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识别码》《共和国之路》出版

70年天翻地覆慨而慷,70年砥砺奋进铸辉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顾共和国的历程,展示共和国的形象,总结共和国的经验,增强中国人民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也便于国际社会读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推出李忠杰所著的套书《共和国识别码》《共和国之路》。

《共和国识别码》《共和国之路》出版

↑《共和国识别码》《共和国之路》,李忠杰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性。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用识别码体现事物的特性、界定事物的身份。正如身份证可以说是人的识别码,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有自己的“识别码”,即一整套国家标识,包括共和国特定的历史、制度、道路、战略、政策、事件、国际地位等等。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著名的理论家和历史学家李忠杰精心总结出311个关键词,囊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地标、历程、制度、法律、战略、思想、事件、工程等内容,逐个介绍其基本内容,从不同的侧面解读共和国。一个个“识别码”就是一个个小传、一个个故事、一段段过程、一个个领域、一幅幅素描,就是一个个据以识别、定位的经纬度节点。把这些“经纬度节点”汇总起来,可以从总体上呈现出共和国的基本面貌,展示出共和国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时代特征。即使随机读一两个关键词,也能了解共和国的一个侧面。

本套书借用“识别码”概念,就是希望从“识别”的角度,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他国家准确地区分开来,突显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是全面性、知识性。这两本书可谓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关键词尽收其中。《共和国识别码》一书共有十三章,重点介绍我国的国家形象、发展道路、历史文化、内政外交国防、社会经济、风土人情。姊妹篇《共和国之路》一书也分为十三章,重点介绍共和国的奋斗历程、历史大事件、各项大工程、各领域战略方针政策。两本书中的311个“识别码”,既谈共和国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也讲历史文化、民众生活。书中还有不少“冷知识”和日常生活知识,让人们在信手翻阅的同时倍感有趣、亲切。

二是学理性、权威性。作者李忠杰曾任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是一位学养深厚、严谨敬业的学者。从写作体例来看,这两本书没有采用通常的学术格式,但事实上,每一个关键词都饱含学术成分。作者通过细致地梳理,弄清关键词的来龙去脉,提炼出精华,并作出科学精当的分析和评价。读之,长知识、长见识、长学养。

三是资料性、典藏性。这套丛书的内容包罗万象,叙述严谨平实,既是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编百科全书,也是用学术水准为大众写的通俗共和国大辞典。可以细细研读,亦可作为工具书放在手边,写作、讲课、研究、工作、聊天等,凡是需要,皆可査阅。

“一套书在手,读懂共和国。”作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优秀书籍,本套书拟翻译成各国语种,面向世界发行。(刘雅文)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共和国识别码》《共和国之路》出版》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共和国识别码》《共和国之路》出版》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513.html

(0)
上一篇 2019-10-17 17:24
下一篇 2019-10-30 10:30

相关推荐

  • 《大局:知名学者共论中国新发展》一书出版发行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批准设立的1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机构之一。成立两年来,北大习研院致力于从国内外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视野出发,深入阐释、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颇丰。近日,北大习研院郑重推出的《大局》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汇集的九篇重要文章,是习研院举办的“新时代学习大家谈”系列学术讲座第一阶段成果。 该书会集了十来位当代中国多个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是林毅夫、于鸿君、韩毓海、路风、王绍光、…

    2020-12-17
    00319
  • 我走遍四海,就是为了与本真的生活相见——访谈《本地生活学:00后女孩给老爸上的十堂文旅课》作者贾听鹂

    用热爱行走世界,时刻践行将研究成果书写在大地上。近日,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品的新书《本地生活学:00后女孩给老爸上的十堂文旅课》新书面世。在此之际,让我们通过著名城市品牌策划人贾云峰先生女儿贾听鹂 的采访,看青年视角如何理解“本地生活学”。

    2024-12-25 图书资讯
    00575
  • 红墙下的名人手迹展:来之不易的汉字自信

    红墙下的名人手迹展——来之不易的汉字自信 红色笔迹——红墙下的名人手迹展 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拼音化文字改革在世界上似乎已是大势所趋。新中国成立后,汉字拼音化的文字改革又一次被提上日程。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持反对意见,认为汉字不是机械化的障碍,保存数千年的民族文字是必要的。80年代,我国彻底放弃汉字拉丁化。《汉语拼音方案》只是一套表示读音的符号系统,而不是独立的文字,这已成为中国人的共识。如今通过当时的信札、手迹,我们还能窥见当年那场争论中一些值得回味的细节。 吴玉章:废除汉字,推行字母化新…

    2024-01-06 图书资讯
    0070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