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和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独特地位?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又有怎样的历史贡献?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围绕楚国兴亡和楚文化对华夏文明的历史贡献,在其新书《楚国兴亡史: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中进行了深度解读。
本书围绕“中原化”对楚国兴亡的影响,审视了华夏文明开拓与融合的历程。作者借助考古发现和历史典籍里的记载,以奇谲瑰丽的文物解读楚国辉煌灿烂的文明,以盛衰荣枯的历程揭示历史背后值得深思的兴亡规律,完整、系统地讲述了楚国8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个古老民族的成长、屈辱与荣耀
楚国的源头在哪里?楚人是黄帝之后还是三苗之裔?作品从《史记》、清华简《楚居》、《左传》、《吕氏春秋》等文献记载讲起,梳理了楚国世系脉络。
作者综合楚人源自中原说、源自蛮族说两种说法,作出了一个略带浪漫色彩的推测:楚王室的血统最初确实来自北方,但是由于混血,楚人的血统逐渐变成以南方民族血统为主。
张宏杰写道:楚人的祖先由中原南下,他们如同一颗携带着北方华夏基因的种子,落入了肥沃的江汉大地。由于楚人的人数太少,所处风土环境与中原截然不同,楚人在物质生活上也不可避免地“蛮族化”了。他们向周围的民族学习种植水稻、捕鱼。他们与苗、越、濮、巴等部族开始通婚,他们放弃了本来的语言,使用三苗后裔的语言。这支南迁的小小部落落入当地部族的汪洋大海,几代之后,他们身上的“蛮族”血统自然就超过了中原血统。然而,他们顽强地一代一代地传递着自己的记忆。他们不断地向后代讲述,自己是中原人的后裔,骄傲的火神祝融的后代。
不过,他们却无法得到中原部族的认可。从商朝时楚人迫不得已的忍气吞声,到周初分封名单上的被无视,再到周成王时封熊绎于楚蛮,楚人流浪几百年之后,终于被纳入了华夏文明的怀抱。然而,一次集会上的冷遇,周王朝的傲慢和森严的礼制,一次次地浇灭了楚人向往华夏文明主流的热情。直到楚庄王从一鸣惊人到问鼎中原,成为春秋霸主,楚国才终于获得了无上光荣。
这本书把一个古老民族的成长、屈辱与荣耀展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影响了秦汉500年
楚国800年的历史,最直接的影响对象就是秦汉。月盈而亏,盛极而衰,是中国历史自古以来不变的规律。楚国衰落的伏笔,其实早在它达到极盛前就已经埋下:吴起那次着名的变法未能彻底,就已经注定了楚国将在国际竞争中落后。而在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之后,他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与楚国吴起变法的不同,只不过是一个成功了,而另一个基本失败了。两次结果不同的变法,决定了秦国迅速超越楚国,并且最终吞并楚国,统一天下。
在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把法家文化的潜力挖掘到了极致。在法家文化的指导下,秦国政治一元化和暴力决定一切的倾向得到病态的强化,急功近利、轻精神而重物质成为秦文化越来越深的弊病。秦始皇死后还不到一年,楚人陈胜、吴广就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事业虽然没有由陈胜、吴广完成,却由另一位楚国人项羽完成了。项羽率领着8000名江东子弟,杀入咸阳,一把火烧了秦朝壮丽的宫殿,为楚国人报了灭国之仇。项羽也没有笑到最后,取代他的刘邦同样是楚国人。公元前202年,刘邦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建立了绵延400余年的汉王朝。
楚文化影响了中国3000年
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它为复融华夏,不屈不挠;楚人开放包容浪漫,有着对美的极致追求,创造了绝世惊艳的楚文化。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有精美绝伦的漆器,有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有典丽优雅的楚辞,有一代霸主楚庄王、治水专家孙叔敖、伟大诗人屈原、忠贤典范申包胥……
张宏杰的《楚国兴亡史》展示了楚文化在青铜冶铸、竹木漆器、音乐哲学等方面的成就,概括了楚国及楚文化所具有的开放、包容、创新、尚武、不羁等精神特质,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楚文化的面貌特征打开了一扇门。
一个800年历史的古国,在战火中沉入了地下。不过,那些古老而辉煌的文化,都有着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它们总是以各种方式,顽强地传递着自己的基因。事实上,2000年之后,楚文化仍然以种种形式,流布在中国大地上。楚国古老的髹漆技术在荆州传承至今,楚人“苞茅缩酒”祭祀仪式的遗风今天在湖北端公舞中也有所表现。
《楚国兴亡史》秉持了张宏杰人性关怀的写作风格,从楚国视角解读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将历史赋予了人情味、同情心,以当时的历史境况为解读的出发点,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同时又以宏大的历史趋势作为叙述的归宿,给人更多有益的思考,让人唏嘘、怜悯和振奋。
作品还展现了张宏杰独特的历史视角,他从楚国兴亡的微观视角看春秋战国的宏大历史,从文明史、战争史、民族史的发展变迁中剖析兴亡规律,为了解春秋战国时代提供了新的角度和体验,可以说这样一部楚国史就是半部春秋战国史。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张宏杰重磅作品《楚国兴亡史 : 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 出版发行》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张宏杰重磅作品《楚国兴亡史 : 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 出版发行》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7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