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图源 | 央视一套官微(下同)

这段时间,央视顶流文化综艺《唐宋八大家》 上新了苏轼篇,由乔振宇饰演中青年苏轼,王劲松饰演老年苏轼。节目播出后,苏轼的人生态度再次引起共鸣——面对人生低谷,从容自洽、以时自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然而,作为“北宋最有松弛感的博主”,苏轼的超然洒脱是天生的吗?他经历过什么样的内心挣扎?文艺君特别邀请了曾策划《宋代词人小传》《苏轼评传》等书的资深编辑张远林老师分享她眼中的苏东坡。

张远林认为,一千年来,苏东坡以乐天的形象治愈了无数中国人,但实际上,他的一生并不都是快乐的,他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苏东坡的治愈主义

张远林

面对着这样一个丰富的个体,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形容才好。这种感觉,就好像人在面对一种震撼心灵的美时,除了怔忡之外,找不到适合的言语。该怎样描述你呢?——苏东坡。

他的一生,希望与失望、昂扬和凄冷、荣华和荒凉更迭交替。

得意时是誉满京师的新科进士,是叱咤文坛的天才领袖,是赤绂银章的帝王师。

失意时是柏台萧森的狱中死囚,是躬耕东坡的陋邦迁客,是身处鬼门关的南荒渡人。

得失起落之间,让他领悟了宇宙人生的真谛。

得意却不忘形,他知道在茫茫宇宙中,人渺如微尘,始终没忘了自己是谁。

失意却不失志,他知道肉身虽然行走在大地上,但心灵却可以超脱飞升。

他不离现实却也不滞于现实,始终以一种超然的姿态面对风雨,以一种无所待于外物的“自我完成”,在平凡庸常中活出诗意,在圆满中看到了人生的缺憾,在缺憾中又能发现它的意义。

用朱刚先生的话说,称他为中国人“灵魂的工程师”绝不过分。就此而言,历史上罕有人堪与之相比。因此,苏轼的思想对于中国人生命灵性的启沃,盖不在孟轲、庄周之下,而恐远在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哲学巨匠之上。

一千年来,苏东坡以乐天的形象治愈了无数中国人,但实际上,他的一生并不都是快乐的,他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他用亲情治愈自己

苏轼比弟弟苏辙长三岁。父亲苏洵给他们俩起的名字别有用意,他知道苏轼锋芒太过,希望苏轼敛其光芒,以求无用之用,如同车前那根好像没用的横木——轼。他知道苏辙是让他放心的,他的品性,如同无言而不争的车辙,虽遭遇万般碾压,却踏踏实实地留在地上。

这种不同的性情,恰有相得益彰之妙。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在坎坷的人生之途上,苏辙是苏轼最坚定的依靠,与他荣辱与共,生死相依。

嘉祐六年(1061),苏轼任凤翔签判,与弟弟第一次别离。在经过渑池时,他写出那首《和子由渑池怀旧》,其中那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踏雪泥”,以“雪泥鸿爪”自勉的同时又勉励弟弟,唯人生如此无常和偶然,故更当珍惜。

丙辰(1076)中秋,他在密州任上,写了那首让“余词尽废”的中秋怀人词《水调歌头》,送给远在异乡的弟弟。词中有句“人有悲欢离合,人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他对自己的劝慰,也是对弟弟的告白:这是个不圆满的人世,你我何须介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在不圆满中力求安顿好自己的心灵,以一颗虔诚的心,好好活着,活出自己的诗意和风采来。

元丰二年(1079),在一帮别有用心之人的精心罗织下,他终因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成为大宋开国以来,因“批评朝政而系狱”的第一人,身陷囹圄。时任应天府(北宋的南京)判官的苏辙立即上书神宗,“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得免下狱死为幸”,未果。

多方搭救无望的情形下,苏轼在狱中写了一首诗给弟弟,算是托孤。诗中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死何足惜,哪里的青山不能埋骨,只是再也无法践行当年与弟弟对床夜语的盟约了。此生做兄弟还不够,如果有来生,我们依然是兄弟。生生世世,无终无了。这样赤诚的句子,透着天真,让人动容。

他用自然治愈自己

苏轼曾写了《自题金山画像》一诗,对他的一生做了一个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将自己平生的功业,归于黄州惠州儋州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恰好是他生命中的低谷,是他经历地狱般的磨难的时期。我们只看诞生了“苏东坡”的黄州时期。

在黄州,他寻找过很多方法,自我突围,自我疗愈,其中来自自然的馈赠,绝对是一剂良药。

元丰三年(1080)二月,初到黄州的他,没有房子住,暂住在定惠寺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辗转难眠,像一只受惊的孤鸿一样“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一首《卜算子》,是他当时的心灵写照。

元丰四年(1081)起,他带领一家老小,在郡城东门外约五十亩的小山坡上辛勤开垦荒地,精心规划,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夫一样,过起了农村的日子,并自号“东坡居士”,从这个时候开始,历史上有了“苏东坡”!

他渐渐从惊惧与麻木当中苏醒,开始在山水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

他每天布衣草鞋,出入荒山古木之间,在无言的山水中寻找解脱与安宁。

一天,他从东坡雪堂夜饮归临皋住处。夜饮东坡,醒而复醉,醉而复醒,半醉半醒归去,已是夜阑人静的三更时分,家童鼻息如雷,敲门无人应,他索性在这个静夜里,倚杖听江声。于是有了《临江仙》这首词,词中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夜之静,带他进一步脱离了现实,他要拥抱大自然,亲近自然,将整个身心融化在大自然,获得一种身心的彻底自由与解放。

三月七日这天,苏轼和几个朋友前往沙湖,边走边欣赏沿途的景致。没想到风云突变,转眼间下起了雨。同行的朋友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搅得很狼狈,唯独他毫不介意。他脚穿草鞋,手持竹杖,和着雨打疏林的沙沙声,唱着歌,吟着诗,安步徐行在雨中。不一会儿,云开日出,雨过天晴,回头看去,一抹夕照安恬地挂在远山,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于是便有了《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阴晴晦明,进退得失,皆不足道。他已超然于外部影响之上,宠辱不惊——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这次赤壁古战场之游,让他明白了:人都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都会被淹没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英雄如彼,平凡如我,在宇宙面前皆是微尘一粒,如此看来,人生一场大梦,“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又何须悲伤,你又何须得意呢?永恒的,只有这江水,这明月。

在前后《赤壁赋》中,他用散文的形式,将这一思想写得题无剩义。从游赏之乐,到人生不永之悲,到旷达解脱之乐,一步步走来,在江山明月的映照下,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从困境中浴火重生的火凤凰,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不屈模样!

这个“江山风月的闲主人,目之所遇,耳之所触,无不是诗”。

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他用艺术治愈自己

自嘉祐二年进京科考,三苏已然掀起了一场文坛风暴。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苏轼更是揄扬有加,“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也”。事实果如他所言,苏轼以其天才般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北宋的艺术天空里,成为一颗最闪亮的星。

艺术成就了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治愈了他。它包含诗、词、文、书、画诸多方面。苏轼在这些领域里,都是翘楚!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黄庭坚惴惴然称自己只是苏轼的学生,断不敢与之并称。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自苏轼开始,宋词的境界真正摆脱了偎红依翠的小儿女境界,而进入“无意不可入”的境界。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经他范本化的娴熟运用,到辛弃疾而发扬光大。

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其文既有元气淋漓、穷理尽性的宏文,也有抒发性灵、精致玲珑的小品,还有飘逸清新、力斡造化的美文,如“万斛泉源,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其书法以《寒食帖》著称,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善画山石,画作虽不是出类拔萃,却自有一双鉴画赏画的妙眼和一颗天生锐感的妙心。他识得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识得文与可画竹的机窍在“胸有成竹”。

这样的天才,又有着这样温暖、平和的个性,在北宋那个文化极度发达的年代里,他怎能不成为文人士大夫雅集的核心与焦点?

他在余杭留下了无数浪漫的诗词和浪漫的故事,江南的多情与他的理想浪漫相互成全。

他在密州以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他在徐州这座文化古城,留下了很多曼妙的诗文,当时四面八方的学士文人也纷纷奔他而来,“苏门四学士”在这个时候,已初具雏形;

他在黄州,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蜕变与精神突围,留下了千古妙文和点点滴滴的传说;

他在海南,将“地狱”化成“天堂”,成为当地蛮荒文化的播火者与领路人。

他在汴京,成为文人雅集的核心,想领略其风采,看看流传至今的《西园雅集图》。

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他用美食治愈自己

不得不说苏轼是个爱享受美食的吃货,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生活家。

一想到四十多岁了,差点连命都丢了,还要被贬黄州,苏轼很不开心。但一想到黄州那个地方三面环江,山上又多竹子,可以吃鲜竹笋,江里还有鲜美的鱼,苏轼又高兴起来。

惠崇春江晚景》这幅画我们没见着,但苏轼为这幅画写的诗,我们都知道。尤其是诗中那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想想那鲜美的河豚,肯定比东坡肉还要鲜美多了。

在海南那么荒远的地方,因为有荔枝,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多吃一点是会上火的,这个苏老夫子居然一天想吃几百颗。当然他不会那么傻,他就是说想吃就吃个够。

苏轼爱酒,文人与酒似乎有着不解之缘。

他曾自酿蜜酒,折腾半年,酒酿成后他请人来喝,紧张地等着评价。结果客人喝下后就狂拉肚子,他只好宣布酿酒失败。

他爱酒,却一辈子遗憾酒量不大。在朋友家饮酒,闻到酒香他人就醉了一半。但他以酒为媒,借着酒劲写的字、作的诗、填的词却精妙绝伦。

还记得在黄州东坡醉后复醒写的《临江仙》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真是醉话。

还记得在一个醉后的夜里,他和衣睡在一座石桥边,作的那首《西江月》吗?“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至美至纯的意境,让人恍若不在尘世。

还记得他掏心掏肺的那句词“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吗?

还记得醉书于望湖楼的那首诗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有如天助的神来之笔,饱含着淋漓的酒意。

亲情、自然、艺术和美食,天纵的才华、 强大的内心、高韬的智慧、慈悲的胸怀,让他的杖履所及,无不是诗歌与远方

还有什么能够摧毁他呢?

 

《宋词的故事》 | 远林新宇

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 内容简介

一代词帝李煜,国破家亡时只顾着“垂泪对宫娥”;天才诗人苏东坡,放逐天涯,还念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婉约词宗李清照赌书泼茶的优雅下藏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傲骨;词坛奇人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里沙场杀敌,却落得“可怜白发生”的结局……这本《宋词的故事》以近二十位宋代诗人为主要对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诗人的故事和他们的名作,赋予每个大诗人鲜活的生命力和生动的感染力。一本书全景式地展现了宋诗的理性和宋词的柔美,宋人的生活与风俗,宋朝的历史与文化。

《苏轼评传》|王水照朱刚

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 内容简介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文艺领域都达到 水准,在哲学、美学、史学、政治以及人生修养诸方面也曾发表许多精辟之见,自成一家之学,他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本书以文化、文学、哲学、史学、美学、政治学等七个维度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和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展现其大起大落的一生和丰富立体的精神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为文人的苏轼、为思想家的苏轼、为生活美学家的苏轼。全书立论严谨精辟,妙悟新见迭出,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是“苏轼传记”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宋代词人小传》|青景远林

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 内容简介

《宋代词人小传》以24个宋代顶流词人,串起大宋数百年的风雅史。他们是活跃在大宋各类朋友圈中的大神,他们既能铁肩担道义,又能妙手著文章,更是宋代风雅之美的践行者。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0050.html

(0)
上一篇 2024-01-26 17:32
下一篇 2024-01-29 16:10

相关推荐

  • 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视角:顾颉刚单恋、藏书归宿

    ​多年浸淫学校图书馆,我有一个执念,就是对一个作者感兴趣,就必定要把他所有的书都找到翻全。 张爱玲的不用说了,除了大陆见不到的部分书信,她所有的文字我都看到了。严歌苓,我看了目前出版的她所有的小说。祝勇在图书馆里所有的书我都搞到了。周晓枫的书,北京的学生小墨买了当时市面上所有的给我寄来,我又时时关注新书动态,只苦于没有读到《紫禁红》。发现新版《巨鲸歌唱》刚好收录,立即站着就读完那数万字。 现在是葛剑雄。在书架上周晓枫厚厚的《巨鲸歌唱》的不远处,站着略薄但精致的葛剑雄的《悠悠我思》。趴在文学库的书桌…

    2024-03-21
    00417
  • 王京生:以阅读为荣 以阅读为乐 以阅读为用

    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深刻阐述了阅读与个人、阅读与社会、阅读与民族、阅读与未来的关系,这必将进一步激发起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推动书香家庭、书香社会、书香城市、书…

    2023-05-09 文化对话
    00481
  • 上野千鹤:性爱交流是一种门槛很高的交流方式

    变老这件事 对谁来说都别无选择 上野要说为什么未生育过的女人会被视为弱者,“变老”就是起因。没有什么比没孩子的老年生活更让人觉得凄凉的了。生不生孩子这件事是有选项的,但变老这件事对谁来说都别无选择。 汤山 的确别无选择,不论是谁都一定有成为弱者的那一天。 上野 没错。如果不想这样的话,那就只有早死了。我认为超高龄社会是一种福音,因为无论是谁都早晚会站到弱者的立场上。你说过自己有一种今天的自己要比昨天更好的进步思想,诚然,人有上进心很棒,不过你认为这种上进可以持续一辈子吗? 汤山怎么说呢,我希望可以持续一…

    2024-01-20 文化对话
    0035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