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当今世界的文明危机与转型

 

各位读者朋友好,我是许倬云。

许倬云:当今世界的文明危机与转型

这十来年,我们看见世界的变化非常之严重。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不同国家彼此间的许多紧张形势。今天的世界打起仗来不像过去,真要彼此扔核弹,大家一锅熬。所以,我对这方面十分担心。

回头想想,我们三千多年前,就是所谓“轴心时代”,几个古代大的文明都出现一批哲人,他们提出一些有关人类文明的基本立场和方向,使这几个大的文化系统都从根上长出新苗,并延续几千年。中华文明和犹太-基督教传统、波斯传统以及伊斯兰传统(伊斯兰传统是从犹太-基督教传统化身出来的),这三个大的传统之间,其实从开始就存在相当根本性的不同。延续下来到今天的世界,当前存在的种种文明冲突,其实并非偶然。如何化解这重重的冲突,是要紧的事情。至少我们要知己知彼,既了解中华文明自身的立场,也要理解他者的立场是从何时、何地、如何生根发芽长出来的。我想这种了解,对我们做出若干决策以及反应会有所帮助。

我这三本书,恰好就在处理这些问题,针对东西方文明中不同的文化集团,对其基因间的差异加以剖析

我们以中国的文化体系来说,从三千年前的西周开始,一直到汉朝建构完成——真正彻底完成要到明代的王阳明。从如此长期的时间段来考察,我觉得中国文明不是论个体,而是论系统,几套系统性的关键要素,互相套叠在一起。在这许多不同层级、相互套叠的系统之内,个人属于第二级、第三级,而非最大或者唯一。整个宇宙也是由不同层次、不同大小以及不同性质构成的,许多系统互相套叠、互相呼应。人在这中间始终是个关键要素:一个区域、文化之内的许多人,构成一个集团、一个系统,个体与系统之间彼此也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这一套基本观念:阴阳背反、互动,五行相生相克的流转,及其对世间万物、不同情况的归类——包括人与天地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是以这个认知为基本结构。

这种不同层级相互套叠的系统,在佛教的《华严经》里表达得非常清楚。而且《华严经》还讲到:种种系统有虚假的,有真实的;虚假的是真实的反映、映照,是它的影子,也是个回照。《华严经》指出的这种复杂关系,恰好与当今量子物理时代的系统论暗合。

而希腊、罗马形态的文明,是以个人为主体。罗马是从希腊化身出来的。希腊是一个城邦,由几个族合在一起,共同努力建立一个防卫单位。但是要整队出发去劫掠别的地方,掠夺别处的资源。他们的系统对外是敌对、掠夺、竞争,对内是强调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平衡。个人居于极大的地位,对任何其他力量不容让——它是绝对的、自立性的东西,它不是系统的,而是专断的。在这个文明特色之下,就衍生了一个独神教。

许倬云:当今世界的文明危机与转型

中古时代,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和盛唐的中华帝国发生过一次怛罗斯战役,安西都护高仙芝战败。那次失败,回教的世界初试啼声,席卷而上,把两个大帝国都打败了——中国的疆域被回教打破了,波斯帝国被灭亡。那个时候,正处于人类文明第二个轴心时代。秉持独神信仰和个人主义的宗教出现了两三家,而且都信奉强大的、极端的暴力。

到今天我们感觉到,又是这种独神信仰和个人主义的观念席卷世界。今天中国面临的局面是“一对二”,以我们自身的文明来面对两个独神教系统:中东的伊斯兰教,欧洲的基督教。独神教的特点是以自己为重,认为上天对他们有特别的恩宠,因此他们拥有特权,可以凌驾于异质文明之上。他们所尊奉的个人主义,发展到一定地步,个人可以挑战集体、挑战系统——美国最近发生的,其实就是这种情形。这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从唐朝以后其实一直都在,很多时候是间接冲突。

到了18世纪以后,发生了更大的冲突,就是我们的文明和资本主义主导的商业经济间的冲突。资本主义商业经济一切谈利,和中国文明一切谈义的立场正相反——西方人谈利不谈义,他们认为“利”就是“利己”。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又一次的“轴心转换”。这一资本主义系统的强大力量,将伊斯兰教的力量也压倒了;而这种“求利之心”,架在资本主义列车上横扫世界。

我们中国如果跟随西方走的话,大家同样是一切求利。但我们看见在二战以后,美国近四五十年显露出的问题,如今愈演愈烈:“神”“人”之间,现在“神”的力量没有了,“神”对个人不再有约束力;个人的求利之心、求自利之心,变成最重要的动机。所以,这个以个人自由、个人权利、个人独立精神来共同组织一个民主国家的构想,在今天面临极大的危机:这种国家社会,一步步分散,终有一天会溃散到不能运作。溃散以前,掌握权力的人,以其自身利益为着重化,为所欲为,这是极大的危机。

伊斯兰教集团逐渐衰微,被基督教集团压得无法抬头。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国独自挺在一边,我们还有中国文化系统的旁支:东南亚、中南半岛以及朝鲜、日本,如此而已。但是这片传统的“中华文化圈”,占据世界四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拥有超过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不是无可作为。我们恐怕是当今世界,唯一可以将个人主义的极端性加以矫正的力量。所以,在这个特别的时机,我愿意把这些想法提出来,是心有戚戚焉。

今天读到新闻,说北卡罗来纳州发生枪战,这些人将配电站都烧了。枪战发生的原因,是支持同性恋的组织与保守的宗教组织对抗。我不批评他们的个人选择,但个人主义发展至极端,整个社会就不成组织,必定趋于散漫。

动物里的蚂蚁、蜜蜂是极端集体主义:有工蚁、工蜂做事,蚁后、蜂后负责生产,养了一批提供精子的雄性。它们是集体主义,没有个体在内——这与中国的系统化之内,各种大小单位彼此补充、调节的模式完全不一样。

今天我提出的,是第三次世界的轴心时代在二战结束时开始:二战结束以后,世界被拉到一块,不同思想、不同文化、不同观念、不同利益都被拉到一块,共同谋生。只要不独断地否定其他文明,可以共同求存,不至自我毁灭——国家内部分散到一定地步,就是自我毁灭。

我就说到这里,盼望大家体谅我这老年人的一番心情,可能是过虑,但确实是苦心。这个苦心是为了全体人类,不是为我自己。

谢谢各位。

2022年12月于匹兹堡

许倬云文明三书

许倬云:当今世界的文明危机与转型

以“大历史观”俯瞰世界文明3000年

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许倬云:当今世界的文明危机与转型》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许倬云:当今世界的文明危机与转型》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4427.html

(0)
上一篇 2023-05-18 22:20
下一篇 2023-05-18 22:27

相关推荐

  • 周世恩:阅读就是与自我相逢,与灵魂碰撞

    在一篇文章中,我写下了少年时代与书相遇的美好回忆: 坐在堂屋的竹床上,有风,从中庭缓缓吹过。也兀自觉得,有香,挟着风,从书中袅袅升起,带着些许陌生,把我引入了一种似醉如痴,快乐幸福的境地……夕阳西下,我揉了揉酸胀的眼睛,走出了门。故乡的侧船山,一如既往地躺在村庄的远方,肃穆清远;故乡的天空,依旧深邃湛蓝。一切都是熟悉的景致,只是,我却朦朦胧胧中感觉,它们还是有些不一样,那些熟悉之中,分明沾了一些诗意的美好,分明浸润了一些我说不出又道不明的熟悉的陌生。 的确,阅读很美。不仅来自于文字的魅力,更是你投…

    2023-05-15
    00712
  • 为什么我做不了学霸笔记?

    已经有两位书友后台留言建议我做笔记,精确掌握古文字义,以求加深理解,增加积累。感谢二位的建议。但我只能量力而行。说一下为什么我做不了学霸笔记。 ​(图片来自后台书友,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首先,因为我不是学霸,而是学弱。我只有初中时代算学霸,那时候不是靠题海战术,完全是听课效率高,就用脑子可以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游走,还能把学到的公式原理在做题中举一反三。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就逐渐沦为学弱,没有学霸体验了。 其次,字丑,发挥不稳定,字面还不整洁。看到自己的字总是自悔不该批注。能抄点东西一半当作练字,…

  • 精细化、品牌化、体系化——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图书馆推荐的共读“一本书”阅读活动激励了众多读者的参与热情,借阅率大幅提升,对大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制定阅读计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近三年《国富论》高居借阅排行榜首,各种版本供不应求,电子图书下载量激增,借阅量共计798次,其次是《四世同堂》,借阅量达到796次,排名第三的是《边城》,借阅量达到776次。读者在品味经典中塑造健康人格,在阅读中提高审美品味,锻炼理解力、逻辑力等思维能力。2023年2月,我馆获畅想之星2022“畅想·畅读”年度评选全国第一。今后我馆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阅读引领,涵育阅读风尚,推动全民阅读扩大覆盖、提升品质、增强实效,以书香中国建设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2023-02-23 文化对话
    0086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