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读书之后,我发现了写作的奥秘

大量读书之后,我发现了写作的奥秘

张炜,一位充满理想主义、人文主义和浪漫情怀的当代写作者

用20年的时间创作的450万字的巨著《你在高原》,并以此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写作慢慢来》是张炜写给少年儿童的文学读本,用极富感性和诗意的文字抒写关于文学、关于写作的那些感悟。

文字不多,但值得慢慢去体悟、去领会。

大量读书之后,我发现了写作的奥秘

01.找到你的树

一名写作者,一定要找到你的那棵树,它也许来自于故乡,也许来自于童年;它是鲁迅北京胡同前的那两棵枣树,也是莫言记忆中山东大地上殷红的高粱;它可能是小时候的你亲手种下的桃树,也可能是在你内心深处的长满了热爱与梦想的艺术之树。

每一个写作者都是寄生在这棵树的人。

我们有很多技法去描写晨曦与落日、孤鹜与秋水,但那些比喻和排比都是机械的、乏味的组合,如果我们真正走进这棵树所根植的广袤的自然,聆听大地的吞吐呼吸,那些贴合每个毛孔的文字就能源源流出。

没有大地的体温,文字就没有灵魂。

去出生的地方寻找丢失的东西,故乡的泥土永远不会让我们流泪。

同是茅奖得主的东西也说:每个作家的作品都有故乡的印记。无论是鲁迅的平桥村,沈从文的湘西,还是莫言的高密,只有扎根在故乡的大地上,我们的那棵灵感之树才会繁衍生息,蔚然成荫。

愿你拥有你的那棵树。

02.朗读和抄写

这个时代是朗读和抄写的荒漠。

碎片化的信息越来越多,铺天盖地,我们不得不加快速度去浏览它们,一键复制。文字变得渐渐只剩下传递信息的功能。

时代越快,越是需要慢的读,慢的写。

小时候,我们读诗,读美文,那些经典的文字就从口中飞扬起来,萦绕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小时候,我们把诗歌抄写下来,把歌词抄写下来,把《童话大王》上的故事抄写下来,一遍遍的抄写之中,那些文字就像注满了我们青春的血液,灵动了起来。

文字,不只是颗粒状的符号,用最古老的方式去朗读,去抄写,让文字生发出最黏稠的、毛茸茸的质感和气味。

03.看老书

老书是岁月馈赠的宝物。

在当下,知乎体蔓延的小说,在3秒内必须看到反转,再没有《巴黎圣母院》一开头漫长的城市人文的描摹;在当下,人们擅长在煽动情绪、引发共鸣的信息茧房里追逐流量,再没有鲁迅、王小波的独立思考和徐志摩、海子的诗性表达。

真正的伟大的书,是精神上非常自尊,经过时间的淬炼依然充满人性光辉的书。去读这样的书,可以减少大量试错的空间,一旦抵达阅读的顶峰,便能一览众山之小。

人生苦短,多读经典。

04.脑体结合

现代人群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鲜于跟土地亲近,跟动植物相处,鲜于去经历日晒雨淋,风雪载途。

如果只从别人的作品、翻译的文字中去寻找智慧,那这种智慧是很容易干涸枯竭的。

我们不能将自己囿于一方小小的书斋,要走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去劳作、去体验、去实践,去亲历一朵花的开放,去去感受蝴蝶扇动的翅膀,脚踏坚实之地,手握丰实之物,思维和灵感才能变幻出不同的角度,衍生出更多丰富的空间。

 

大量读书之后,我发现了写作的奥秘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大量读书之后,我发现了写作的奥秘》为推书网注册网友“似时与书”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大量读书之后,我发现了写作的奥秘》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33327.html

(0)
上一篇 2024-09-04 10:18
下一篇 2024-09-04 10:30

相关推荐

  • 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每年的今天,心情会格外复杂。 也许被赋予了太多祝福反而显得沉重,多年前的今天,父母赋予了我生命,而现在我也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角,在爱与被爱的日子里,心存善意带着热爱奔赴山海。 记得以前朋友圈写:生日,从来都不像是个恩赐,却更像一场劫。它无意拔高了你的生存满意度,可以平静孤独地过完那365天,但是你不能忍受哪一天的孤独平静。因为你觉得你的生日,“一整年过来只有一次”。那么这一天太重太重,太容易让人失望、难过。难怪人人见你都要嘱咐一句:“生日快乐”。 其实,到了这个年纪,庆祝可有可无,而且也很少过节日,除了…

    2024-09-04 读后感悟
    00387
  • 沈从文《边城》精彩书评/读后感:简约与克制铸成的悲剧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篱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这样的情景中,又有谁的心能不被那一萧忧伤“吹得柔软”了呢?一派山水旖旎,是啊啊,房后是山,屋前是河,放眼望去,或者也用不着放,就是满崖的看得熟熟的虎耳草。还有一个懵懂的天真少女,和祥的爷爷,加上一对爱着同一个人的兄弟。这样满是冲突茬口的关系,无处可寻的景致,怎样轰轰烈烈地爱一大场——就如翠翠的妈妈,我想——都不为过分吧?兄弟反目成仇,祖孙因婚姻反目——史上这样的记栽不少。——但沈从文却偏偏没这么写。他大可以像沙翁一样,说翠翠的父母的死,是天保的家…

  • 曾国藩:人生至暗时刻,一定要守住一个字

      我比较喜欢看人物传记,前几年就读了100多本,其中那些从低谷爬出来的人,尤其喜欢读,因为我发现一个从至暗时刻走出来的人,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也相当了不起。 比如我读过了《曾国藩传》,就有这种感觉,而且我还开始模仿他的笨方法去做事,收获很大。你说,曾国藩的天赋好吗?一点都不好,他自己也承认是「受质本薄」,是「资质之陋,众所指视」,也就是天赋差,大家都看得见。 他老爹考了十七次都没中秀才,他自己则是连续考了六次秀才都落榜。要命的是,第六次落榜,他竟然被主考官当作「反面典型」,公然「悬牌批责」。这得多丢人…

    2025-11-01 读后感悟
    0016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