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秘密:在战争的灾难中发现癌症的治疗方法

全景还原堪比“珍珠港事件”的空袭灾难如何帮助科学家找到癌症化学疗法

20241122111038377

 

编辑推荐

一次堪比“珍珠港事件”的空袭灾难,数以千记的受害者受到莫名伤害,没人能解释原因;由于军方的刻意隐瞒,此次事件直到30多年后才解密。但伤害已造成,且不可挽回。

亚历山大作为此次事件的亲历者,从众多受害者的病例和实践报告中,抽丝剥茧,打开了癌症化学疗法的研究之门。

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悬疑小说的写作风格,真实记录了此次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原了事实真相。你也将看到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为了追求真相不惜代价的亚历山大,为治疗癌症奋斗终生的实干家罗兹,治军严谨、广受赞誉的艾森豪威尔……

《纽约时报书评》主编精选:科南特从1943年纳粹空袭一艘载有违禁芥子气炸弹的美国舰船,讲到了癌症的化学疗法的发现。读这本书就像读小说一样,趣味盎然。

《华尔街日报》:这本书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科学》:这本书非常吸引人。作者像讲述一部节奏明快的侦探小说一样,描绘了科学发现如何得出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她也提醒我们,政府为了平衡公众安全和保密要求不得不做出了取舍。

《美国全国书评》:科南特对医学、癌症、二战的历史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都了解颇深,她在这本书里描绘了历史上黑暗的一刻,化疗的突破就源于此。

《航空邮寄》:很少有人能像科南特一样在人们熟悉的二战历史中独辟蹊径,讲述不一样的故事。作者将骇人的细节、不为人知的故事编织成一段历史记录。她巧妙而娴熟的讲述让人沉醉其中。

霍华德·马克尔博士(密歇根大学医学史中心主任):这本书读起来引人入胜,作者将散文般的叙述、历史人物、丰富而翔实的史料融为一体。我一口气从头看到了尾。

内容简介

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二战”时期德国对巴里港的一次毁灭性空袭竟然启发科学家发现了癌症的化学疗法。本书讲述了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揭示了亚历山大如何与军方的保密机制抗争,排除各方阻力,艰难地得出这一重要发现。

1943年12月2日,德国空袭位于意大利的巴里港。在这次空袭中,上百吨芥子气炸弹泄漏,造成约1 000名盟军或海员死亡。事后,盟军高层将领决定隐瞒此事,因为秘密持有化学武器这一点无论从战术上还是舆论上都对盟军不利。由于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决心掩盖此事,空袭巴里港成为“二战”时期秘密的军事事件。

中校斯图尔特•亚历山大是此次事件的亲历者,也是真相大白的重要的推动者。他经过专业、缜密的调查,发现了受害者病历中的异常之处,得出芥子气可能会对癌症有治疗功效的结论。他对此事的调查受到了军方的阻挠,但他没有放弃对真相的追求,而是不顾个人安危,尽己所能,将报告呈交给他能接触到的人士,使得后人在重新调查此次事故时有了一手资料,也揭开了科学家用化学疗法治疗癌症的序幕。

随着科学的发展,癌症的化学疗法将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但亚历山大从战争的废墟中发现化疗方法的故事,不但使得更多癌症患者因此有了生的希望,也使得那些在巴里港事件中无辜枉死或身受重伤的众多受害者的牺牲有了更多的意义。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伟大的秘密:在战争的灾难中发现癌症的治疗方法》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伟大的秘密:在战争的灾难中发现癌症的治疗方法》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rwsk/46259.html

(0)
上一篇 2024-11-22 17:24
下一篇 2024-11-22 19:12

相关推荐

  • 鸵鸟蛋、黑陶与铜肝:神秘的伊特鲁里亚人

    神秘的伊特鲁里亚人以文物、遗址为起点,认识充满魅力的伊特鲁里亚人 编辑推荐 古老的亚平宁半岛上,罗马文明的光辉牢牢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这里,曾有一个时期被称为是罗马文明的曙光时代,它就是伊特鲁里亚文明时期。伊特鲁里亚人一直充满着神秘感,无论是《赤陶棺上的夫妇像》,还是黑陶、铜肝都令人着迷。关于伊特鲁利亚人的很多知识都来自考古学,更准确地说,来自坟墓。面对死亡,伊特鲁利亚人是乐观的。墓室中丰富多彩的壁画显示出伊特鲁里亚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出现的一切,被伊特鲁里亚人完完…

    2024-12-12
    00177
  • 天鹅之舞:普鲁斯特的公爵夫人与世纪末的巴黎(套装全2册)

    还原法国三位名媛的社交世界和命运起落,重现世纪末巴黎的社会面貌和政治思潮   内容简介 19世纪末的巴黎,贵妇人组织的沙龙堪称当时时尚、艺术、高雅礼仪的代名词,吸引了无数艺术家,甚至王公贵族、政界权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法语和比较文学教授卡罗琳·韦伯以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为线索,还原法国三位名媛的社交世界和命运起落,重现世纪末巴黎的社会面貌和政治思潮。 作者简介 卡罗琳·韦伯是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的法语和比较文学教授;她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职。已出版的著作包括《罪与…

    2024-11-21
    00250
  • 欧洲史:从查理大帝到当今

    我并不想重写历史,我只是想将欧洲史从民族主义的金钟罩中解放出来   编辑推荐 欧洲史是相通的。每个国家诚然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这无法否认;但如果跳出对某一个国家的关注,你会发现这片土地上的国家虽然众多,但本质上的差异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本书作者在一次次行走漫步中重新审视欧洲,重新思考这片大陆的过去与现在,从旁观者的角度远观欧洲大陆,为我们讲述处在同一个历史时空之下的欧洲的历史。 内容简介 走进亚琛大教堂,从查理大帝的宝座遥想奠定欧洲基石的伟大帝国。 漫步于纽伦堡、布鲁日、热那亚的街头,追溯中世…

    2024-12-16
    0020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