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中一支孤独的玫瑰—华胥引精彩书评

  “你想让她说什么呢?她现在也说不出什么了,即便你想听,也再说不出了。倒是有一句话,她曾经同我说过,新婚那一夜,她想同你说一句甜蜜的话,她刚嫁来姜国,人生地不熟,眼里心里满满都是你。她没有父母姊妹,也没有人教导她如何博取夫君的欢心,但那一夜,她实心实意地想对你说来着,说:‘夫君,我把阿凝交给你,好好地交给你,请一定要珍重啊。’只可惜,你没让她说出口。”无论过了多长时间,无论看了多少遍,只要我看到阿拂对沈岸说的这段话,就忍不住悲从中来,仿佛心底里无数的郁结翻涌上来,登时让我无法呼吸。
  
  《华胥引》全书中最打动我的,是两个段落,对应其中的两个故事,一个是上面提到的《浮生尽》,还有一个是《柸中雪》,里面那句“在下,柸中公仪斐,敢问姑娘芳名。”“永安,卿酒酒。”也是泪点所在。这两个故事是大爱,《十三月》次之,《一世安》则完全没有打动我的地方。
  
  细想一下,这四个故事各有千秋,总有人被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故事戳中自己的软肋,我平生最恨别人误会我,因为我也是那种不屑去解释的人,我总是想我那么爱你你怎么能不相信我啊之类的。所以我被那俩故事虐的死去活来的,想来之所以能被戳中,皆因故事情节引发了读者的共鸣,而读者将自己的经历代入,与主人公心意相通,心有戚戚焉。
  
  记得看过有人谈到关于《麦克白》的伟大内涵的时候有一个很简单但也很深刻的解释,同样适用于莎翁的任何一部悲剧:“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所有悲剧都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地上演。”这句话咋看起来像是一句废话,可是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深刻的,莎士比亚挖掘的是人类悲剧发生的内因,因此,无论时代更迭,他笔下传达的悲剧的内核仍然与我们内心的情感共通,那些仇恨、欺骗、误解、偏见和欲望,仍然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上演。而莎士比亚在四百年前,就在反复讲同一个故事,回答同一个问题,就是人类的这些悲剧能否避免,他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并不是悲观主义者,他只是清醒的认识到,人性的缺陷是无法通过任何预防针避免的,人性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的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浮生尽》和《柸中雪》更能打动我的原因,它们是一种更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很多人看了之后都很捉急,觉得男女主角为什么就不能坦诚相对的好好谈谈呢,“都是误会而已啊!”是啊,确实都是误会,却不是“而已”那么简单。性格决定命运绝非虚言,虽然开诚布公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可是或高傲或执拗的性格只会将人带入死胡同。而文艺作品,往往是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如果事情有更坏的结果,那么一定会向着最坏的方向去发展。要把各种细小的缺陷和遗憾放大化戏剧化,充分的制造冲突,这才是悲剧。就像《雷雨》,虽然唐七公子无法与莎翁、曹禺相比,写法和桥段还透着浓浓晋江风,但是窃以为她在认识和捕捉悲剧的本质上,显然是上道了的。
  
  当然写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比如我,就算认识到悲剧的本质,可是要是让我描写一番催泪的爱恨纠葛,感觉还是下不了笔,彻头彻尾大悲剧自始至终的压抑催泪气氛的写法现在貌似已经不吃香了,唐七公子的写法很讨喜,有很多让人捧腹的俏皮话和一本正经搞笑的桥段穿插在悲剧的故事里,这点,又传承了莎翁悲剧的手法,莎士比亚的悲剧几乎都不像悲剧,比如《哈姆雷特》,这部充斥了大量黄段子和淫秽俚语的剧本足以让观众从头笑到尾,豆友抽雪茄的鱼把莎士比亚的这种“把残酷悲剧用一种非常喜感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手法称为“孤独的玫瑰”。也许这种悲喜交集的写法,才最真实的还原了现实的荒谬,和人性的善忘吧。
  
  当虚拟的文字构建出现实的悲伤,虚拟和现实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就像前段时间蝙蝠侠的首映枪击案,很多观众在听到枪声的时候,还以为是电影的特效镜头,而在电影出现的早期,观众看到银幕上飞驰而来的汽车,都会吓得纷纷跑开。不由得又想起宋凝宁愿永远沉浸在阿拂编织的华胥梦境中,宁愿在梦中承担失去沈岸的痛苦,也不愿去面对现实中夫妻陌路的境地,真是华胥一梦,一梦成殇。究竟什么是虚幻,什么又是现实?
  
  浮生中那支孤独的玫瑰,是否仍在尘世间盛放? (本文转自豆瓣 作者:李小丢 )

浮生中一支孤独的玫瑰—华胥引精彩书评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浮生中一支孤独的玫瑰—华胥引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浮生中一支孤独的玫瑰—华胥引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753.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0
下一篇 2024-02-17 23:30

相关推荐

  • 事业成功的前提是把生活过得精彩-杨澜世界很大,幸好有你精彩书评

    第一次觉得杨澜很优秀是因为倪萍。曾经在电视上看过倪萍说因为和赵忠祥搭档让观众误会她的年龄也很大了,倪萍的语气里带着一种离开赵忠祥自己至少还能活跃荧屏几十年的雄心。她做到了,仍然主持央视的节目,但形象大不如前,也许只有到了这个阶段,她才能明白当时略带调侃语气说赵忠祥年老色衰时,赵忠祥的心情了吧。 在评价与杨澜的合作时,赵忠祥用的词是美好。杨澜也把二人搭档作为荣幸之事。古人有云“口乃心之门户”,我想会说话的人必是优秀的一种人。 女媒体人的书,我买过三本。 小学的时候,姜丰到图书城签售,我买了这三本书中的…

    未分类 2024-02-17
    00105
  • 假如我们在青春期的时候就死了-无声告白精彩书评

    说实话,这不是一本阅读体验很愉悦的书。 开篇,作者就让女主角莉迪亚死了。 一个青春期的美丽女孩,成绩优异,父母兄长疼爱,是什么让她选择了在别人酣睡的深夜走向了湖面,最后落水而死。 故事从莉迪亚的父母开始。一个哈佛华裔学生,家庭赤贫,他靠着天赋一路学霸到了哈佛。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白人女孩,她的妈妈一心想让她成为医生,并且嫁一个哈佛毕业生。 这两个人因为类似的成长环境,跨过人种差异,成为夫妻。她爱他,爱他身上的那种坚韧以及平静。那不过是她的一厢情愿。他娶她,更多是因为,他太想融入白种人的社会,在那个种…

    未分类 2024-02-17
    00103
  • 我们可以老了再相爱-霍乱时期的爱情精彩书评

    “我们可以老了再相爱”,我忘了最初是从那听到的这句话了,只记得当时我正反复回味阿飞姑娘念叨的”再不相爱就老了”,总觉得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然后在那个当口,我听到有人说:我们可以老了再相爱。那感觉忽然很棒,对时间的焦灼感好像如释重负。 差不多读到《霍乱时期的爱情》最后几页的时候脑子里忽然又一次冒出这句话。事实上一直读到大概最后一百页的时候,我都没觉得弗洛伦蒂诺一方面和不同的女人做爱一方面宣称自己对菲尔明娜的纯洁狂恋有多么的让人动容,当然性关系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坚贞与否,但我还是很怀疑男人这种不委屈自己…

    未分类 2024-02-17
    0011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