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中空无的影子

等线《中华文化密码》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本书出自中央党校博导钟国兴之手。书中认为中华文化中到处都有哲学上无、空、虚的影子,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文化特点。

中华文化中空无的影子

最重要的哲学范畴

无就是空,也就是虚,也叫作虚空、虚无。有无关系也就是虚实关系,是中华文化中第一对最重要的哲学范畴关系,没有其他任何概念或关系可以与之相比。在西方文化中,虚实关系并没有这样重要。当然,西方文化并不是完全没有虚实关系,但涉及虚实关系一般都不是在世界观的根本问题上,而是在具体问题上。

不为而为

中华文化既然把打通有和无看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崇尚出入于有无之间的得道状态,那么对这种境界的追求也就必然会延伸到各个方面。这种境界的体现,就是对于事物采取亦有亦无、似有似无的对待方式。老子不但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而且还有一句众所周知的话,是对于这种方式的最概括的表达:“无为而无不为。”于是,中华文化中有了“既这样又不这样”的一种对待问题的模式,诸如“善战者不战,善射者不射,善辩者不辩”等说法。因此,强调的是不直接去强求某种东西,不执着于某种简单手段,而是用曲线的方式、顺势而为的方式甚至无所作为的方式,以最少的投入甚至零投入而达到最大最佳的效果。

太极中的空无

最为体现中华文化中虚实观念的,即中华文化的形象表达——太极图。非常有趣的是,我们古人把最为抽象的思维,在千年前就做成了一个传播广泛而且社会认同度很高的 Logo。太极图中一虚一实的结构,很形象地表达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含义,以及虚实的互动、旋转的关系。后来发源于明末清初的太极拳,又用两手半握、手脚半展等形象地表达了虚实关系,特别是两脚一虚一实的变换,简直是用肢体语言对虚实关系的哲学表述。

中医理论中的虚

中医的理论充分体现了虚实关系。中医诊病首先分“寒热虚实”,来进行辨证施治。两个人的身体可能表现同样的症状,但是在中医看来有的是虚症,而有的却是实症。同样是感冒,属于传染性的,中医认为是实症;但是有的因为寒气外侵导致的头痛、高烧,则是虚症。用现代的说法,前一种是实实在在的感染,后一种则是因为身体虚弱,免疫系统对冷空气的一种应激反应。当然,有时虚症和实症是互相转变的。

诗词的空灵

在中华诗词中,能够从具体的情物入手,最后达到空灵境界的,人们往往认为是绝妙的作品。最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是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在西方人那里恐怕比较难以理解:连鸟都绝迹了,人都没有了,江上覆盖的都是冰雪了,为什么那个穿蓑衣的老头还要驾着孤舟去垂钓?他在钓什么?确实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可能钓到。不钓而钓,钓即不钓,这就是中华文化给人的境界,这首诗在中国人眼里绝对是一流的禅诗。

四大名著由实归虚

四大名著无论哪一部,都是从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开始,但整卷读后,都会令你掩卷失神,有一种空空荡荡的感觉。由实归虚,是四大名著共同的特点。其中《西游记》似乎稍好一些,取经最后成功却先是拿到无字书,后来虽然拿到有字书,却在返程渡河时候受损,被弄得残缺不全,令人怅然若失。

为什么中国四大名著最后结局都是空?这是因为,国人深受中华虚实文化的熏染,如果结局不空,不给人佛道境界的启示,在中国人眼中似乎就不够层次,就没有境界,当然也就算不上传世名著了。

绘画的留白

西方的油画自古崇尚写实,而且即使画面中的白色,也一定要涂上白色。中国绘画除寺院画像之外,自古绘画并不崇尚浓墨重彩的写实。在国人看来,如果一幅画完全写实,只是“形而下”的作工匠品,难以入大雅之堂。大雅者必有超尘拔俗的境界,因此中国绘画追求一种“画外”的意境,不但轻描淡写,而且特别强调“留白”,让你神驰画外,体悟一种不可言说的空灵。郑板桥清瘦的竹子和齐白石几只虾成为艺术的标杆,就是中国人崇尚空灵和灵动的体现。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国画更像是刚开始作画的草稿。

用中华文化的标准,西洋画更像是没有境界的初学者作品。

书法的飞白

中华的行书,特别是龙飞凤舞的草书,在西方人那里是难以理解的,那么多的地方没有写实,也许被看作为了节省墨汁。但是中国的书法家追求的就是不断的虚实变化,而且以恰到好处的不着墨迹的“飞白”为妙笔。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正是中华文化所追求的境界。

兵家的诡道

用兵在中国也是一门艺术。孙子强调“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以其虚虚实实,达到用兵的出神入化。而兵法认为用兵的最高智慧,不是实际用兵,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根本就不打仗,但是赢了对手,让对手服服帖帖,这才是最高境界的兵法。这样的兵法已经超越了兵法,不仅是艺术,而且是一种出神入化的超级艺术。

中华艺术最大特点

中华艺术非常独特,最大的独特之处就是在处理虚实关系上。在中国人看来,艺术就是巧妙地处理虚实关系,而处理的方式就是弄清楚什么用虚的方式来表达,什么用实的方式来表达,虚实如何自然而巧妙地变化。于是,有些因素要大胆地“虚”掉,有的要很果断地用一点象征性的痕迹来表达。因为“大道至简”,虚掉了、简化了才可能接近道。有些表达要实,但是这种实不是完全符合真实,而是表达其中的灵动、灵气,表达其意境和其中“道”。所以为了这样的表达,中华艺术创造了许多象征性、灵动性的手法。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中华文化中空无的影子》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中华文化中空无的影子》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581.html

(0)
上一篇 2019-12-18 15:28
下一篇 2019-12-24 15:30

相关推荐

  • 天地出版社《高腔》入选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

    11月30日10:30,由中宣部印刷发行局主办,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 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发布活动在天府书展1号馆举行。 全国政协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甘霖,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王正荣共同为2019“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主题展区揭幕。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局长刘晓凯、副局长董伊薇,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二级巡视员戴军,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李忠,中国…

    2019-12-03 图书资讯
    00315
  • 《不夜之城——夜经济新方法论访谈录》新书面世

    当城市的夜空被五彩斑斓的灯火温柔拥抱,一场关于味蕾的探险、文化的沉浸、消费的狂欢悄然拉开序幕。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夜街区不仅为饮食消费提供了新场景,也开拓出食文化传播的新空间。 近日,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品的《不夜之城——夜经济新方法论访谈录》新书面世。该书由贾云峰策划、刘磊与唐王华展开对话 ,为城市文旅献上创新方法论。2023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品《夜经济新模式——轻资产不夜城点亮文商旅地》一书收获广泛好评,此次新书是在此前基础上的又一次理论升级。 据悉,这本新书以敏锐之笔,捕捉时代脉搏,与城市管…

    2024-09-03 图书资讯
    00622
  • 生活美学的“集大成者”,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重推周作人系列和蔡澜系列图书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散文的集大成者,也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先导者和批评家。郑振铎说:“鲁迅先生和周作人是两个颠扑不破的巨石重镇,没有了他们,新文学史上就要黯然失色。”除了散文创作,周作人在儿童文学、童话学、神话学、性心理学,以及翻译理论与实战上,都卓有成就,著述及翻译作品文字达1100多万。2019年,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了周作人系列图书,本系列选取了一个大众的视角,来阅读周作人。为本套书作序的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董炳月先生说:无论从学术角度和大众角度,这一套书都值得阅读…

    2019-12-11
    0046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