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出版社《高腔》入选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

11月30日10:30,由中宣部印刷发行局主办,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 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发布活动在天府书展1号馆举行。

天地出版社《高腔》入选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

全国政协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甘霖,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王正荣共同为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主题展区揭幕。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局长刘晓凯、副局长董伊薇,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二级巡视员戴军,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李忠,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王岩镔,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中宣部出版局图书处处长何瑞,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青,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志勇等领导出席了该活动。

天地出版社《高腔》入选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

“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评选活动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共同主办的2019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之一。该活动旨在以公平、公正、公开、严谨、科学、权威为原则,推选出有“农”味,接地气,能够有效对接群众需求,反映农民阅读趋势的图书。

天地出版社《高腔》入选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

此次共评选出政经类、科技类、医卫生活类、文化类、少儿类等5个门类,共100种图书。活动现场公布了获奖名单,并对获奖单位颁发了荣誉证书。四川仅3家出版社共3种图书入选,天地出版社《高腔》名列其中,总经理杨政代表天地社上台领奖。


《高腔》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高腔》讲述的是在“精准扶贫”的宏大背景下,一个发生在四川农村的曲折而感人的故事。小说以花田沟村在两年内摘掉贫困帽子为主线,成功塑造了第一书记丁从杰、农村新型女性米香兰、帮扶干部滕娜、村支书牛春枣以及柴云宽、牛金锁、米长久等人物形象。故事贴近农民生活,具有现实意义。

《高腔》此前还入围了2018年“中国好书”提名、第10批优秀川版图书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天地出版社《高腔》入选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

《高腔》为什么能得到农民朋友的喜爱?

作家马平出生于四川苍溪,长期扎根乡村题材创作,对农村群众的生存状态有着切身体会,对乡土文化有着深切的热爱,深耕于乡土文化的书写和传播。

在《高腔》的创作中,马平充分调动了川剧、川北薅草锣鼓等农民生产劳动中十分熟悉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尤其是以川剧高腔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为题,接地气、提精神,让这个悬念重重的乡村故事发出了令人振奋的时代之声。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所说,这些文化元素适度地调控着小说的密度,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提升了小说的生活质感。

因此,《高腔》大大有别于其他乡村题材作品,让广大读者、特别是农民朋友读起来很亲切,很过瘾。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天地出版社《高腔》入选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天地出版社《高腔》入选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549.html

(0)
上一篇 2019-12-03 12:22
下一篇 2019-12-03 12:36

相关推荐

  • 新书《殷商六百年》:沉睡三千多年的古老王朝终被唤醒

    这一个从未失落过的上古文化,正逐渐、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仿佛并没有那么遥远,而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而这本《殷商六百年》就是作者试图在一个既邈远辽阔又包罗万象的上古世界中寻觅的一朵思维的浪花。

    2023-03-10
    00650
  • 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道路与选择》出版发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战后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的七项希望条件及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均被无理否决,最后和会竟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消息传入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高校学生与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不仅仅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

    2019-04-23
    00472
  • 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做客长江讲坛 探讨“汉”从国号到族称

    就中国的历史、文化与民族而言,“汉”无疑是最鲜明的记忆与最显眼的符号。这种记忆与符号,最初是以国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11月11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做客长江讲坛,探讨从“汉”国号到“汉”族称的演变历史。 两次“违约”出现汉朝 胡阿祥在讲座中说,“汉”的国号起源自刘邦封汉王。在灭秦的过程中,各诸侯本来约定“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先入关的刘邦,本来应就地称王,但因为项羽“违约”,刘邦不得不接受“汉王”的封号,去往汉中。刘邦本不愿意接受,但又畏于项羽的实力,只能听从萧何的劝告。萧何劝刘邦说,“语曰天…

    2023-11-15
    0047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