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青稞:西藏精准扶贫纪实》: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近日,反映西藏地区脱贫攻坚的纪实文学作品《金青稞:西藏精准扶贫纪实》,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该书属国务院扶贫办与中国作家协会联袂打造的“讲中国故事”的重大报告文学工程,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致敬性书写。

《金青稞:西藏精准扶贫纪实》: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本书的作者徐剑,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曾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奖、全军新作品一等奖、飞天奖、金鹰奖等三十多项全国、全军奖项,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家”。

这本书是作者准备了35年的重磅力作,是一部准确、生动记录造福子孙后代的重大工程的史诗性作品。作为一名“老西藏”,这是他35年来第21次进藏。此次入藏,东入昌都,北行那曲,西去阿里,深入西藏腹地,在雪域高原深扎52天,行程10000公里,走遍西藏最后19个脱贫县,采访百余位当地百姓:建档立卡贫困户、牧羊人、藏医专家、摊贩、个体户、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过的村干部、“西藏妈妈”、非遗传承人、“嫁”到西藏的内地人等,通过他们脱贫奔小康的鲜活故事,全景呈现西藏精准扶贫所取得的世所罕见的伟大成就,生动展现了党中央动员全社会力量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堡垒、集中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诠释了“汉藏一家亲,共筑民族情”的深刻内涵。令读者在青烟袅袅中感受高原上的人间奇迹,同时,这部扶贫史诗性作品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贡献了可供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各民族脱贫的典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作者在书中也提到:“看一个社会和时代是否真正具备人类文明的指数,就该看它如何对待妇女、儿童和弱者;看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具有泱泱大国的气度、气象,就该看它如何眷顾少数民族。”

西藏作为我国藏族人口的聚集地,环境恶劣,地域艰苦,民俗宗教风情多样复杂,在扶贫工作的开展中有着其独有的特殊性。但正因为如此,这场西藏精准扶贫行动,这条西藏奔小康之路,便更加佐证了一个中国速度、一个中国传奇、一种中国气象。

清晰再现西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本书聚焦西藏地区,不只是以精准扶贫的视角,发掘新时代西藏地区的新人新事,同时也以一个汉族作家的视角,直面旷野无边的牧场与青稞地上的苍生,动情书写藏区人民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乡土人情。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恒久地流淌在藏族人民的血液中,在这本书里有关西藏的一切都不再神秘,而是可感可知的。

作者所到之处,有藏东贡觉的帕措父系群落,藏北三十九族、二十六族之地,有上象雄、中象雄和下象雄王朝宫殿旧址。访谈之人,多为芸芸众生,也有高僧大德、学者专家。作者以一个文明探索者的身份,试图从一个历史的废址上,拂去岁月的积雪,以期找到一个古老文明为何衰落的答案,希望能给当下留下一些历史性的思考与参照。

以文学视角描绘西藏精准扶贫,聚焦一个个具体的个人、家庭

这是一部用双脚完成的报告文学作品,通过个体命运的变迁感受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作者先后21次进藏,本书就是作者在第21次进藏后所完成的作品。作者以文学视角描绘西藏精准扶贫,聚焦一个个具体的个人、家庭,比如牧羊人、单亲妈妈、摊贩、个体户、银匠……透过他们的命运的变迁,凝视这个真实而伟大的时代,感知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中国报告文学副会长、着名文学评论家丁晓原评论此书:“《金青稞》中不仅有全面全景的摄照,更多的是独特的、传奇的、鲜活的,抑或感动的故事,而那些平民的故事,更像是四处弥漫着牛粪的青烟,充满了人间的真切感。”

这是一场万里寒山的旷野书写,这是一部脱贫攻坚的西藏纪事。作者从更新更高的历史、文学和文明层面来思考、诠释这场堪比人类奇迹的脱贫攻坚行动,赋予了这本书非凡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金青稞:西藏精准扶贫纪实》: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金青稞:西藏精准扶贫纪实》: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1917.html

(0)
上一篇 2021-02-05 14:59
下一篇 2021-02-07 16:24

相关推荐

  • 纪念叶嘉莹:与诗词相偎着,她走过了漫漫一生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诗人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下午逝世,享年100岁。 诗词伴随了叶嘉莹的一生,也陪她度过了许多人生困厄的时刻,让她“历经无数苦难,仍乐观平静”。对她来说,“生命的感发”是她研究古典诗词的核心,也是她“终身热爱诗词,虽至老而此心不改的重要原因”。 在叶老逝世之际,央视新闻《夜读》用她最爱的诗词,以怀故人。 (本文转载自“央视新闻”公众号) 叶嘉莹讲杜甫 李白是了不起的一位天才,但他的诗多半是从自己出发的;杜甫不是这样的,他真的是深入生活,关心大众。他能够体验各方面、各阶层人民的…

    2024-11-25 图书资讯
    00621
  • 刺破孤独——李尚龙新书《我们总是孤独成长》线上发布会在京举行

    7月12日,由微博读书、刺之花文化和磨铁图书联合举办的“刺破孤独——《我们总是孤独成长》线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由于疫情期间作者和读者无法见面,他们用这种别样的方式做了一场签售会。作者李尚龙与嘉宾们进行精彩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对孤独的理解和感悟,为屏幕前的读者带来一场充满火花的知识盛宴。

    2020-07-13
    00423
  • 《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七种能力》出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担当,呼唤新气象、新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做到敢于担当,不仅要有敢担当的勇气和定力,更要有担得起的底气和能力。近日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张荣臣和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讲师苟立伟联合撰写的《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七种能力》应世而出。

    2020-12-15
    0047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