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艺术·漫谈:《唐草物语》精彩书评

谈到涩泽龙彦,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暗黑系”。渊博到可怕的知识面,最喜爱的是骷髅头,讲起天马行空的故事来,总有那么一点说不出的诡异感,可以说是如今日本“暗黑风始祖”,倒很是符合泉镜花那轰轰烈烈、瑰丽繁华的想象。故而,《唐草物语》能够获得第九届泉镜花文学奖也就不足为奇了。

《唐草物语》,究其题名“唐草”,涩泽龙彦解释说那是一种古典的阿拉伯花纹——斜斜密密地交织在一起,彼此牵连,如同他在这本书中所涉及的各种传说故事:《海市蜃楼》中秦始皇和徐福之间的交集,《三个骷髅》中日本花山院在安倍晴明的帮助下找回前世人生的奇谈,《鸟与少女》里沉迷于纯粹形态的欧洲画家乌切洛和一个不知名的少女之间的纠葛……天南海北,贯穿古今,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漫谈,却在无声无息之间,彼此交缠,透露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理念。

这种独特的艺术理念映射在他的字里行间,即表现为一种特立独行的叙事手法,特别是他的叙事角度。一般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采用两种角度:上帝视角和人物视角。前者在我们小时候就已很是多见,比如西方的《格林童话》,比如中国古代的《史记》,讲起故事绘声绘色,扩写的内容涉及各色人物的心理动作,揣摩得也极其恰当。而后者则多出现在如今的小说之中,充满了真实感,仿佛读者成为了故事的玩家,一点一点触摸故事的真相。

但是,涩泽龙彦则完完全全地抛开了这些——它把故事进行了一种奇异的切分,给人一种纪录片的视角,而他在其中担当的是讲解员的角色,甚至还会插叙自己过去的记忆和经历。比如《海市蜃楼》中,涩泽龙彦明明在添油加醋地讲解着徐福意图说服秦始皇让自己去找海上仙山的心理活动,却下一秒又开始回忆自己曾经相信草丛中有遗失的钻石的片段。而更奇怪的是,读者却很难感觉到这种插入的生涩,相反更多的是古今相通的奇妙。

当然,叙事手法只是对艺术理念的一种辅助。《唐草物语》中最奇妙的精髓莫过于,涩泽龙彦可以轻轻松松地从一个在普通人眼里没有任何意义的古老传说之中,挖掘出相当深刻的思想意味。就拿其中的一个短篇《女体消失》而言,他讲到有关日本古代著名文人纪长谷雄的怪谈。相传纪长谷雄曾和鬼下棋并战胜对手,战利品是一个高贵美丽的少女,但要求是一百天之内决不可与她行房中之事,不然会发生追悔莫及的结果。

读到这儿,想来一般读者都能猜到结局,可是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涩泽龙彦花了很大力气描写的这一白天之内,纪长谷雄对于性与女人的思考。文中说道:“难道那女人是鬼所创造的类似人类形态的幻影吗?……在脑海中幻想她赤身裸体的姿态,甚至让阳物随心所欲地勃起的我,难道不是在以幻影的幻影为对象吗?幻影的幻影。”艺术似乎总是与性撇不开关系,而此处“幻影的幻影”着实让人回味不尽,就像涩泽采用的“叙述的叙述”一样,“幻影的幻影”不由地让人想到希腊神话中的变成水仙花的那耳碦索斯,纪德曾说过:“那耳碦索斯是人的自我,在时间的泉水里发现了映影,这映影,便是艺术,是超自我的自我。艺术不能完成真实,不能实际占有,只可保持距离,两相观照;你要沾惹它,它便消失了,你静着不动,它又显现。”相比较之下,故事中的少女似乎成了这样的一种艺术象征,而艺术虚无缥缈的特质,导致没有人可以真正得到她,不然就只能化成结尾中”“湿淋淋”的水了——有实感却又无法真正地握在手中。

来自: 宋薇棠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故事·艺术·漫谈:《唐草物语》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故事·艺术·漫谈:《唐草物语》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ping/10975.html

(0)
上一篇 2023-07-11 17:34
下一篇 2023-07-11 17:44

相关推荐

  • 《做出好决定》精彩书评:你知道,是什么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吗?

    你对你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如果满意,那当然是最好不过。可若是不满意,你是否考虑过造成你现在生活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你是谁,你将成为谁(或者已经成为了谁)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你的决定。在《做出好决定》开篇中写到,“你应该知道,现在你是21或22岁,做一些决定后,一下子就70岁了。”在我们的一生中,很少有事情能比做决定更重要,我们中没有任何人可以不做决定生活。 有一些看上去很小的决定,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早上几点起床或者什么时候出发去见朋友,如果这些小事我们做的不好,慢慢的就会导致我们丢失工作或…

    图书评论 2024-10-12
    00319
  • 不想躺平的人,请逼自己学会这项底层技能!

    01、读书和不读书,人生完全不同 在职场呆得时间越久,越发现一个现象:擅长读书的人和不爱读书的人,差别真的很大。 前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有两个年轻姑娘,表达能力都很强,但区别也很明显。 Anne总是能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也能很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想法;Kelly语速很快,却总是打断别人,和大家沟通的时候也抓不住重点。 一开始我们以为Kelly只是表达能力有所欠缺,需要学点沟通方法,后来发现她的思维也很局限,总是按部就班,不懂变通,经常把好事办成坏事,人缘越来越差。 Anne刚好相反,遇到问题总是能找到一个合适稳妥的方案,从不…

    2023-06-04
    00435
  • 《不安的哲学》:这是我见过反内耗最好的书

    你有没有深夜emo的时刻? 明明工作很顺利,还是忍不住忧心自己的未来; 明明家庭很美满,还会幻想妻离子散的惨境; 明明生活很安稳,可就是会不停地胡思乱想,一会儿担心患上某种大病,一会儿又害怕意外骤然降临…… 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岸见一郎,将这种繁杂的思绪,定义为“没由来的不安”。 他在新书《不安的哲学》中写道:比起与他人的磨合,人与自己的内耗,往往更惨烈。 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太容易假想出无数个敌人,并在脑海中与之殊死缠斗。 而这股源自内心深处的恐慌,恰恰是毁灭一切美好的源头。 如果你也在内耗中痛苦不…

    2023-10-28
    0020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