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下的名人手迹展——来之不易的汉字自信
红色笔迹——红墙下的名人手迹展
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拼音化文字改革在世界上似乎已是大势所趋。新中国成立后,汉字拼音化的文字改革又一次被提上日程。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持反对意见,认为汉字不是机械化的障碍,保存数千年的民族文字是必要的。80年代,我国彻底放弃汉字拉丁化。《汉语拼音方案》只是一套表示读音的符号系统,而不是独立的文字,这已成为中国人的共识。如今通过当时的信札、手迹,我们还能窥见当年那场争论中一些值得回味的细节。
吴玉章:废除汉字,推行字母化新文字
开国大典前夕,吴玉章对当时中国文字使用混乱的情况表示担忧,主张进行汉字改革,即废除汉字,在全国推行字母化的新文字。吴玉章在给新文字研究家张照的回信中,对其《中国拉丁化定型新文字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有关建议。
吴玉章
吴玉章致张照信札
茅盾:保存数千年的汉字是必要的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文字改革专家叶籁士致函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征求对文字改革的意见。不久,茅盾复信,在充分肯定文字改革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对汉字简化、汉语拼音、拼音化文字改革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他对用拉丁字母拼音替代汉字的意见,提出疑义。他在信中写道:“文字机械化,我是双手赞成的……但此事亦不简单,个人用拼音字母的打字机做笔记等等,其事易为,倘要推广到社会上,比方说,公文、报章用拼音字母,则恐怕要很长时期的准备,或者要到我们孙子的手里才可以试行。而且我又有这样的设想:也许五十年后,由于科学进步,电子打字机普遍了,汉字不再是机械化的障碍,而由于教学法的改进,认为汉字也不像现在那样费时,那么,‘舆论’也许又变了方向,以为保存数千年的民族文字(汉字)是必要的了。”
茅盾
叶籁士
今天,随着“国学热”在海内外普遍兴起,我们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汉字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我们的子孙后代再也不会去尝试用拉丁字母取代传统的方块字,永远不会遗忘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红墙下的名人手迹展:来之不易的汉字自信》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红墙下的名人手迹展:来之不易的汉字自信》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18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