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这本书无脑推荐每个人

见你》的编剧说,这部剧的真正议题并不是爱情本质,而是青少年认同。剧中的陈韵如可能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当被人厌恶时,你会怎么办呢?

“被讨厌即是自由。”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哲人与青年的对话之书

从前,有一位住在郊外的哲人,他主张:世界极其简单,人们可以随时获得幸福。

有一位青年无法接受这种观点。他自幼就缺乏自信,常常陷入自我嫌恶的境地。在这位被诸多烦恼缠绕的青年眼里,世界是矛盾丛生的一片混沌,根本无幸福可言。

于是他去拜访了这位哲人,想一探究竟。

 

哲人接待了青年,对他说:

并不是“世界”本身复杂,而是你把世界看得复杂。只要你发生了变化,世界就会恢复其简单姿态。你的不幸正是自己亲手选择的结果。

这话引起了青年的强烈不适,他开始与哲人进行争辩。从“人可不可以改变”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青年人一次又一次地驳斥哲人的观点。但在一次次交锋后,青年人开始思考:

为什么“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颠覆认知!这本书无脑推荐每个人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将原本高深难懂的哲学问题结合生活的例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惊讶地发现,青年似乎就代表着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但随着对话的深入,你也会像青年一样,开始被哲人那些看似荒唐的观点说服。

我们的不幸全是自己选择的

有一位多年躲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的男子,他非常害怕到房间外面去。只要踏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

对此,青年和哲人展开了一次探讨。

青年认为,该男子曾经在学校或职场受到欺辱,从而留下了心灵创伤。

哲人否定了他的想法:

男子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的,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情绪。困住他的并不是过去,而是他对人际关系的恐惧。

一定有很多人不解,怎么会有这样奇怪的观点?

 

但仔细想想,假如真的是“过去”决定“现在”,那么每个曾经被欺辱的孩子都应该不愿意走出家门,否则就说不通了。

哲人将上面的论断称为“原因论”:

我们一味地关注过去,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于是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去努力做出改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成为原因论的信徒:

我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给我留下了心灵创伤,所以现在才无法幸福;

我是因为以前被校园暴力了,所以现在无法相信别人;

我是因为之前一直都在被老师否定,所以现在不自信......

我们认为现在的我是由过去的经历所决定的,由于过去已经无法改变,所以现在也很难改变。

但你或许没有意识到,将责任推卸给无法开口辩驳的过去是在为自己开脱,而且我们还能从中获得一些“好处”:

比如,获得他人的同情、理解;

比如,为自己不那么满意的表现找到了合适的理由;

比如,可以安心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区......

我们的所有行为并不是受过去的经历所支配,而是被目的所驱使。

就如哲人的观点:

现在的你之所以感到不幸,是因为你亲手选择了不幸。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法国电影《轻松自由》的男主角是个有着多学位的博士,但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都不做。他靠低保生活,终日不工作,每天只是发发呆、看看书、吃吃小饼干。

这看上去简直不可思议,这样的男主角怎么会轻松自由呢?他的父母不催他工作吗?他的朋友们不会鄙视他吗?他的邻居不会看不惯他的游手好闲吗?

这些情节在电影里都存在,但我们的男主还是愉悦地这样生活着。因为他明白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父母的催促、朋友的鄙视、邻居的不理解都不是他的课题。

颠覆认知!这本书无脑推荐每个人

“课题”是《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课题”就是这是谁的事情,判断的标准是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所干涉。

“你赶快去找个工作!”“你这样完全不行啊!”“我真是不喜欢这个样子的你!”

这些都是他人干涉你的课题的表现。关于你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若自己的决定让别人失望了,那些情绪是别人的课题而不是自己的,你也无法左右。

正如犹太教教义所说: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勇气心理学

《被讨厌的勇气》虽不是阿德勒的著作,但书中所贯穿的思想皆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内容。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巨头”。

阿德勒的心理学也被称为“勇气心理学”。阿德勒认为:

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一切都是勇气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不停地下决定改变,却不停地失败?根据阿德勒的理论,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只是在不断下定“不要改变”的决定。

 

因为只要不去做任何有实质性帮助的事情,那么就可以一直保留“只要我做了,我就可以变好”的可能性:

我没成为小说家只是因为我没有时间去写,只要我开始了,我就一定可以;

我没能拥有好身材只是因为我还没开始锻炼,只要我愿意,我体重绝对会下降;

我没能拿到奖学金只是因为我没认真起来,只要我做了,我就可以进入前几......

我们一直在用“只要怎样怎样”来宽慰自己,实际上,我们缺乏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的勇气,我们害怕“改变”带来的失败。

有人说,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现在就只剩下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了。

还记得哲人一开始对青年说的话吗?

“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

只要你想,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颠覆认知!这本书无脑推荐每个人》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颠覆认知!这本书无脑推荐每个人》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43071.html

(0)
上一篇 2024-10-23 15:39
下一篇 2024-10-23 16:03

相关推荐

  • 豆瓣9.0,强烈推荐《高能量状态》这本对个人极其有用的新书!

    在当今这个高压且目标导向的文化中,我们往往在完成一个目标后,马上又开始追求下一个目标,却很少停下来庆祝那些生活中小小的成就。你在工作中完成了一个项目,立即开始下一个项目;你花了数周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健身计划,紧接着又投入到下一阶段的计划当中。 但是,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吗?在一个又一个计划之间穿梭,却不曾停下来好好地庆祝它们。 在新书《高能量状态》中,作者苏·瓦尔玛向我们揭示了“经常庆功”的力量。她指出,频繁地庆祝进步和成就,反而能带来更大的成功。正是这些庆祝的时刻,激发了我们的多巴胺,让我们进…

    2024-10-16
    00301
  • 《倾听的艺术》豆瓣9.1!推荐这本含金量极高的书籍,掌握9大关键技巧,学会倾听!

    你最近一次倾听别人讲话是什么时候?我指的是真正地倾听,而不是在想自己接下来要说些什么,或低头去看手机,或插话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一次有人真正地倾听你是什么时候?我指的是用心地倾听,恰当地给予回应,让你觉得对方确实理解了你的意思。 无论是在网上,还是面对面的时候,我们都在表达自我,设定节奏,赢得关注。我们看重的是投射信息,而不是接收信息。 然而,“听”或许比“说”更有价值。缺乏倾听可能会带来战争的硝烟、财富的损失、友谊的毁灭。美国前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有句名言:“从来没有人因为倾听而失去工作。”只有通过倾…

    2024-04-03 好书推荐
    00329
  • 推荐一本真真真不错的治愈书籍《人生缓缓》:送给拧巴、焦虑、急躁的你!

    如果给你的人生重来一次的机会, 你会想要干什么? 42岁的贾玲在开年给了我们的重重的心灵震撼。她用她的坚持给了自己一次重启人生的机会。 当那个又瘦又美的她出现的时候,我们都感受到热泪盈眶和热血沸腾。这是怎样的毅力才能让她在一年内瘦掉了100斤,从原来的步履蹒跚到现在的步履轻盈,又是怎样的自律才能让她在又累又饿的生活里不放弃?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哭。 因为贾玲的坚持而哭, 因为贾玲的改变而哭, 也因为此刻迷茫、焦虑,苦苦挣扎的自己而哭。 当一个人想要摆脱自己身上的枷锁和负累,那么一定要改变自己。 《人…

    2024-03-01
    0031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