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也要加班吗?

 

图书馆也要加班吗?

《忙碌的图书馆员》(https://mp.weixin.qq.com/s/JgAeUV6ZKrQTg-iKJqlnGg)微信推文有一条留言:“图书馆也要加班吗?“。我利用ChatGPT进行了简答:“图书馆是否需要加班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图书馆的类型(如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所在地区的服务需求、以及馆内的具体工作安排。通常情况下,图书馆会尽量安排好人力资源,避免过多的加班。不过,视情况而定,有时仍需要员工在特定时间段或特殊情况下加班,以确保服务的高效和顺畅。以下是一些可能会导致图书馆员工需要加班的情况:特殊活动或大型活动;年度盘点和馆藏管理;大量新书入库和分类;系统维护和升级;延长开放时间;突发情况处理;大型项目或研究支持。“

关于“图书馆也要加班吗?”,我想展开说几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了解很有限,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存在“刻板印象“(比如纸质馆藏主导年代形成的借借还还)。我算是一名“老图书馆员”,我对“加班”是“无感“或“弱感”的,换句话说是习以为常。自己不知道是“加班“,单位方面也没认定为加班(甚至根本不知道)。我有一个实际的例子,暑假假期中,科技处老师发了一条信息“学校下周召开高质量考核专题会议,校领导要看一下部分数据跟兄弟院校的对比,能否麻烦您今天帮忙完善一下吗?”11:05收到信息,我回复“我下午去办公室看看。”14:30到办公室,14:40开展工作,经进一步沟通,明晰具体需求,15:05完成任务。这方面的工作我有工作基础,比如一些学校的英文表述,电脑上有历史文档。有些数据之前就有历史文档,检索、分析、核实。实际干活时间并不长,但那天下午可以说是专门为了解决该问题的,是我应该做的。

我的职业生涯中,解答过好些咨询,可以归类为“图书馆员忙不忙?待遇好不好?“。咨询者分很多情况:求职者(青年学生、或者职业转型)、校内转岗需求者、求学者(打算选择报考图书馆学专业并希望从事图书馆工作,有的是本人咨询,有的是家长代咨询)。我接触比较多的,有一种是希望到图书馆享清闲且待遇还过得去。实际上这样的岗位即便仍存在,但确实是越来越少。好些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紧缩,一人当N人用。有些较为基础的工作,服务外包形式社会化。传统的借借还还工作,很大比例是借助信息技术设备实现了自助借还。有家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新馆,建筑面积4万多,工作人员70余名(据说流动性还比较大,换句话是以图书馆工作作为临时过渡),服务项目还挺多,实际上大多数工作人员挺忙的,尤其是馆长角色,需要操心的事情非常多,真的是“以馆为家”。

据2023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tjxx/202408/t20240830_954981.html ),“202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从业人员6.1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0.8万人,占13.0%;具有中级职称人员1.9万人,占31.2%。““2023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225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全国图书总藏量14.4亿册,同比增长5.6%;阅览室座席数168.0万个,同比增长8.3%。”“全年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116061万人次,同比增长46.9%;书刊文献外借78299万册次,同比增长29.0%;外借人次33044万人次,同比增长32.7%。全年共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293504次,同比增长38.3%;参加人次21380万,同比增长58.4%。”以上数字,我来做个简单的“推导”。每家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为19人,每名从业人员的人均使用房屋面积为370平方米,每名从业人员的“人均总藏量”为23.3万册,每名从业人员为读者举报各种活动人均5次,每名从业人员的人均书刊文献外借12835册。上述推导式“粗放的”,但或许有助于增强感知与认知。统计中的公共图书馆实际指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有大有小。某省级馆2023年收入合计24854.35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为13177.84万元(占年收入53%);某地市级馆2023年收入2399.8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为1400万元(占年收入58.3%)。前者工作人员723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93.95%,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87.66%,高级职称人员占比33.95%;后者工作人员73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48人。不同的图书馆承担的工作职责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到个体的工作人员,大馆作为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大馆有可能每个等级均有人,比如举例的省级馆目前没有专技一级,但有专技二级(二级研究馆员)及以下岗位。可想而知,专技二级与专技十三级的工作内容及薪酬待遇是有差别的。

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展装置。无论其形态如何,各个社会历史阶段的图书馆都承担着知识、信息存储、整序、传递乃至增值服务的职能。新业态环境下,图书馆队伍建设要适应“数智时代”的要求,终身学习成为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的第一需要。图书馆也要加班吗?我不知道我的回答合格吗?我想说,图书馆这一行,其实也够拼的!

延伸阅读:

ChatGPT回答“图书馆也要加班吗?”

图书馆是否需要加班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图书馆的类型(如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所在地区的服务需求、以及馆内的具体工作安排。以下是一些可能会导致图书馆员工需要加班的情况:

1. 特殊活动或大型活动

图书馆可能会组织一些特别活动,如读书会、讲座、展览等,这些活动往往需要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进行准备和支持,员工可能需要加班。

2. 年度盘点和馆藏管理

年度或定期的馆藏盘点、整理工作可能会在非营业时间进行,以避免影响读者使用。这些任务通常需要额外的时间和人力投入。

3. 新书入库和分类

当有大量新书入库时,特别是在购书季或“你选书我买单”等活动之后,图书馆可能需要加班处理这些书籍的编目、分类和上架工作。

4. 系统维护和升级

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借阅系统等需要定期维护和升级,这些工作通常安排在图书馆关闭后进行,以尽量减少对读者的影响。

5. 延长开放时间

有些图书馆在考试季、节假日前后或特殊时期会延长开放时间,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此时,工作人员可能需要加班来支持延长的服务时间。

6. 突发情况处理

如遇到突发的设备故障、网络问题或紧急的读者需求,工作人员可能需要临时加班来解决问题。

7. 大型项目或研究支持

对于学术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若有大型研究项目或重要的科研支持任务,工作人员可能需要加班提供额外服务。

通常情况下,图书馆会尽量安排好人力资源,避免过多的加班。不过,视情况而定,有时仍需要员工在特定时间段或特殊情况下加班,以确保服务的高效和顺畅。

 

图书馆也要加班吗?

 

 

 

编辑:图谋

封面及文内图为圕人堂成员图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公众号圕人堂LibChat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圕人堂QQ群(群号:311173426)

为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相关人员交流群

图书馆也要加班吗?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图书馆也要加班吗?》为推书网注册网友“圕人堂LibChat”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图书馆也要加班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wangping/34264.html

(0)
上一篇 2024-09-09 08:54
下一篇 2024-09-09 09:49

相关推荐

  • 归心如飞打一个生肖是什么动物,词语诠释解释落实

      归心如飞指的是生肖马、指的是生肖猪、指的是生肖兔,指的是生肖蛇。 归心如飞在十二生肖中代表虎、龙。 生肖马 在2024甲辰年里,生肖马摆脱了卯午相破的困扰,整体运程平稳向上发展。今年有“正印”吉星助运,利于学习考试、职称评定,可得长辈贵人关照,多有喜事发生。财运方面,也多有积极信号,呈上升之势。 生肖猪 对于属猪的人来说,信仰观音菩萨不仅能获得心灵的平静和慈悲的庇护,还能获得智慧和勇气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观音菩萨的教诲中,强调了慈悲和智慧的重要性,她教会人们要善待他人、关爱世间所有的众生,同时也…

  • 尽收眼底是什么生肖,科学解析落实

    尽收眼底指的是生肖猪、指的是生肖龙、指的是生肖猴,指的是生肖马。 尽收眼底在十二生肖中代表羊、狗。 生肖猪 2025年的属猪人尽管事业颇为不顺心,但有“天厨”的出现,预示着有很多聚餐或者享受美食的机会。不过,此星有利有弊,好处在于有口福,不用为了生活费而发愁,经常可以蹭吃蹭喝。但坏处是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生肖龙 生肖龙的人对自己要求很高,敢于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不会满足现状,说话算数,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给人们带来希望,增强人们的信心,人们和他在一起感觉更踏实,更有自信,他想做的事情没有能够能够阻止…

  • 三朵:“禁止代孕”要用力发声

    “禁止代孕”要用力发声。目前依旧有很多人,甚至很多女性都不清楚代孕到底会带来哪些危害,很多人天真地认为“代孕合法的话,代孕人一定是‘自愿’的”“代孕的收入也可能会拯救一个人,一个家庭”“你情我愿的事情”“就是生个孩子”……也天真的以为不幸永远不会降临到他们自己和家人身上。他们不明白,代孕的本质是把女性当生育工具、把新生儿当商品,是对人命的买卖,是强者对弱者的进一步残酷压迫。而这些“真相”都是需要媒体和舆论用力发声,大声地告诉公众“禁止代孕”,让“禁止代孕”不仅成为法律的底线,也要成为公众的“常识”。

    2021-01-22
    0011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