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新:无关年龄的品格——读成尚荣先生《年轻的品格》

沈丽新:无关年龄的品格——读成尚荣先生《年轻的品格》

 (现场聆听成尚荣先生,2023年8月宁波)

工作多年,最喜欢的评价来自身边的年轻同事:“这个人真是的!一点也不像老教师!”因为我每天总那么热忱地跟大家聊班上学生的各种趣事,他们觉得我没有老教师的淡定,倒充满了初入职教师的热乎劲。

在那个刚过去的工作了整整三十一年后的暑假里,与成尚荣先生的《年轻的品格》一书相遇,倍觉感奋。是不是我所有“不像老教师”的模样从此都可以被诠释?

我认真在书中找寻答案。

我读到了“终身性”

年轻的品格当然不局限于年轻人才能具备,虽然年轻人给出了“年轻的品格”的范本。观照年轻人,他们旺盛的勃勃生机,他们灵敏的学习能力……胜过很多老年人。但是经常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的年轻人并不能让人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每天只刷手机、不读书的年轻人也并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能力。“未老先衰”、“暮气沉沉”这样的词语都有可能用来描述年轻人。相反,热爱运动的老年人的生命状态总让人惊叹,热爱阅读、热爱各种新事物的老年人也保持着敏捷的思维能力。总而言之,“年轻的品格属于各个年龄段的人,可以照耀人的一生。各个年龄段的人,年轻的品格都在成长。年轻的品格具有终身性。”

可见,保持成长的人,不论年龄,即已具备“年轻的品格”,且这品格可以维持终生。一个人若具备年轻的品格,也会让自己的视觉年龄远远小于他的生理年龄。这是美容与化妆都很难达到的功效。

感谢《年轻的品格》一书的警醒。即便工作超过30年,即便自觉很胜任教师岗位,但仍需保持成长——继续研究我的课堂教学,继续提高陪伴儿童成长的能力。惟其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具备且保持年轻的品格。

我读到了“学术气”

成尚荣先生用很多篇幅来记录、描述各位当代著名学人和他熟知的师友们。很多师友跟他从事的行业一样,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中的很多人荣誉等身,但作者并没有对此过多介绍,记录最多的还是他们的治学情怀与学术研究。

无论是“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的于漪老师,还是“长着一双格外干净的眼睛”的李吉林老师,还是在讨论、修改教材时候突然崩溃痛哭的朱小蔓老师……无一例外,他们的出发点与关注点都始终是学生。成尚荣先生认为:这与他们秉持的信仰密不可分。

而“信仰,年轻品格的灵魂。”这句话令我吃惊。之前,我总避免谈“信仰”一词,觉得它的内涵太深。成尚荣先生还补充:“信仰铸造品格,品格映射信仰。”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信仰,与他的品格的高度息息相关。

身为教师,一定也有自己的信仰。可能有的时候没有用具体的文字去描述各自的信仰。读《年轻的品格》,让我确认了自己的信仰。那就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去支持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如果始终秉持这样的信仰,大概也可以铸造出更年轻的品格——工作中更有活力,日常工作中更能引领自己的学生。

沈丽新:无关年龄的品格——读成尚荣先生《年轻的品格》

 (老先生实在谦逊。得到签名,甚觉荣幸。)

我读到了“挑战力”

从事教师工作,就意味着平凡而普通,意味着各种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我已经第N次带一年级了”“这是我第几次教毕业班了”……这样的描述常常在教师之间发生。而一个执教心理课的教师,有可能一周内他在10个班级上同样一节课,他或许可以说“这节课我在本周已经第10次上了”。

身处上述场景,教师如果只觉得“重复”,则会乏味。把各种重复视为“挑战”,则会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调整各种细节把控。后者也会让自己的挑战力生生不息,反过来更好地优化自己的各种教育教学设计,让自己从中得到更多乐趣。

成尚荣先生提及了各种创新案例,如南京一中的“史上最强课表”和“少年工程院”;也讨论了多本书籍,如《优秀的绵羊》和《平均的终结》。这都是为了呼吁教师要拔尖创新人才的开启。

每一个拔尖创新人才,应该都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教师要意识到,在教室里平均的大多数里,有着非同寻常的未来的拔尖人才。如何发现、保护、培养这些未来的拔尖人才,教师自己需要创新意识、需要具备挑战力。

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除了考虑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要有意识地留一点缝隙,去吸引目前尚且隐形的“未来拔尖人才”,让他们有更多去思考、去突破的空间。这样的设计当然会更艰难一点,充满了挑战性,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去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储备、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当一个教师时刻处于创新与迎接各种挑战的时候,其实本身就具备了“年轻的品格”。

“年轻的品格”,与年龄无关,它只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象。教师职业的特点,意味着教师要重视自己的精神成长,要保持精神世界的丰盈与深刻。这就是在储备“年轻的品格”。一个年轻人保持“年轻的品格”并不太难,所以大多数年轻人看起来就具备“年轻的品格”。一个中老年人保持“年轻的品格”并非不能,只要始终去修炼、去维系,同样可以充满活力与年轻的精神面貌。

沈丽新:无关年龄的品格——读成尚荣先生《年轻的品格》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沈丽新:无关年龄的品格——读成尚荣先生《年轻的品格》》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沈丽新:无关年龄的品格——读成尚荣先生《年轻的品格》》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28721.html

(0)
上一篇 2024-06-26 11:18
下一篇 2024-06-27 10:09

相关推荐

  • 余秀华和邬霞,两个人都不无辜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一篇《请余秀华女士公开向我道歉》的文章揭开了作者邬霞和著名女诗人余秀华骂战的始末。 很快,余秀华也写了一篇文章来应战:《邬霞应该给我道歉,但是都这么丑,免了吧。》 两篇文章看下来,只叫人瞠目结舌。原来,文人骂起人来也跟不识字的泼妇没什么不同。   作家艾小羊写得很生动:“两个诗人就在互联网的田间地头,撸起袖子互相甩泥,生怕自己甩出的泥巴不够脏,分别悄悄加入了一些肥料。” 羊姐称,余秀华的行为属于“在邬霞的田里‘拔辣椒’”,多管闲事。还扔肥料炸弹,不尊重人,过分…

    2025-05-07
    00384
  • 读了3遍《曾国藩》,我摘抄了10句

    ‍‍ 10月份共读《曾国藩传》昨晚圆满结营。 这是我第三次读这本书。 第一遍时,只记得曾国藩考了6次秀才都未中,他的笨拙之道让我重拾信心; 第二遍时,发现曾国藩太厉害了,以一文人之力,克服万难,创建湘军,延长了大清王朝的寿命; 第三遍时,每天只读一个章节,把事件、人物、历史背景剖开去研究,发现曾国藩真的很值得普通人学习。他拖着孱弱的身体,为大清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培养了诸多功臣,后代无一败家。 从刚开始的“人定胜天”的入世之人,到后来悟出“尽人事知天命”的出世之道,曾国藩是真正的成长、逆袭典范。 …

    2024-11-01
    00405
  • 读《通鑑》卷三十一至三十二

    最近心里充满了忧患,就是感觉一堆事情而且很棘手,个个不仅要硬着头皮而且要脱层皮才能推进一点点。常常处于内耗状态,所以精神健康程度有所折扣。业余时间看书几乎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了。   ◎ 資治通鑑卷三十一·漢紀二十三   永始元年(乙巳、前一六) 6.迹漢功臣,亦皆剖符世爵,受山、河之誓; 注: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   蔓草:这段誓言没看过三五次至少近期看过一两次,这一次我突然觉得好像跟陶诗里面「書誓山河,啟土開封」有点关联。刚…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