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坐着世界最长的矿车之一,一个人横穿西撒哈拉……前不久,一则抖音短视频引发广泛关注,收获了17.8万点赞,4.7万转发,这位旅行博主自从背起行囊,已经走遍了世界的千山万水,不过和普通背包客不同的是,这其实是一次心灵的追寻之旅。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自从偶然阅读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书中的广阔世界深深吸引着小苏,如同一股不可抗拒的磁力,成为他探索世界的动力源泉。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大学时在某次读书会中,凭借对历史的热爱与见解,他赢得了老教授赠送的这本《全球通史》。

起初他只是觉得这书的名字很宏大,渴望一览人类文明的全貌。不过随着阅读的深入,他发现书及其背后的世界大有可观,这本书以前所未有的宏观视角,讲述了从气候、地理到人类制度如何推动文明的演变。这些内容刷新了他对世界的理解,真正打开了他的新世界大门,让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自那以后,他走遍了32个国家,用三四年时间丈量了大半个地球。他带着《全球通史》去了非洲,因为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这片大陆是人类的发源地。坐在荒凉的沙漠里,他翻开书页,对照书中的内容,思索眼前的景象。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在欧洲他漫步于历史文化长廊,沉浸在文艺复兴的流风余韵中,瑞士的美景和社会让他感慨。面对传说中“上帝的后花园”,他展开了对人类未来的无尽遐想。

他说,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问自己,“我为什么来这里?”不是为了走马观花式的网红打卡,而是追寻历史的脉络,感受那些被时光雕琢的痕迹。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打卡三毛故居

行走在巴黎,他更关注象征法国大革命的巴士底狱,而非埃菲尔铁塔的壮丽;在意大利的古老港口,他试图穿越时空,感受地中海文明的辉煌与衰落……这些独特的旅行体验,使他在旅途中不断发现新的自我,体验更加深刻的生命意义。

《全球通史》不仅开启了一段旅程,更成为一种精神支柱。当他一个人走在非洲的荒漠里,四周只有荒凉的沙漠和漫天的黄沙。一路上,他坐着矿车穿越撒哈拉,独自面对无人相伴的孤独和不确定的未来。是书中的智慧给予他力量,让他学会了无畏与坚持。

他说,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只要心中有光,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直面在路上的各种不确定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去看见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他倡导,在旅行前多读几本书,旅行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我们不仅能看到风景,更能体会其中的历史与文化,找到旅行的真正意义。

他还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从家门口的世界开始探索。或是走近身边的每个角落,了解那些我们熟悉却未曾深究的文化。历史的进程不仅是书中的宏大叙事,也是日常中的点滴积累。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旅途中的一次壮美夕阳

人于历史长河,不过沧海一粟;人于万千气象,不过微尘一粒。但数以亿计的人们在数以万年的时间里,共同推动历史进程澎湃向前。社会的样貌和人们的习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过无数选择和妥协形成的。

这也是豆瓣网友进入《全球通史》意境后的感受:不仅在阅读历史,而且也在了解现实;不仅在与过去沟通,也在与现实对话。通过在时间的洪流中锚定自我,就能看见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不仅理解了世界历史的大轮廓大脉络,甚至感觉全身五经六脉被打通。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种《全球通史》。历史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历史可能意味着理解,可能意味着敬畏,可能意味着责任,也可能意味着一种激情。

“当年看完这本书时,

就决定一定要去这个世界看看,

我永远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时间长河中的一个观察者、记录者、阅读者,更可以是一个行动者。带着好奇与敬畏走近历史,我们也能在更大的时空维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和方向。

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他带着《全球通史》这本书走遍世界,只因曾被它刷新世界观》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44619.html

(0)
上一篇 2024-11-06 22:06
下一篇 2024-11-09 11:20

相关推荐

  • 什么也别说:一桩北爱尔兰谋杀案

    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追寻一桩绑架谋杀案的真相,揭开北爱尔兰问题的沉默之雾   编辑推荐 1972年年底的一天,十个孩子的母亲琼•麦康维尔被一伙蒙面人从贝尔法斯特的家中绑走,她的孩子们从此再也没见到她。这是北爱尔兰冲突中为臭名昭著的一桩案件。 2003年,在《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签订五年后,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具人类骨骼。当麦康维尔的孩子们被告知骸骨的衣服上有一个蓝色的别针时,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的母亲。 究竟是谁杀害了琼•麦康维尔? 试图追寻真相的人们像是撞到了一堵无声的、坚实的墙壁:谁都不愿提起这件事。 “无论你…

    2024-11-22
    00138
  • 好书抢先看:2023年4月近期值得一看的好书

    近期又有哪些新书值得一看?快来看看推书网为您推荐的这份新书书单吧! 社科类 《大地中国》 韩茂莉 新经典/上海文汇出版社 “中国”一词从何而来?中华文明为什么诞生于中原大地?为什么说关中地区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地理基础?历史上黄河下游源何发生多次重大改道?为什么山东山西之间没有山脉相隔,却以山命名?历史与地理密不可分,历史决定思维的深度,地理决定视野的广度。 《大地中国》是北京大学教授韩茂莉写给大家的历史地理通识,二十六个专题,贯通上下五千年,遍及南北东西,涵盖了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问题,是理解中国历史大脉…

    2023-04-23 好书推荐
    00133
  • 咸安区图书馆馆藏推荐第15期:《松鸦为什么鸣叫》

    书中,陈应松用冷艳的文笔、奇峭的故事情节,向世人描述神农架绚丽、幻妙的自然风光,描述在贫困中艰难奋争的山民们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况,呼吁世人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尤其是呼吁人们关注在现实现代化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呼吁社会的和谐。他的这一批作品,具有独特的社会视角和艺术风格,标志着陈应松创作的新阶段、新高度,标志着这位作家大步地走向成熟。

    2023-05-10
    0019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