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月零1天:豆瓣9.3,推荐这本书,让你读懂死亡、悲伤与爱(建议深读!)

人死亡后,意识是否仍旧存在?

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后,意识并不会随之完全消失,大脑活动可能在一定时间内继续进行。

一些有过濒死体验的幸存者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调查中,81位的幸存者里有半数以上在濒死时出现了对过往生活的回顾,近半数的人感受到了意识从自身分离,自身形象脱离了躯体,游离到空中。

迄今为止,人类还无法合理解释濒死体验这一现象。有科研者称其是人类脑部神经在特殊条件下的反射和潜意识思维运作,也有很多心灵学家将它当做死后世界的证据。

一直以来,死亡都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让生者与死者永远分别。有关濒死体验的研究也让人们从宗教以外的视角,探讨与死去的家人、爱人之间重建联系的可能性。

电影《寻梦环游记》以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为原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死后之国。生者的回忆与想念,让死者得以返回现实世界与其团聚。

12个月零1天:豆瓣9.3,推荐这本书,让你读懂死亡、悲伤与爱(建议深读!)

12个月零1天

作者: [英] 路易莎·杨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出版年: 2023-11

ISBN: 9787500174363

爱不分种类,不分国界。

人类自古以来都无法对死亡坦然接受。

如果说《寻梦环游记》构建出了一个打破死亡边界的童话世界,英国作家路易莎·杨的新作《12个月零1天》则从更为现实的角度,剖析了死亡与现实的关系。

  • 死后世界是否存在?
  • 死去的人是否还能陪伴在我们身边?
  • 生者要如何去应对死亡带来的离别和悲伤?
  • 如果不再悲伤了,是不是说明我们已经不再爱ta了?

这些看似抽象难解的议题,伴随着书中主人公罗伊辛和拉斯穆斯双方故事的展开慢慢被揭开面纱。

故事的开头,33岁的罗伊辛在假期的清晨,与未婚夫尼科享受着伦敦罕见的明媚阳光。

他们默契地交换着彼此才懂的幽默段子,肆意地开怀大笑,灾祸却从天而降:前一秒还活蹦乱跳的尼科骤然昏倒,很快失去了生命体征,无力回天。

而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音乐人拉斯穆斯将永远失去他挚爱的妻子杰伊。

二人相识于青春年少,迄今已在一起17年了。

出生于加纳的杰伊,年少时曾是一名魅力四射的黑人女歌手,雄心勃勃,立志于在大城市成为一名产科医生。

为了身体受伤,事业遭受挫折的爱人拉斯穆斯,她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最终选择陪伴他居住在偏僻的小岛上。

然而疾病的到来打破了两人平静的生活,他们花光了所有的钱与运气,最终也无力回天。

 

当爱人去世时,罗伊辛和拉斯穆斯尚还年轻。

他们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但如潮水般的悲伤让他们的人生停滞了:罗伊辛因为未婚夫在的猝死受到惊吓和刺激,一度持续出现幻觉,身体愈加憔悴,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期望。拉斯穆斯则悲痛至极,远离人群,在小岛上潦倒隐遁,郁郁寡欢,甚至奄奄一息。

究竟要怎样去克服这种悲伤呢?

是不是只有忘记和不爱,才能让自己彻底解脱?

人们往往会忘记,悲伤是一份全职工作。无论我们的思想、世界、生活和心灵中发生任何其他的事情,都无法改变它的地位

作者告诉我们,人无法用理智去克制悲伤,唯有学会与之共存,才能走出最难捱的黑暗。

从郁郁寡欢,悲观厌世到回归正轨,重燃对生活的希望,两位主人公在面对悲伤时,逐渐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在悲伤之外,在悲伤之内,在悲伤之后,是力量、幽默和快乐的可能性。暴风雨过后,总会有阳光,在这寒冷和黑暗之中,藏着一个不屈不挠的春天。”

“路易莎·杨的文字温柔、真实、闪闪发光,就像在看着一朵花绽放,每一刻都美丽、迷人,比上一刻更动人。”

她不仅是一位作者,还曾经是乐队“英伦鸟”的组合成员之一。

书中的天才音乐人拉斯穆斯创造了很多有关爱、离别和回忆的乐曲,如:《爱没有在听》《一个再见太多》《只是因为你很坚强》《往日再现》……

这些是两位主人公情感宣泄的出口,也重温了拉斯穆斯与亡妻杰伊之间数不尽的往事回忆。

、而这样的设定,恰恰来源于她本人真实的经历:2012年,路易莎·杨的未婚夫,作曲家罗伯特·洛克哈特去世。

巨大的悲伤出乎意料地激发了她在音乐上的创造力,也让她不得不去直面这种情绪:解读它、感受它,最后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生的力量。

书中四个主人公的过往经历,和他们全然不同的爱情故事,读来也让人唏嘘。

罗伊辛与尼科交往多年,两个人度过了几年平淡的日子,但尚未结成夫妇。

尼科去世时,他们的关系正处于一个相对紧张的阶段:关于“是否要孩子”这件事,两个人都感到不安,并且下意识地逃避。但尼科的逝世让她悲痛万分,也意识到了自己对他的爱并没有消磨,反而越来越深。

杰伊与拉斯穆斯相伴17年,他们相识于青春年少,像两个为了摆脱困境和失落而走到一起的孩子,并在此过程中为彼此牺牲,相互救赎。对于活着的拉斯穆斯来说,这辈子不会再有这样美好的感情。

悲伤和失去贯穿了整个故事,但其结局却是浪漫和充满希望的。

罗伊辛生下了死去爱人尼科的孩子,并与有着相同经历的拉斯穆斯渐渐走到了一起,两个人相互扶持和慰藉,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者借用这样的结局告诉我们:爱永远不会消失,只是改变了形式,而人类的坚强的心灵也足够接纳下一段美好。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12个月零1天:豆瓣9.3,推荐这本书,让你读懂死亡、悲伤与爱(建议深读!)》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12个月零1天:豆瓣9.3,推荐这本书,让你读懂死亡、悲伤与爱(建议深读!)》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20554.html

(0)
上一篇 2024-02-02 17:19
下一篇 2024-02-05 10:22

相关推荐

  • 豆瓣评分8.6,《越过心里那座山》这是我今年读过最疗愈心灵的一本好书,强烈推荐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一本心灵疗愈方面的好书——《越过心里那座山》。 作者伊迪丝 伊娃 埃格尔博士 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 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 也是尚在人世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之一 1944年,时年16岁的伊迪丝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经历了8个月的非人折磨后得到解救。 埃格尔博士曾经师从心理学家维克多 弗兰克尔,50岁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94岁仍以旺盛、坚韧的生命力从事着助人的工作,并坚持写作至今,令人敬佩。 她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女性,本书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诠释了她对积极心理学和存在主义的理解和实…

    2024-05-20
    00353
  • 湖科讲书人 | 王杨琴:《我心归处是敦煌》

    讲好中国故事,推介长江文化。在第八届长江读书节之际,湖北科技学院开展湖科讲书人系列活动,本期活动推出的是湖科讲书人王杨琴:《我心归处是敦煌》。 “我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我为敦煌尽力了!不觉寂寞,不觉遗憾,因为它值得。”——樊锦诗 (点击观看视频)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泉都学校校长 王杨琴 图片扫码听书 有声资源推荐

    2023-06-29
    00472
  •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

    古代中国其实是一个海洋强国!造船技术世界当先,航海足迹远至东非,傲视东方海域数百年! 编辑推荐 ◆古代中国其实是一个海洋强国!从海洋的角度看中国史! ◆造船技术世界当先,航海足迹远至东非,傲视东方海域数百年! ◆中国古代海权史经典之作! ◆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史终身教授,中国古代海权史研究专家; ◆同时也是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执笔人之一。 ◆造船技术一度世界当先:至宋朝末年,可载上百人的大型商船已十分常见! ◆航海足迹远至东非:至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令中国人的足迹远至…

    2024-12-12
    0019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