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一本让你在生活中广泛受益的心理百科全书

近日,由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及畅销书作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主编的《生活中的心理学》一书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生活中的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是一本内容翔实的心理百科,包含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情绪管理到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从如何经营长久的爱情到婚姻,到如何教育不同成长时期的孩子,如何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中年危机、老年危机、创伤性事件……如何解决各种心理困境,如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精神分裂、酗酒、烟瘾……这些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我们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去解决。

该书脉络清晰,每节一个主题,每个主题按照科学的逻辑、深入浅出地对各个问题进行说明分析,并在最后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但并非严格的操作办法,而是鼓励读者做出具体的尝试,在实践中反思,说得更清楚一些,就是:行动,并从行动中学习。

同时该书包含大量的测试题,测试是人们发现自我的第一步,通过测试结果人们能对自身的问题有更科学清晰的认识,然后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比如书中有对外形满意度的测试、对心理图式的测试、对自我肯定的测试、对依恋类型的测试等。同时带给读者轻松、有趣的阅读体验。

该书的作者拥有丰富的心理心理咨询经验,本书包含大量的案例,帮助读者启动自身体验。尽管我们和他人的经历不尽相同,我们总是需要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相似的心理困境。阅读案例能唤起读者相似的感受,主动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生活中处处包含心理学知识,心理学也许是现代生活中最广泛涉及的主题。但很多人缺乏心理健康的意识,甚至对心理治疗抱有偏见,最终忽视了自身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心理问题看似微小,却能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容易被忽略的焦虑。焦虑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不时感受到的情绪。有的人不会受其苦,而有的人则深受其害。每个人感受焦虑的方式各异,与以往的经历、回忆、心理的发展、身体状况及激素分泌有关。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广泛性焦虑,在不该焦虑的问题上严重焦虑。严重的话甚至可能让人患上抑郁症,严重影响生活的质量。

《生活中的心理学》能帮助人们主动发现自己心理问题,切实引导人们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大众广泛了解心理学、深入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这也是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初衷。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生活中的心理学》:一本让你在生活中广泛受益的心理百科全书》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生活中的心理学》:一本让你在生活中广泛受益的心理百科全书》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545.html

(0)
上一篇 2019-11-27 12:33
下一篇 2019-12-03 12:33

相关推荐

  • 以《因果的真相》为例,聊聊读书的5种能力

    你好呀,我是星姐。 写在前面:2024年,想把“星的书影笔记”这个账号日更下去,到12月31日再来盘点这一年日更的收获。 前天收到《因果的真相》这本书后,有空就翻几页,每次几分钟到10分钟不等,逐字逐句地阅读和体会,并在无形中调整当日所思所想的方式,不免深感此书的智慧。 昨天写了一篇相当于读书笔记的小文,记录自己阅读这本书的心得。一天中,我自己都读和听了好几遍文章,每次都能通过文字感受到内心在逐渐获得宁静。 普通人想要常常幸福快乐,只需做到这一点 看到有人写文章评论这本书让人读不下去,理由是,书…

    2024-04-19
    00354
  • 一本差点被书名耽误的好书《早安,怪物》,年度Top预定!

    这两年新开了父母书单频道,督促自己多读书,其中心理学的书,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类。 看点心理学的书,借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是“认识你自己”,也是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身边人相处,理解亲密关系,养育孩子。 5月底我在新疆旅行时,编辑小伙伴向我种草了这本《早安,怪物》: 6月花时间看完了,确实是我上半年读到的最受启发的一本心理书,感触非常深刻。经历了如此极端的童年的孩子,都能被心理咨询师治愈,心理学真的是很了不起! 也让我我对心理咨询更好奇了,想去试试看啊? 它的豆瓣评分高达9.0分,国内刚引进不久,就久…

    2024-07-10 好书推荐
    00649
  • 推书网推荐一本极硬核社科书籍:不要让县中继续败给“超级中学”!

    ▲2017年2月12日,贵州剑河县第四中学。(视觉中国 / 图) 县中办学只能不断地自我剥削,甚至选择采取一些短期策略行为,比如在时间上极尽投入,将优质资源向少量种子选手过度倾斜,将学生送到某些知名高中“代培”。 留守、离婚、“跑妈”等问题使得乡村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缺失,并对学校教育带来一系列挑战。 走过了这么多地方调研之后,我们始终认为,最终还是县中承载着县乡大多数孩子的希望。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雷望红   责任编辑|吴筱羽 近年来,县域教育作为一个整体,逐渐…

    2023-11-04
    0030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