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来,我陆陆续续读了不同解读版的《道德经》,有帛书版的也有传世版的,前后有5个版本,也就是说我读了5遍的《道德经》。
那么,我读了这么多遍,有什么收获呢?除了我平时在公众号写的一些读书心得之外,还有非常实在的六个字:「反着想,顺着做。」
当我按照这六个字去做事,发现很多事情处理起来轻松了不少,还有不少意想不到的收获。既然有收获了,我就想把它分享出来,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先说什么是「反着想」?反着想,不是让你跟别人对着干,而是让你看到事情的另一面。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就是说变化和运动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规律,它总是朝相反的方向发展的。
你平常看事情,一般都喜欢看眼前的好处,或者喜欢看表面上的风光,而不喜欢相反的东西。可是老子却说,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你知道了美,才有丑的念头,你看到善,也就知道有不善的概念。好坏、难易、长短、高下,这些东西都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所以,「反着想」就是你要对眼前的「好」保持警惕。老子就说:「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灾祸里藏着福气,福气里埋着灾祸。你以为的「正」,可能很快就转成「奇」,你以为的「善」,也可能转成「妖」。
我在某家前公司做销售时,总是想着拿最高的提成,觉得越拼效果越好。我那时候信奉的是「做加法」,不断积累。当时我虽然拿到了不少提成,但是每天的身体和精神都处于紧绷的状态,非常累。
后来我「反着想」,开始给自己做「减法」。我问自己,我现在得到的这些东西,会不会让我遭受「损」呢?老子说:「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到了最强盛的时候就会衰老,不合乎道,就会早早消亡。
那时候我还没有读《道德经》,不知道这个道理,到是我还是朦胧地认识到,最好的状态不是一直拿着高提成,而是要学会做减法,让自己每天都有一个时间段的喘息时间。
于是我开始给自己留白,不把事情做得太满。我在工作上稍微后退一步,不做公司里那个最出风头的人,把精力收回来,专注于自我修养和提升。结果那一年我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好,业绩也没落下。后来我才后知后觉地知道,那是「损之而益」。

接着,我在说什么是「顺着做」?「顺着做」,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做事。老子说的「道法自然」,不是说我们要去效法大自然界,而是以自己的状况为依据,是自己如此的状态,我们为人处世,也要做到「自己如此」,不要强求妄为。
比如很多人听到「无为」这两个字,就以为是躺平,什么都不做,这是对老子思想最大的误会。老子说的「无为」,不是袖手旁观,而是顺着自然的趋势去做。你做成了事情,别人也看不出你是刻意努力的。
你做事情,也要顺应这种柔弱和不争。在人际关系里,你如果总是想着争个高下,争个对错,觉得你一定要赢,那么你大概率要关系弄得很紧张。如果你学会了「不争」,像老子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没有人能跟你争了。
你还可以把这个道理用在跟同事相处上。你以前争论,非要证明自己对,现在,你要学着在彼此有冲突时「退三步」。当别人情绪激动时,你不妨先退让,不争辩,把注意力从「争对错」转到「解决问题」上,你就会发现退一步,反而为双方留出了空间,问题解决很快就得到解决了,人缘也更好了。
因此,「顺着做」是让你回归本心,不要被外在的东西干扰。
我最后在梳理一下。「反着想」是你思维上的自我调整,也是你认识到世间万物的相对性。当你学会看到强盛背后的危险,才会选择「顺着做」。而「顺着做」是行动上的一种自我约束,是遵循柔弱、无为的规律。
这两个方面其实是一体的。只有「反着想」,才能看到强盛背后的危机,才会选择「顺着做」,只有「顺着做」,才能真正做到谦下、不争,让自己的心境回归安静、纯朴。
就像历史上的魏文侯,他拒绝了韩赵两国让他攻打对方的请求。这正是他「反着想」,看到了战争背后的恶果。他选择了「两不相帮」,保持清静。他这「顺着做」的做法,让他成为了三晋的首领。
你看,「反着想,顺着做」,就是让你的心不被外物牵着走,不被自己的私心困住。这六个字,也可以说是我从《道德经》五千言里捞出来的好东西。
当你学会「反着想」,就有了清醒的头脑,当你学会「顺着做」,你的心就安定下来了。所以,不争不抢,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你说是吗?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韦海生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读了5遍《道德经》,我悟出6个字》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读了5遍《道德经》,我悟出6个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6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