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挑战》懂得孩子心理动机的老师,才能从容应对新的挑战

近日,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所着的《教师:挑战》精心重译后重磅上市。本书为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经典之作,“挑战”系列之一。全书旨在教给老师在当下的时代如何应对孩子新的挑战。

《教师:挑战》懂得孩子心理动机的老师,才能从容应对新的挑战

畅销50万册的《孩子:挑战》姊妹篇

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为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P.E.T.)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着有《孩子:挑战》《父母:挑战》《婚姻:挑战》《教师:挑战》,构成“挑战”系列,堪称心理学经典。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成了孩子教育的全部。继《孩子:挑战》中文版在国内畅销50万册之后,我们又推出了《教师:挑战》。其核心观点在于:接受过心理学培训、懂得孩子心理动机的教师,才能灵活地应对教室里的每个孩子。本书意在指导教师关注孩子心理,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整和改进孩子。它不是纯理论式的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精彩实用的课堂案例来展现孩子们的表现和行为特点,从而帮助孩子们获得学校里的成功。

接受过心理学培训的教师,才能灵活应对教室里的每个孩子

目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必须掌握新的教育技巧,认清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才既能完成好传授知识的使命,又能防止并纠正孩子在教室里的不适应行为,如焦躁不安、不服管教、喜欢挑衅等。为此,老师就需要完成思想转变,接受心理学培训,在课堂上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鼓励孩子们相互合作,承担责任,从而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比起其他人,老师们拥有一个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调动整个班级的力量,来帮助每个孩子进行调整和改进。可由于我们的老师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因此他们越来越觉得无法应对这些问题儿童。可一旦老师们能够熟练掌握心理学方法和群体互助的方法,他们就完全有能力对孩子施加强有力的正面影响,帮助孩子预防和纠正不适应行为。

如果老师不去花时间理解孩子并改变孩子的错误目的,那么他们就得在那些制造麻烦的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些孩子往往很难接近,也很难教育。可一旦老师掌握了能够克服孩子对立情绪的技能,他们就能够抵消掉校外环境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

然后,在当下,老师鲜少有机会接受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以了解如何在课堂上应用心理学方法。基于这一点,作者专门为老师设计、开设了相关的培训课程,从而为他们提供独一无二的培训体验。本书正是力图将这些体验分享给读者。

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在课堂上应用心理学方法的理论前提。第二部分的讨论主要围绕挑选出来的案例报告,这些报告来源于现实的教学环境,涉及了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真实展示了孩子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与行为特点,分析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可以说,这是一本教育学生的手册,非常适合每一位老师阅读。

邀请权威译者精心重译,更加符合中国读者阅读习惯

译者李园园,为北京理工大学文学学士,南开大学教育学硕士,先后任职于中央编译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要从事经典着作的翻译工作。已出版的译作有《社会心理学入门:全球视角》等。

专家诚意推荐

亲子作家、《中国教育报》资深编辑张贵勇老师诚意推荐此书,他这样评价: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无形中重塑着学校的教育生态。身为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只来自科技跃迁所带来的权威消弭,也来自学生身心差异而产生的沟通困境。

如何在全新的教育现实之下,胜任教师这份工作,乃至成为一个富有成就感、幸福感的教师?相信透过鲁道夫·德雷克斯所列举的大量案例、所给予的精到点评,我们能看到诸多教育难题背后的问题所在。真心希望每位教师都能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心理学知识储备,由解开学生的心理秘密而始,把教室营造成思想的乐园,让教书成为一段美好的人生路程。


《教师:挑战》连载:了解孩子  https://tuibook.com/shuzhai/2358.html
《教师:挑战》连载:教师的角色  https://tuibook.com/shuzhai/2336.html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教师:挑战》懂得孩子心理动机的老师,才能从容应对新的挑战》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教师:挑战》懂得孩子心理动机的老师,才能从容应对新的挑战》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2330.html

(0)
上一篇 2023-02-11 00:12
下一篇 2023-02-15 17:06

相关推荐

  • 周芳非虚构短篇集《我亦是行人》面世:聚焦小人物的生命故事

    周芳最新非虚构短篇集《我亦是行人》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延续了她在《重症监护室》《在精神病院》中关于死亡与衰老的书写,借由九个人的死亡,讲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6月8日,周芳接受媒体记者在线采访时表示,自己写的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生命故事,卑微中也有高贵,孤寒中也有热烈”,“我写下他们,给沉默者以尊严”。   你我皆行人,相扶相携人间路 记者:《我亦是行人》的标题取自于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能解释下这个标题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周芳:和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023-06-20 图书资讯
    00372
  • 读书人的思维清扫术:如何最大程度地集中意念来读书写作

    越来越庞杂的工作,越来越琐碎的日常,越来越卷的生活,每天我们都被困在各种冗杂的琐事里,导致注意力分散,难以专注地阅读和写作。 如何才能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保持专注,让自己集中意念来进行阅读和写作呢?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思维清扫术。 思维清扫术是一种将大脑中所有想法、点子、感受和任务写下来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认知负荷,提高专注力和工作效率。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写作过程中,思维清扫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维清扫的具体步骤: 准备一支笔和一个本子,或者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线上文档(我个人习惯使…

    2024-04-13
    00508
  • 中华文化中空无的影子

    等线《中华文化密码》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本书出自中央党校博导钟国兴之手。书中认为中华文化中到处都有哲学上无、空、虚的影子,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文化特点。 最重要的哲学范畴 无就是空,也就是虚,也叫作虚空、虚无。有无关系也就是虚实关系,是中华文化中第一对最重要的哲学范畴关系,没有其他任何概念或关系可以与之相比。在西方文化中,虚实关系并没有这样重要。当然,西方文化并不是完全没有虚实关系,但涉及虚实关系一般都不是在世界观的根本问题上,而是在具体问题上。 不为而为 中华文化既然把打通有和无…

    2019-12-18
    0027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