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挑战》连载:教师的角色

代际间的冲突与人类的文明一样古老。过去,由于整个社会都在维护长者的权威,因此面对他们的控制和支配,幼者只能在内心悄悄燃起反抗的火焰。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发展,这种权威正在减弱,人人平等的意识不断增强,每个人的自主性也随之增强,这使得人们逐渐摆脱了对专制的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有受压迫的群体都开始要求获得被平等对待的权利―妇女、有色人种、雇员还有孩子。如今,代际间的冲突已公开化,暴力现象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将会一直持续到我们学会与他人平等共处的方法为止。截至目前,只有少数教育家认识到了这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陷入困境的原因。

过去,老师的任务是“教学”,他们负责把孩子们应该吸收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如果孩子们没能吸收到这些知识,那么学习过程就会终止。诚然,外界的压力也可以促使孩子专心学习。在专制社会里,这种压力式的教育方法曾取得过良好的效果,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过去的学校可以让大部分孩子都学到知识并取得一定的进步。

现如今,这些教学方法再也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了。我们的学校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文盲”,许多学生干脆拒绝学习。要想保证教学效果,老师们还必须了解更多课程知识以外的内容。过去,老师怎样开展教学,对教学效果并没有太大影响,反正孩子们都是在被迫学习。然而,现在孩子们自己决定他们是否愿意学习。强迫他们学习的种种努力通常都以失败告终,并且还会增加他们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这一问题,而且正在努力改善目前的教育状况。如今,我们已经在教学方法的改善上有了一些进展,但还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在我们当今的课堂上,学生们很少能体验到那种茅塞顿开的愉悦感。我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认知不足,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学习心理理论方面即将发生重大突破。之所以会有这种突破,很可能是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孩子们的学习在上学前就开始了,而他们在入学后的学习进展却很缓慢。可见,我们正在浪费孩子巨大的学习潜能,所以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革命性的变革,而这一变革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发生。

毋庸置疑,好的教学方法会提高老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可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帮助老师克服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除非他们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机,并且知道如何在必要时去增强这种动机。所有的老师都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动力学和群体动力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但有些人却不需要学习,因为他们“天生”就知道如何去做。这些老师通过直觉和同理心,就可以知晓孩子需要什么和想要什么。然而,我们并不能只倚赖这些“天生”的老师,毕竟他们实在是凤毛麟角。所有老师都应当掌握这方面的基础知识,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在本科阶段还是在研究生阶段,对老师的培训都需要变革。

不过,常常会有人反对这一提议。他们说老师已经在超负荷工作了,我们怎么能要求他们再承担更多的责任呢?毕竟,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教导他们努力学习、使他们举止得体,这些都是家庭的责任。老师要面对的是,孩子在早期成长阶段于家庭中就已经形成的行为模式和性格优缺点。老师真的能抵消家庭和社会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吗?根据我们的经验,答案是“能”。

如果老师不去花时间理解孩子并改变孩子的错误目的,那么他们就得在那些制造麻烦的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些孩子往往很难接近,也很难教育。可一旦老师掌握了能够克服孩子对立情绪的技能,他们就能够抵消掉校外环境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们并不能因为某些老师教学失败就责怪他们,因为他们并没有获得工作所需的技能和方法。只要孩子们努力学习、表现良好,老师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他就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但如果孩子们不合作的话,那么很少有老师知道该怎么做。除此之外,老师们还面临着许多让他们措手不及的压力和要求。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老师面临的以下五个主要方面的冲突―与孩子的冲突、与家长的冲突、与校长的冲突、与社会的冲突以及与自己的冲突。

《教师:挑战》连载:教师的角色

与孩子的冲突

大多数老师都对教学和激励孩子学习很感兴趣。当他们接受教学任务时,他们往往会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过去,孩子们一踏入校园就知道他们必须要学习。如今还是这样吗?我们可以肯定地讲,不是了。伴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昔日人们对权威的顺从如今已逐渐发展和演变成对权威的反抗和自主意识的觉醒。

孩子们为什么要上学?绝大多数孩子上学是因为这是他们的法定义务,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朋友也在上学。越来越多的孩子去学校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尽可能地折磨老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挑战老师的权威就像是一场游戏。有的孩子去学校是为了学习,可他们的动机却是错误的。他们学习是因为他们想要比别人更优秀,想要蔑视那些成绩不如他们的人;或者是为了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便日后能赚到更多的钱。也有一部分孩是真的热爱学习,学习就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这种情况在低年级更为多见。然而到了五年级前后,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会达到第一个峰值。他们先是对学习不再感兴趣,觉得只要考试过了就行。再后来,他们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日益增加,一些人最终选择辍学。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他们学会的都是怎么不学习的技巧。

不管老师们是否愿意,也不管他们有没有意识到,他们通常都会被卷入权力争夺的旋涡之中。一场战争正在我们的校园里悄然发生。

代际间的冲突与人类的文明一样古老。过去,由于整个社会都在维护长者的权威,因此面对他们的控制和支配,幼者只能在内心悄悄燃起反抗的火焰。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发展,这种权威正在减弱,人人平等的意识不断增强,每个人的自主性也随之增强,这使得人们逐渐摆脱了对专制的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有受压迫的群体都开始要求获得被平等对待的权利―妇女、有色人种、雇员还有孩子。如今,代际间的冲突已公开化,暴力现象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将会一直持续到我们学会与他人平等共处的方法为止。截至目前,只有少数教育家认识到了这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陷入困境的原因。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教师:挑战》连载:教师的角色》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教师:挑战》连载:教师的角色》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zhai/2336.html

(0)
推书网的头像推书网
上一篇 2023-02-15 17:06
下一篇 2023-02-15 18:30

相关推荐

  • 《少年读论语》精彩书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亲爱的读者朋友,听说过“三十而立”这个成语吗?通俗地讲,它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到了30岁就应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了。那么,这个成语是谁创造的呢?答案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孔子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个说法会成为后世的普遍准则。他的本意其实比较简单:我15岁那年立志做学问,到了30岁的时候懂得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他的博学远近闻名。齐国国君齐景公和名臣晏婴向他问礼,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让齐景公赞赏。最关键的是,孔子认为自己既能温故,又能知新,…

    2023-05-22
    00672
  • 《楚国兴亡史:华夏文明的开拓与融合》试读2:楚国的衰落和秦国的崛起

    一 月盈而亏,盛极而衰,是中国历史自古以来不变的规律。即使是以象征生生不息的凤凰为图腾的楚国也不能例外。 楚国衰落的伏笔,其实早在它达到极盛前就已经埋下:吴起那次著名的变法未能彻底,就已经注定了楚国将在国际竞争中落后。 吴起的改革针对楚国的时弊,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因为变法中途而废,楚国政治顽疾只是获得了时间上的短暂缓解,过了几十年,在宣威盛世过去之后,贵族势力又一次自然增长到国家不能承受的程度。 二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韩非子·问田》),吴起变法的失败,使楚国走上了下坡…

    2023-06-07
    00546
  • 《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领导干部读本》书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应急处突能力

    进入2020年,世界、国家、全球、地域、个人,都开始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这个世界会不会好,会不会更好。不确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会不会更差,能差到哪里。不确定气候变化还会带来哪些危害。不确定如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是不是人类就再也回不到疫情前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有些地方有些人就会永远面临疾病、死亡、失业。总之,2020年之后的世界,是被“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不断支配的世界。 全球的不安全、世界向前发展的不确定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风险防控的人类安全命题,以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应急处突能力。 &nb…

    2020-12-02
    0045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