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九九重阳节,区民协翟主席策划在养老院搞演出活动,作协决定出一个诗朗诵。

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地点二选一,一是林海镇养老院,二是新城区颐年养老中心。想到自己父亲在颐年,我不能以权谋私,所以让翟主席自己定。

最后翟主席定了颐年,时间选在重阳节当天下午。

我把节目单早早给楼层主任春艳发过去,想让父亲能来看演出。以前这类演出他都不看,令我失望,不免感到他的生活有些了无生趣。

中午我和曙光、小怡一进颐年餐厅改成的会场,就见父亲由小余陪着,坐在一个不知谁借给他的轮椅上。父亲一看见我,就“忽”地站了起来,挥动左手,用力招呼,示意我过去。

大厅里坐满了人,我翻山越岭费劲巴拉地走到父亲身边,父亲说:带我去找老庄!

我一听,知道父亲又开始纠结于过去的事情之中不能自拔,就说:好的。演出完了我们就去找老庄。

诗朗诵是第三个节目,需要到前面候场。刚站了没一会儿,父亲又站了起来,再次向我用力招手。所有老人都安安静静地坐着,衬得父亲瞬间就成了显眼包。这一次我更加艰难地翻山越岭更加费劲巴拉地走过去,他还是重复一句话:带我去找老庄!

我说:好的,好的。演出完了我们就去找老庄。可是老庄多大年纪了呢?还活不活着呀?

父亲说:要是活着,就九十多岁了。

我说:行,我马上打听,完了咱就去找他。

父亲点点头,慢慢坐了下去。我以为父亲终于放下了这件事。不一会,我哥来到了会场,我指给他父亲的位置。再一回头,见父亲早急急地站了起来,像一个出发前的大将军一样,用力向我哥招手。得,父亲又得让他去带自己找老庄了。

老庄是父亲在公司负责牛肉出口时的搭档,那几年他们为公司创了不少外汇。可能那是他一生的辉煌时刻吧,所以他总是提起老庄,大约想和他再度合作。但是,公司早就倒闭了,要找到老庄就是大海捞针,大海就在这,针在哪不知道。

我们的诗朗诵是蔡老师创作的《瀚海春之行》,原稿气势磅礴,大气恢宏,比较适合朗诵。因为是十五年前创作的,为了体现新的时代特征,所以我们做了大量增删改动,落实了韵脚。在创作署名上,我们始终坚持是蔡老师原创,绝不窃为己有。

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曙光已经退休,但是愿意参与演出。小怡是新手,虽然一个劲强调自己哆嗦,但是属实表现不俗。朝霞影话放下家中生意,特别来为我们录制视频,也使人感动。

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整台节目除了我们的,那是异彩纷呈,可见出真功夫。我们一边看演出一边纳闷儿,这么多高手都是从哪里一下子就冒出来了呢?

藏族舞和蒙古舞别具风情,活力四射又充满故事性;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阿庆嫂和刁德一一定勾起老人昨日深刻的记忆;马头琴传承人齐奏《万马奔腾》,简直把草原风光直接搬到了大厅里;男声小合唱《苹果香》里有个特别的男低音,他一开口,能低到吐鲁番盆地里去;十二把小提琴齐奏,翟主席最后用男高音独唱升华;军乐队合奏整整有十四个演员,演出高潮迭起,水准真是不服不行。这小小的城市实在卧虎藏龙,不容小觑。

我想,让父亲来看这场“九九重阳情,文艺暖人心”演出,真是值了。

还有个厉害的林院长,七十五岁还来了个开场致辞。老太太小小的个子,却有极敞亮的堂音,真是声阵屋瓦,效果震撼。

林院长在致辞开始还提到了我的主席身份,本来使我羞愧难当,但一想到父亲坐在台下,但愿能让他因此高兴点儿吧,才算有了些许安慰,不那么想钻地缝了。

演出结束后,我来到父亲身边。父亲坐在轮椅上,表情呆滞,大约心里还是没放下老庄。

春艳主任说:我们问老爷子,看没看到你家老丫在台上,他说看到啦。

摄影的陈大波抓拍到父亲的几个神情。我觉得父亲虽然现在老了没头发了,不帅了,但他却被拍出了人生中最好的照片。父亲脸颊上的老年斑,费力起身的表情动作,以及越来越空洞缺乏内容的眼神,都被摄影家的镜头捕捉到了。

这是一个多么有意义的重阳节啊,老人们被簇拥着,那么有集体仪式感。父亲虽然没再说什么,但我猜他一定因为没有整天躺在床上而庆幸吧。

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在过生日的老人家里,徐老师看到了披着红围脖的我们学校退休的一个老爷子。老爷子八十六岁,特别幽默。他听说我们是代表作协来的,就说:你们会做鞋,别忘了我穿四十一号的鞋。

我们又问起他几时来的颐年,他朗声大笑,说:来了好久了。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

老爷子把去人生终点说得好像去开水间接杯水那么简单平常。

在养老院里,有各种各样的老人,如此达观风趣的老人还真是不多见。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木兰良朝”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老父在颐年:离火葬场越来越近啦!》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39494.html

(0)
上一篇 2024-10-12 17:33
下一篇 2024-10-12 21:12

相关推荐

  • 讀寫日記:後漢書卷一完

    今天看《后汉书》,错记第一卷为33页左右,打算分两天看完,同时还打算把之前约剩20页的大半卷《通鑑》也分两天看完。结果“出师未捷书先死”,不小心把白天带到单位的《通鑑》,还剩8页就可以看完卷69的《通鑑》落在单位了…… 发现的时候我已经长驱电动车走了好长一截路,考虑到天冷,充电效率低且折腾,我希望充满电跑一个来回不要返程的时候电量不足,也不想在小区的灰土里“翻山越岭”去充电,加上最近休养生息为主,就安心割舍。 回到家吃完饭探测一下大概页数,发现居然上卷11页,连同下卷仅24页。于是一鼓作气接着早上的5页续读到20页…

  • 写作者的缺陷不是不自知,你为啥写不好?

    不善于描写细节的人总是粗枝大叶,同时自己想表达的都说不出道不尽。一个写作者的缺陷,往往不是他不自知,而是他无法超越自己,无法避免缺陷。 比如对着天空发出无病之呻吟,这是肤浅的抒情。仿佛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脱离了源头,成为单薄的存在。尝试挑战的人,每一次莫不是头破血流的败下阵来,很可能由此产生令人沮丧的无力感。 所以在充分掌握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思考和升华,会存在相当高的难度。 有些天然的诗人,他们是神选之人,不需要汲取更多外界营养而常有神来之笔,这样的人极为罕见。 更多的人,还不能称其为诗人,…

    2024-11-25 读后感悟
    00272
  • 我是如何开始写《天道》剧评的?

      大家好,我是晚晴~   先简单说下我的经历:     27岁笔面试第一名考进top国企,30岁离开体制,自由职业一年后就职于某知名教育培训公司,从写作课助教一步步成长为导师、产品经理,2022年离职。   离职后,做过半年社交电商,开过写作基础课和年度会员写作课,孕晚期写了100篇《天道》剧评,哺乳期写了50篇《天幕红尘》书评。   其实我建议你不要做团购~ 其实我不建议你做团购(续) 用5个月时间把“晚晴品评”从0做到8000+粉,连带着“晚晴的日记”从几百粉涨到7000+粉,在几乎没怎么营销的情况下,一年带来十几万元的变现。 …

    15小时前
    00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