所长。

已出版的翻译作品主要有:《良好生活的哲学:为不确定的人生找到确定的力量》《中国新儒家》《分配正义简史》《儒家民主:杜威式重建》《贤能政治:为什么尚贤制比选举民主制更适合中国》《圣境: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生死之间:哲学家实践理念的故事》《哲学的价值:一种多元文化的对话》《自然道德:对多元相对论的辩护》《有思想的生活:智识生活如何滋养我们的内在世界》等。

图书目录

致读者

前 言

第一部分 看一看真实的自己

第一章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第二章 心之呼唤

第三章 门总是为你敞开着

第四章 如何成为更好的父亲?

第二部分 一只脚踏入坟墓

第五章 醉生梦死

第六章 哲学的慰藉

第七章 致死的疾病

第八章 不相信来世,那就欢迎来到精神病院

第三部分 漫长的回归之路

第九章 相信相信的力量

第十章 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一些

第十一章 西西弗斯的快乐

附    录  樱桃的滋味

译后记

精彩章节

前言

我最后一次试图自杀是在我的地下室里,当时我想用一根狗链勒死自己。

像往常一样,我没有留下遗书。我从办公室里搬出一把绿色皮革质地的木头椅子,而我的狗则在楼梯上看着我。

她害怕下到地下室来。我拿起结实的蓝色帆布狗链,把它套在一根横梁上,然后把狗链穿过把手做成一个套索拴上,检查是否系紧了。

我站在绿色椅子上,把绞索套在脖子上。然后我踢开了椅子,与《肖申克的救赎》的结尾那个温和、年迈、被体制化的自杀者布鲁克斯·哈特伦的做法没有两样。

我吊在那里,脚在扑腾。但我没有死,只是非常痛苦。

上吊真的很疼。

尽管我以前试过上吊自杀,但我已经忘了它带来的疼痛,这是因为我最近一段时间都在读人们上吊自杀的文章,自杀好像很容易。

有的人把绳套挂在门把手上坐下就自杀成功了。

我开始感到恐慌,尽管我努力克制,但是却更加惊慌失措。

我记不清了,但有一个瞬间,我试图把自己提起来,于是挣脱了狗链。

我掉到了地板上,在满是灰尘的水泥地上躺了一会儿,至今我都没有把上吊用的椅子搬回楼上。它让人望而生畏,我再也不想在家中看见这把椅子。

那天晚上,我和妻子通了电话。她去旅行了,她问我为什么声音怪怪的。

“我嗓子疼。”

“泡点儿生姜蜂蜜茶,”她说,“听起来你好像生病了。”

“嗯嗯。”我说道。

我的喉咙疼了一个星期。

有几个学生问我脖子怎么了,因为上面的瘀青很明显。

我告诉他们:“哦,它只是看起来严重罢了。”然后回避了这个问题。

我也许可以告诉他们真相。

但是,撰写关于自己自杀和自杀企图的文章,然后学生在网上看到这些内容——学生的确会在谷歌上搜索他们教授的名字——是一回事,而在现实中直视学生的眼睛,展示脖子上的瘀青,然后说:“哦,我前几天试图上吊自杀”,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即使后一种做法不会影响我的职业生涯(但我怀疑可能会带来影响),我也会担心,这将给年轻人施加一种心理压力,促使他们中已经患有抑郁症或有自杀念头的人做出糟糕的选择。

在我的一生之中,脑海中一直存在着两种自相矛盾的想法:我希望我已死去,但我又庆幸自己自杀未遂。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是我当时成功自杀了,也就不用活这么久了。

然而,当我觉得生活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时,我的第一想法是:那好吧,现在就去自杀。

或者更确切地说,我倾向于按照非常具体的思路来思考如何自杀,比如:“我最好上吊自杀,因为我没有任何毒药。如果我要去买一些,到了快递送达时,我可能已经丧失自杀的勇气了。

重要的是,趁此刻我的思路很清晰,立刻行动起来。”(这也表明我其实很困惑。)在那一刻,我坚信自杀是正确的,我确信我终于愿意承认有关自我的真相,正如一个人在非常愤怒地反驳别人时知道的那样。当时我想,“现在,我终于可以说出我心里一直想要说的和需要说的话了。”但是,冷静下来后,这种在愤怒之下坚信不疑的东西未必反映真相就变得一清二楚了。

当然,我并不总是纠结于自杀的念头。

比如,我在2022年的冬天写下了这句话:“我不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我很感激自己还活着。”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感激”没有抓住要点。你可以对某事心存感激,却仍然无法胜任这项任务。

即使自杀的念头重现了——那么,就去自杀吧,或者简单地说,去吧,是时候了,你太累了,该结束这一切了,结束吧——我仍然会庆幸,此前的自杀没有成功,因为正是在那些未遂的自杀尝试之后,发生了许多好事,包括最重要的事情——我的孩子们出生了。

 

我想想自己最终还是会自杀,但同时我也明白,我为从前的自杀尝试都失败而庆幸。

我已经意识到这听起来有多么奇怪。

如果之前的自杀未遂让我能够继续活着、创造和体验美好的事物,那么这种逻辑难道不应该同样适用于继续活下去吗?难道我不明白屈服于这种自杀冲动是错误的吗?也许我正在慢慢领会这一点。

但是,在我被死亡欲望牢牢控制的那一刻,我是不相信未来有更多好事在等着我。更重要的是,不管未来会怎样,我相信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其实,人的头脑中以这种方式同时存在自相矛盾的两种想法并不那么稀奇。

我们通常称之为认知失调,这就是自我欺骗的本质,也是令人类成为极其有趣的生物的众多深层非理性的案例之一。“我自相矛盾吗?很好,我就是这么自相矛盾,因为我广大无边,因为我包罗万象。”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这句名言可以表达珍视生命的想法,也能适用于自我毁灭的念头。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了孩子还离婚可以体现这种矛盾。

我很遗憾自己离过两次婚,并为此感到非常羞愧。

如果可以,我愿意回到从前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做一个好丈夫。

但与此同时,我很感激先后嫁给我的三任伴侣,尤其感激她们为我生了孩子。

如果没有和第一任妻子离婚并再婚,我就不会有女儿玛格丽特和鲍西娅;如果没有和第二任妻子离婚,我就不会和现在的妻子艾米结婚,也不会成为拉特纳和卡莉的父亲。

艾米和五个孩子是我活着的主要理由,我通常觉得他们是我活着的唯一理由。

如今,我很高兴,自己还活着。

尽管我想尽各种办法,却从未自杀成功过,对此,我内心充满感激。这是我写此书的原因之一,因为我相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自杀是糟糕的选择。

 

我深刻理解自杀的欲望。

这不仅仅是想要去死,而是想方设法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是我最早的记忆之一。

虽然这种冲动时起时伏,但我的生命中总有那么几天(绝对没有几个星期),我被自身的存在和结束存在的念头所吞没。

我曾多次试图自杀,但都失败了。(从自杀历史的角度看,我是个十分滑稽的人物,因为我总是搞砸,似乎总是靠着好运才侥幸活了下来。)

无独有偶,我很多朋友每天都有自杀的念头,他们尝试过自杀,有的还不止一次试图自杀。

这正是我写此书的另一个原因。

自杀的秘密只有我们熟悉自杀想法的人知道,尤其是这些自杀未遂者(或者多次自杀未遂者)。

安妮·塞克斯顿(Anne Sexton)在其著名诗歌《自杀遗书》中讲述了自杀的若干秘密:

我能承认

我只是个懦夫

不停地哭着喊我我我

更别提那些小昆虫和飞蛾

受环境所迫

扑到电灯泡上吮吸。

塞克斯顿在这里倾诉了什么呢?首先,是的,人们所说的有些道理,自杀者是懦夫。

更重要的是,她认为自己是懦夫,她希望自己是勇敢者的一员,尽管生活中有痛苦、挫折和无数的障碍,也能继续前行。她还承认了懦弱、自杀和虚荣与“我我我”之间的联系。

因为每个自杀者都知道自己会因为自私而受到指责,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仅属于我们自己,还包括我们对他人的义务。“我我我”是一种可怕和丢人的字眼,是人们羞于去说、去想、去感受之物,但它就在那里,也是存在于每个人生活中的响亮无比的声音。

试问谁没有充满恐惧而又轻蔑地想过,如果我不关注自己,还有谁会关注我呢?而当你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时,这声音会在耳边尖叫。“我我我”让自杀成为可能。如果我真的只想着你,我怎么会自杀呢?“我我我”也是我们试图永远摆脱的东西。

最后,塞克斯顿还坚持认为(对此,我会进行更多阐述),自杀不仅代表懦弱和自私,也是弗洛伊德(继叔本华之后)所说的死亡冲动驱力,一种非常基本和原始的“扑到电灯泡上吮吸”的需求。

塞克斯顿在她四十六岁生日的前一个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诗歌展露了很多死亡欲望。

当然,她的作品应该推荐给任何一个在死亡欲望中挣扎的人。

但塞克斯顿的诗歌可能只应该由那些能够站稳脚跟、对自杀有清醒认识的人阅读,因为她的作品里表现出诚实和绝望,同时也将自杀行为浪漫化了,而这对于心理脆弱者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如果我的学生告诉我,他一直在自残的念头中挣扎,并问我是否有可以推荐一些书籍,我可能会推荐几本不同的书(当然,我还想与这个学生谈论更多),但我绝对不会推荐给他们的作家就是——安妮·塞克斯顿。我也不会建议他阅读爱德华·勒维(Édouard Levé)、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或内莉·阿坎(Nelly Arcan)的作品。

因为正如我们将在后面讨论的那样,这些作家都熟悉自杀行为,都对自杀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最终都自杀了。

当人们大着胆子来跟我谈论自杀时,我总是感到欣慰和感激。

这是一个棘手的话题,即使在今天也是禁忌,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讨论自杀。

从前,提起酒精和药物成瘾也是如此,并且现在,在某些方面仍然如此(因此戒酒会和麻醉品都有匿名的属性)。

抑郁症和其他形式的精神疾病也是禁忌,而且现在在某些方面仍然如此(因此世界体操冠军西蒙妮·拜尔斯公开谈论她与精神疾病的斗争,值得庆祝)。

就在不久之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也是禁忌,尽管现在这在我们看来可能很奇怪(现在也许仍然如此,取决于你的文化背景)。

最近,我的一位好朋友的儿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尽管我花了十三年时间来阅读和撰写自杀方面的文章,最近几年还写了这本书,但我还是很难与这位朋友谈论此事。

 

但自杀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必须谈论自杀。

真相是,如果愿意诚实面对自己,我们对自杀都有一些认识。

我曾经告诉学生,如果我们的肚子上有一个开关,按下它就能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没有人能活到十八岁。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我来说,尽可能诚实地告诉你我的自杀欲望和尝试特别重要。

如果我在胡说八道,你是会察觉到的。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不再活着肯定更容易一些。

最消极的情绪本身也是最确定无疑的情绪,但这无济于事。众所周知,幸福感和安全感最不稳定且脆弱不堪。

还有什么比愤怒、沮丧、恐惧更加确定无疑的情绪呢?(但这当然是错误的,因为人的情绪就像想法一样,来去匆匆,很容易改变。)很多时候,生活真是他妈的太难了。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恐慌不已的时刻,我们都会感到很累。

这令我想到了我写此书的主要原因:我想真诚而准确地表达想自杀(有时候是天天都想自杀)但还要继续生活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并说出我自己这样做的特殊理由。

自从十多年前我开始谈论自杀并撰写相关文章以来,我便已经和许多人交流过了。他们认同我那些最阴暗的自我厌恶和绝望情绪,并表示我的故事对他们有所帮助。

意识到有这些感受的不止自己一人很重要。

在这之后,我们会开始明白,自己不是绝望的边缘人,也不是在顺风顺水的世界里只有自己过得一团糟。

知道其他人也有这种感觉,并意识到有这种感觉也没有太大关系,有助于我们明白也许自己没有任何问题。

往往正是我们觉得自己有问题的想法让我们面临自杀的威胁,或者将我们推下悬崖。

我鼓励任何读到此书并有自杀倾向的人加入一个名为“自杀互戒匿名会”的组织。

同样,自杀干预热线和最近推出的在线聊天也可使用。

但是不想拨打匿名求助热线,主要是因为这些匿名求助热线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是完全匿名的。

接线员如果认为你存在自杀动机,他们便可以委托警察来到你家。(在这里,我的想法只代表我自己。自杀干预热线每天都在拯救生命。

在为帮助处于危险之中的人付出的共同努力中,它们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我也不想和陌生人或一群比较生疏的人谈论我要自杀的欲望,尽管这种欲望实际上是十分迫切的。我能做的并且已经做的是读一些能让我的自杀冲动在那个特定的日子消失的东西。

更好的情况是,它们让我的冲动停下来,甚至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自杀的吸引力。

我并不期待我的自杀念头会消失,不过我很高兴告诉大家,我自杀的念头可能正在减弱。

但是,我的确相信,我对这些念头的态度会改变,自杀的念头会变得不那么吸引我,也不那么令我执着。

事实上,我对自杀的态度已经发生改变,部分原因是由于撰写自杀文章,但主要原因是我与其他有自杀倾向或曾经有自杀倾向的人进行过交流。

假设一位朋友过来找你说,“我买了把枪,我决定今天晚些时候开枪自杀。”(这位朋友并没有患不治之症,看上去和平常也没什么两样。)那么,有没有一种场合,让你赞同这是个好主意呢?

当然没有。其他人这样想时,自杀明显是个坏主意。这个事实显而易见。

然而,当我们自己也这样想时,我们却无法看到这个醒目的真相,即自杀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肯·鲍德温从金门大桥上跳下,自杀未遂而幸免于难,后来他说了一句成为名言的话:“跳下去之后,我意识到,除了刚刚跳下大桥这件事,我本来认为生活中无法解决的一切都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或者正如乔尔·罗斯在他的朋友安东尼·波登去世后不久所说,“自从他去世以来,我一直都处于他自杀的震撼之中,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然后说,‘唉,我都做了什么呀?’”

 

我也希望,通过坦率讲述一个长期受自杀念头困扰的人的故事,或许可以帮助那些在生活中有或曾经有过自杀念头的朋友的人,使他们能够对自己或朋友都更温柔一些。

当我们思考和谈论自杀时,也应该尽量温柔一些。

我认识的第一个自杀者是我继父的儿子保罗,他在我六岁时跳楼自杀了。我问妈妈保罗自杀的事,她给我发了这样一条短信:

我当然记得那一天,那是1974年,保罗看起来很开心,有些安静,那天早上他预约了他的心理医生,但他没有赴约,而是从那栋办公楼的楼顶跳了下去。

保罗去世时二十一岁,一直和我们一起住在我儿时的家里。他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嬉皮士,花了很多时间在温哥华和我们居住的卡尔加里之间浪荡。他用美丽的彩色玻璃珠为我们——他的弟弟妹妹——制作手镯和项链(当时我们家里住着八个孩子)。出门在外时,他就靠在街上卖这些珠宝来赚路费。

自那时起,我便认识了很多自杀者。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我知道无论怎样都无法阻止别人自杀而自责是什么感受。然而我相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和说些什么来帮助我们关心的人,他们可能正在自杀的冲动中挣扎。这是我写此书的另一个理由,但我并不认为事后自责是那些理由之一,所以我希望自己对自杀念头的见解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我自己与自杀欲望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此,我再赶紧补充一下,我并不认为我的生命中的这三阶段或自杀欲望的三阶段之间有严格的分界线。它们以各种方式相互融合,有时候,五十四岁的克兰西结束自己生命的幻想似乎与七岁孩子的幻想并没有太大区别。

在童年和青年时期,我相信自杀会消除“我”的本来面目。

我认为这是我生命中的“自杀倾向”阶段。正如诗人济慈所言,我在两种情绪之间摇摆不定,一边是“几乎爱上这种安详的死亡”,一边是绝望的感受,即我想改变我的生活却做不到,我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在我看来,在此阶段的大部分时间里,如果说自杀不仅仅是结束生命的话,那么它还会彻底改变我的存在,以至于我将不再是我认识和遭受痛苦的那个我(比如说,我上了天堂,或者重生为另外一个人)。这一阶段随着我的第一次离婚、职业上的彻底改变和父亲的去世而宣告结束(我父亲很可能是自杀,尽管我不敢肯定。稍后会详细介绍。

然后,当我喝酒上瘾后,我曾尝试过自杀。

我偷偷饮酒和戒酒,每天都故态复萌重新回到酒吧。伴随我喝酒戒酒挣扎的还有严重的抑郁症,这在我前三年的清醒阶段尤为糟糕。

我认为,这是我自杀生活的“危机”阶段。这些年的主题和主要心理体验是逃避。当然,酒精是逃避的一部分。但是,还有什么比自杀更能帮人逃避呢?我完全依靠好运气才熬过了人生的这个阶段。

不出所料,该阶段以我第二次离婚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而告终。

 

自那以后,我尝试自杀过两次。

其中一次我在序言中描述过,在我看来,这与瘾君子的复发非常相似。

我认为这是我自杀经历的“恢复”阶段,这听起来可能像是在开玩笑。在绝望之时,自杀对我来说似乎颇具吸引力。

这种绝望伴随着疲惫,给我带来一种无法继续的感觉,是在心理上向自己最坏的本能投降。精疲力竭之时,我又回归旧的思维方式。“复发是恢复的一部分”,这是匿名戒酒会的信条之一。

我发现该法则不仅适用于饮酒,而且也适用于自杀以及不太明显的自残行为(例如大发脾气或大肆超支等)。

 

在我人生的最后阶段,即我写本书的十年之前,越来越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我的着重点发生转变,即从职业上的成功和我过去经常想的“玩得开心”转变为努力做个好伴侣、好父亲和好朋友。我也终于懂得心理学上所说的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此表示尊重,并从中受益匪浅。就我本人而言,我会记住要密切关注一些简单之事,如我吃的食物、进行的体育锻炼、户外晒太阳的时间以及我得到的睡眠。我现在所处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我开始怀疑自杀对我来说不大可能带来多少改变,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清晰。从精神上来说,(我越来越相信,我的思想会在肉身死后继续存在)自杀可能会使我的情况变得更糟,并且会深深伤害我爱的人。暴力,尤其是在愤怒、恐惧和绝望中实施的暴力,似乎总是让受到波及的每个人的处境都变得更糟。

因此,我将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对应我生命中的这三个阶段。

第一部分讨论我们是如何有了自杀倾向。

第二部分展示了人处于危机之中是什么样子。

第三部分则是我们如何摆脱需要自杀的困扰。

在每个部分,我都会讨论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时还会讨论其他自杀者的经历,以及若干哲学观点,要么非常适合我当时所经历的想法,要么是对这些想法的反思。我也看过若干自杀身亡的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家提供了自杀者思想的最敏锐见解,因为他们在书籍、故事和日记中留下了自己思想的记录。

讲述我的故事帮助我形成了有关自杀思维的更具普遍性的观点。

我相信,我们所有人都有某种自我毁灭的冲动。这种冲动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如试图通过超负荷工作、浏览短视频、购物或住豪华酒店来逃避自我和自身存在的问题。

显然,也会表现为成瘾的和相关的极端行为,以及自杀的念头、欲望或尝试。

 

自我毁灭的冲动——死亡冲动——对我们的心理来说可能就像性冲动一样原始和基本。我们都非常乐意承认甚至庆祝、吹嘘我们的性冲动并极力为之辩护。但是,死亡冲动是截然不同的事。性冲动尽管很复杂,但从根本上讲,我们对性冲动的感觉良好,承认性冲动也不觉得难为情。但是,死亡冲动呢?要是我们宣称“是的,死亡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好了。毕竟,生就是死,每天我们都离死亡更近了一步。死亡不可避免,我们不得不接受它,对我们来说,死亡就像性一样自然。但是,正如在性方面存在合理和不合理的想法和行为一样,死亡问题上也是如此。尼采就观察到,想法会在它自己愿意的时候而不是在我愿意的时候出现。然而,我们能够影响、培养和训练我们的想法。谢天谢地,很明显,想法并没有全部变成我们说的话。更令人高兴的是,想法也并没有全部变成我们的行动。你可以有想法,然后赶走它;你可以有想法,仅仅看着它来了又走;你可以有想法,抓住它,并鼓励产生相关想法。

你可能会对自杀的想法上瘾,就像你可能会对喝葡萄酒的想法上瘾一样,总以为喝一两杯博若莱葡萄酒就会让一切看起来更容易一点。或者就像你可能会对性、购物或浏览短视频的状态或点赞上瘾一样。我开始逐渐明白我对自杀的想法上瘾了,而且最近我可能正处于上文所说的恢复阶段的自杀上瘾者。与所有瘾君子一样,先天或后天的问题总是异常复杂难以解决。我生来就是个酒鬼,还是经过一系列糟糕的选择才变成酒鬼的?

自杀的念头是强加在我身上,还是我有过这些想法,然后以某种方式培养或依赖它,从而鼓励它日益壮大并最终付诸行动?有人相信,自杀和酒精使用障碍(我们过去常说的酗酒)一样,是一种身体疾病。其他人则认为,自杀就像吸毒和酗酒一样,是错误选择和意志薄弱的结果。简而言之,自杀就是一种道德失败。还有一些人像我一样相信,一旦将某些想法的先天倾向与自由意志相结合,就会将我们束缚于上瘾之网中,而新思维方式的自由培养可能帮助我们逃脱这个罗网的束缚,甚至彻底解开这个结。

 

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糟糕的思维模式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对我来说,对自己的信仰采取过于教条式的态度常常使我产生无力感和痛苦愤怒。当世界拒绝按照我坚持的方式运行时,或者更加常见的情况,当我未能达到我为自己设定的某些标准时,我会惊慌失措,并进入战斗逃跑的思维模式,根据我的经验,这正是播下了自杀念头萌生的种子。所以在过去一些年,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不那么自以为是,对我认为自己知道的事不那么信心满满。我想拥有一个更温和、不那么固执的个性。

我会尽我所能告诉各位我自杀的故事,我的自杀企图,尤其是自杀念头的细节。我相信,归根结蒂,这是从根本上认可生命的故事。我的第五个孩子出生于2021年12月17日,当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的奥密克戎流行期间。在我写下这些话时,她已经一个月零几天了。我不记得还有过比今天早上更不想自杀的感觉了。现在我觉得,将自己吊死在我家车库的一根雪松梁上的想法简直荒谬之极。但是,我也知道,情况未必总是如此,就像抑郁症一样,这些念头和感受的确会以出乎意料的、不可预测的和激烈的方式卷土重来。我希望,一旦出现这些念头,我能注意到它们,不予理会。我喜欢对那些处于自杀危机之中来找我的人说,就算情况变得实在糟糕,我已经忍无可忍,明天再自杀也不迟。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我如此努力地活着》豆瓣8.4,读点好书,这本书在深夜里读完》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我如此努力地活着》豆瓣8.4,读点好书,这本书在深夜里读完》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56937.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 索恩·世界史(全6册)

    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守候黎明+特洛伊战争+幻影恐惧+犹太人的世纪+寻迹狮城   内容简介 《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 西乡隆盛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明治初年曾任要职,推行多项重大改革,是明治维新的元勋。本书通过相关书信、档案对西乡隆盛政治生涯关键点进行了剖析,为读者树立了西乡隆盛“领导日本建立近代国家”的形象。   《守候黎明:全球化世界中的约瑟夫·康拉德》 约瑟夫·康拉德出生于俄国沙皇统治下的一个波兰家庭。十六岁时,他成为一名水手,并在二十年间游遍世界。在航行中康拉德观察到…

    2024-12-13
    00158
  • 暴君:莎士比亚论政治

    剖析对权力的欲望及其实现之后的灾难性后果 探索鲜为人知的生活和思想领域   编辑推荐 一千个哈姆雷特|格林布拉特作品集 泰斗级莎学家、《诺顿版莎士比亚全集》主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力作 剖析对权力的欲望及其实现之后的灾难性后果 探索鲜为人知的生活和思想领域 内容简介 在这部文笔优雅、极具可读性的著作中,著名莎士比亚学者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莎士比亚笔下的暴君及其暴政——他们可怕而自恋的愚蠢行径,他们的篡逆、疯狂和残忍,他们的傲慢自大和缺德少才,他们的偏执与…

    2024-12-13
    00213
  • 世界体育秘史

    细说两百年现代体育历史 回顾五大洲世界体坛往事 速写体坛众生的真假面孔 揭秘台前幕后的趣闻隐衷   编辑推荐 细说两百年现代体育历史。 回顾五大洲世界体坛往事。 速写体坛众生的真假面孔。 揭秘台前幕后的趣闻隐衷。 体育究竟是什么?是权力的展示场,是财富的集结棒,是名声的遮羞衣,还是暴力的催化剂?好像都是,却又不止于此。体育为何丢弃了“单纯”,是迫于无奈还是主动改变?本书会给你答案。 内容简介 体育是一项成王败寇的游戏。它记载着胜利者的欢笑与喜悦的泪水,见证他们赛场上矫健的身影与场外累积的财富。但在结果至…

    2024-11-20
    0024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