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南大演讲:把历史小说写成考据与虚构的“三明治”

马伯庸南大演讲:把历史小说写成考据与虚构的“三明治”作家马伯庸

作家马伯庸近日加盟南京大学,受聘为南大文学院创意写作方向的兼职教授。马伯庸本名马力,代表作有《食南之徒》《太白金星有点烦》《长安的荔枝》《大医》《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等,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2010)、朱自清散文奖(2011)、茅盾新人奖(2020)。南京大学文学院于2024年6月5日下午在仙林校区举行了聘任仪式。在聘任仪式上,南京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罗钧向马伯庸颁发了图书捐赠证书,文学院党委书记倪蛟为马伯庸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南大文学院副院长童岭表示,期待马伯庸先生为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的学生带来创作上的指导,分享写作经验。马伯庸则在演讲中回应道,希望为文学院师生带来一个创作者的视角,从写作者的心态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灵感。

作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建院11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当天还举行了一场备受关注的讲座,题为《文学历史中的“他”与“我”:考据与虚构》,由马伯庸主讲,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副院长童岭与谈。

马伯庸南大演讲:把历史小说写成考据与虚构的“三明治”聘任仪式

马伯庸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中对考据与虚构的看法。他从鲁迅《藤野先生》中的一段讲起:

藤野先生指出“我”画的下臂血管不准确:“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在马伯庸看来,这就是历史研究者和历史文学写作者之间的一段典型对话,是文学的戏剧性和历史的真实性之间的冲突,是创作者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的问题——历史考据和文学虚构之间如何平衡?马伯庸说,他的选择是做一个“三明治”:“最上一层是真实的大历史,不可改变的,譬如写三国不能写诸葛亮一统天下;最底层说的是那个时代的衣食住行、社会观念,也不能假。在这一点上,我多年前写的《风起陇西》写三国时期的人们吃辣椒,就有读者向我指出不符合事实。最后,中间这一层,就是留给文学创作者想象的空间。只是这种想象也应遵循历史的逻辑——‘他没干过这件事,但是他干得出来’。”

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虚构?马伯庸从《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路线是否合理说起,谈到小说的源头——《汉书》谓“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为小说,可以说小说从源头开始就具备“市场意识”,要留住听众,出于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上考量,创作者自然会把精力投入浓墨重彩的戏剧演绎而不是费时费力的考据中。甚至,有时会为了迎合观众故意犯一些错误。“在94年版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军队打出大旗‘蜀’,但我们都知道他们的口号是兴复汉室,不可能把自己矮化成一个地方政权。后来我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三国演义》的导演王扶林提到这个问题,他们知道应该写‘汉’,但是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更能接受的肯定是‘蜀’。这是一种争取观众的做法,或者说一种叙事技巧,本质上也是一种成本控制。”

在马伯庸看来,没有百分之百“我”的文学,文学作品多多少少有向“他”的表达。文学历史中的“他”与“我”带来的思考是,面对一部文学作品,可以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不仅从文学角度考虑,还要考量当时的商业形态,文学创作模式等等。他还提到网络小说:“我认为它恰恰回归了小说最原始的形态,面向民众,每天更新。但是现在的读者水平不容小觑,对历史细节、质感的要求都在上升,要求创作者也不断地学习,我也从学者的研究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

马伯庸南大演讲:把历史小说写成考据与虚构的“三明治”从左至右:童岭、马伯庸、董晓

主题讲座之后,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副院长童岭与马伯庸进行了三人对谈,将“作家如何写历史”的讨论进一步延展开来。董晓提到普希金的两部著作《上尉的女儿》和《普加乔夫暴乱史》,前者是以真实俄国历史为背景的小说,普加乔夫在其中是一个知恩图报、深明大义的普通农民的形象,后者是历史著作,呈现的普加乔夫则是一名暴徒。“普希金作为历史学家和作为文学家去创作时,给自己设定的任务完全不一样。”童岭提及另外一位文学大家金庸:“金庸先生写过关于许多朝代的小说,唯独没有写过隋唐。然而他在剑桥大学的博士论文,写的是《中国唐代的皇位继承》(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Tang China, 618-762),师从剑桥学派著名的唐史研究专家麦大维(David McMullen)教授。和小说不同,这是他写的‘历史文章’。”

以隋唐长安研究闻名的学者、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妹尾达彦通过童岭留言向马伯庸提问:“文献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作家的力量是不一样的。您写小说的时候关注长安和洛阳,我很喜欢。您怎样看待那些描写帝王将相士大夫的、有限力量的文献之外,没有被记录下来的平民生活?”马伯庸表示:“历史留下的记载可能残缺不全,文学依靠想象力量提供给我们一种空间,这提供了另一种真实。亚里士多德有一句话:‘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在我看来这已经很好地描述了历史与文学的不同。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文学角度激活历史,可以实现古人与今人的连接。”

马伯庸的小说在读者中素有注重考据与细节的口碑。他提到,《三国机密》是他成书较早的一部作品,有诸多不成熟之处,但开启了他在史料调研后再写作的历程。“但现在又发现,有时候不用太考据。比如我写过一个汉代的小故事,根据当时的制度,对人口万户以上的县行政长官称‘县令’,人口万户以下的县称‘县长’,我所写的县规模不够称‘县令’,但如果在一个汉代的故事里出现‘县长’,读者可能反而会困惑。所以自己对于平衡虚构和考据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讲座以两位听众的精彩提问为结尾,马伯庸回应了对其写作风格的评论,分享了他对写作直觉与写作动机的感想,以及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选题灵感。“关键在于好奇心,而且具备让它去探索的行动力。”马伯庸说。

 

 

微时代的首选书单

责任编辑:彭珊珊

本文为澎湃新闻翻书党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留言申请,或发邮件至:ppfanshudang@163.com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马伯庸南大演讲:把历史小说写成考据与虚构的“三明治”》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马伯庸南大演讲:把历史小说写成考据与虚构的“三明治”》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27674.html

(0)
上一篇 2024-06-01 16:40
下一篇 2024-06-08 09:52

相关推荐

  • 《曹操》:还你一个真实的曹阿瞒

    易中天先生在他的大热作品《品三国》中,评价曹操说:“他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剧性的人物。 “所以,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坦诚的一面。他的奸与诚统一于‘雄’,他的善与恶也统一于‘雄’。曹操的人性中是有恶的,所以我不称他“英雄”而称他‘奸雄’。” 鲁迅先生对于曹操的评价没那么多的字眼,只是集中一点上:“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以上是基于曹操的能力和对历史作出的贡献上作出了最高褒奖,但这毕竟是文人笔下…

    2023-05-09 图书资讯
    0070
  • 《中国哲学十八讲》出版发行 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吸取智慧

    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他们是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哲学的智慧,近日,红旗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哲学十八讲》一书,以期帮助广大领导干部能够从中国哲学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打牢修身做人的基础。 本书作者王杰,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本书主要选取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视角,从原始宗教与神人的关系开始讲起,追本溯源,梳理中国哲学发展的路径,厘清中…

    2019-10-17
    0041
  • 走出孤独自哀的世界,人才不孤寂,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书名:走出孤独:阿德勒孤独十五讲 书号:9787545550887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译者:胡慎之 出版时间:2019.11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定价:45元 近日,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的作品《走出孤独:阿德勒孤独十五讲》由天地出版社翻译出版,阿德勒认为你可以独来独往,但不要封闭内心,每个人都需要和这个世界心意相通。能真正享受孤独的人,一定是能与这个世界心意相通的人。真正独立的人格,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取的。敞开心扉,联结他人,才能活出自己的价值感,即便你独来独往,也能圆融地应对复杂人事。 孤独,…

    2019-10-30
    005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