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 AI 未来?这本新书从宇宙史里扒出 “智能时代生存指南”(赠书)

上周和做文案的朋友聊天,她盯着电脑屏幕叹气:“昨天用AI写了3篇推文,领导说比我写得还贴合用户,现在下班都不敢准时走,总怕哪天被替代。”转头又刷到“AI能独立设计芯片”“超智能可能改变社会规则”的新闻,她更慌了:“感觉未来像团雾,我连方向都摸不清。”

这大概是现在很多人的状态:一边被AI裹挟着前进,一边又对它充满恐惧——怕工作被抢、怕跟不上变化、怕看不懂未来的规则。直到翻完《超智能与未来》,才发现这些焦虑,早就藏在宇宙和智能演化的规律里。

这本书的三位作者,拉斯·特维德、雅各布·博克·阿克塞尔森和丹尼尔·凯弗,融合了经济学、物理学、未来学的三个视角。

第一作者拉斯·特维德曾写过畅销书《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也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企业家、金融投资人。

他们像剥洋葱一样,从宇宙演化讲AI,破解焦虑,给生存方法,没讲晦涩的技术术语,而是用跨宇宙史、智能史的视角把我们最关心的“AI时代怎么活”,藏在一次次宇宙进化的智能周期里。

看不懂 AI 未来?这本新书从宇宙史里扒出 “智能时代生存指南”(赠书)

《超智能与未来》

[丹] 拉斯·特维德 / 雅各布·博克·阿克塞尔森 / 丹尼尔·凯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页数: 328

从“宇宙演化”看AI:它不是“入侵者”,而是必然 

很多人怕AI,是觉得它像“突然冒出来的怪物”,但书里一句话点醒了我:“从大爆炸到AI,宇宙一直在做同一件事——让复杂性不断升级。”

作者用一组数据还原了这个过程:138亿年前,宇宙只有氢和氦两种元素;后来恒星爆炸产生重元素,才有了构成生命的基础;35亿年前,第一个活细胞出现,开启了生物演化;直到今天,AI成为“宇宙自我升级”的新一步。就像人类从猿类演化而来,AI的出现,更像是宇宙演化的“自然结果”,而非“意外闯入”。

书中举了个很形象的例子:蚂蚁群体看似混乱,却能通过协作完成复杂任务,这是“集群智能”;现在的AI集群,就像“数字版蚂蚁”,通过无数个智能体协作,突破单个AI的局限。我们怕的“AI超越人类”,其实就像当初人类学会用火、发明工具一样,是智能演化的必然阶段。

经济学家朱嘉明在序言里说:“这本书最厉害的,是把宇宙史、人类史和智能史拧成一股绳,让你明白AI不是‘外来者’,而是我们必须适应的‘新邻居’。”

职场人最慌的“替代危机”:AI拿不走的,藏在“人性里”

“AI会不会抢我饭碗”,大概是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书里没有空喊“别怕”,而是给了一个很实在的判断:“AI能替代‘重复劳动’,但拿不走‘人类独有的创造力、共情力和价值判断力’。”

作者团队调研了200多家企业,发现一个规律:那些被AI替代的岗位,大多是“可标准化”的工作——比如数据录入、简单文案撰写、基础设计;但需要“懂人”的工作,AI很难替代。比如比亚迪的“灵鸢”车载AI,能自动规划路线、处理行车数据,却没法像人类工程师那样,琢磨“新手司机怕复杂操作,要把导航语速调慢”“老人乘车需要更大的字体提示”。

书里还附了一个“抗AI替代清单”,我照着测了测:我做内容编辑,AI能出初稿,但我知道“读者喜欢先看故事再看道理”,能把枯燥的AI知识糅进“职场人焦虑”的场景里,这就是AI暂时学不会的。就像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倪军说的:“未来拼的不是‘比AI做得快’,而是‘比AI更懂人’。”

更让人安心的是,作者预测:AI会催生很多新职业。比如“AI训练师”——教AI理解人类需求;“人机协作顾问”——帮企业搭建人机配合的工作模式;“伦理监督官”——确保AI不越界。这些职业现在还没普及,但未来5-10年,会像当年“互联网运营”一样,成为热门岗位。

普通人的“未来焦虑”:给你一张“2030年生存地图” 

“现在学的技能,3年后会不会过时?”“孩子该学什么,才能不被AI淘汰?”书里用“三个阶段”,把未来10年的路径讲得明明白白。

第一阶段(2025-2027):“人机协作初期”。这时候AI像“高级工具”,比如设计师用AI出10版初稿,自己专注优化细节;老师用AI改作业,把时间花在“怎么激发孩子兴趣”上。作者建议:现在别想着“打败AI”,而是练会“指挥AI”——比如用精准指令让AI拿出符合需求的内容,这比埋头苦干更重要。

第二阶段(2028-2030):“智能集群爆发期”。多个AI会协同工作,比如医院里,诊断AI、手术AI、护理AI配合,医生专注“制定治疗方案”。这时候需要的是“跨域能力”——比如既懂医疗,又懂AI运作逻辑的人,会特别吃香。书里提到,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开设“AI+专业”,就是在培养这类人才。

第三阶段(2030年后):“寰宇融合时代”。AI和人类深度绑定,比如脑机接口帮残疾人恢复行动,AI辅助科学家攻克绝症。这时候“创造力和共情力”会成为核心竞争力,就像书里说的:“AI能解决‘怎么做’,但‘做什么有意义’,得靠人类来定。”

最让人慌的“伦理风险”:普通人也能看懂的“安全指南” 

提到“超智能”,很多人会想到“失控”“反人类”,但书里用“养宠物”打了个比方:“AI像聪明的小狗,不是要对抗它,而是要提前定好‘规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作者给出了几个普通人能用上的安全小技巧:比如用AI时,多问一句“它有没有漏掉人的需求”——就像AI推荐理财产品,要想想“它是不是只看收益,没考虑我的风险承受力”;看到“AI能替代人类决策”的新闻,别慌着焦虑,先看“它的决策有没有经过人类监督”。

书里还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宇宙演化中,‘平衡’才是永恒的规律。”就像恒星不会无限膨胀,AI也不会无限制发展,人类会通过法律、伦理规范,让它走在服务人类的轨道上。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评价:“这本书没把AI说得像洪水猛兽,反而让你明白,只要掌握‘平衡’,智能时代会比我们想的更温柔。”

写在最后

合上书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朋友的焦虑。

其实我们怕的不是AI,而是被时代抛下的无力感。

但《超智能与未来》告诉我们:从宇宙演化来看,变化才是常态,而人类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靠的从来不是对抗变化,而是学会和变化共处。

如果你也怕AI抢工作、愁看不懂未来,不妨翻一翻这本书。它不会给你一劳永逸的答案,却能帮你看清智能时代的底层逻辑——就像给你一副“望远镜”,让你站在宇宙演化的视角,把未来的路看得更清楚。

毕竟,与其在焦虑里打转,不如主动看懂超级趋势

就像书里说的:“智能时代的赢家,不是打败AI的人,而是最懂和AI同行的人。”

 

编辑:马萱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看不懂 AI 未来?这本新书从宇宙史里扒出 “智能时代生存指南”(赠书)》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看不懂 AI 未来?这本新书从宇宙史里扒出 “智能时代生存指南”(赠书)》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58772.html

(0)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

  • 荆图有声 | 读杰克·伦敦,唱响生命与野性的赞歌

    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 读名家系列 生命与野性的赞歌 READ JACK LONDON.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出生于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的家庭。自幼家境贫困,他不得不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当过童工、装卸工、水手等,后来还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这些丰富的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杰克·伦敦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和自然的原始崇拜,张扬着精神自由的气息,对生命粗犷的呼喊。他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以及3部剧本等,被誉为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01.《热爱生命…

    2024-12-12 好书推荐
    00221
  • 《朝贡圈:传统中国的世界秩序》

    呈现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相当长的国际秩序内在运作机制。朝贡秩序下的“美丽旧世界”,恭顺与臣服背后隐藏的野心与计算。了解朝贡体系,是我们认识中国史和东亚史的一个关键。 编辑推荐 1.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新系列开启!展示两千年来东亚的国际环境、朝贡体系的实际运作,展现朝贡秩序下的“美丽旧世界”,恭顺与臣服背后隐藏的野心与计算,揭露在一元化体系中的多个中心里,风平浪静表象下的波涛与汹涌! 2.审视全球化浪潮来临前的中国文化圈中的朝贡秩序!分析独特朝贡世界中井井有条的外表下的复杂与“弹性”,探讨“古代中国国际关系与外交…

    2024-11-19
    00247
  • 好书推荐:《拓扑与物理》

    《拓扑与物理》一书集合了包括杨振宁在内的12位国内外权威科学家的前沿研究成果,内容涵盖拓扑学在量子信息、规范场、引力场等领域中的发展。还有在黑洞、拓扑引力、拓扑绝缘体等问题上,拓扑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复杂联系。全书通过近百幅辅助学习图,构建出拓扑物理学的框架,带领读者探索拓扑物理学的深层涵义。感受物理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2021-04-30
    0057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