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这本书无脑推荐每个人

见你》的编剧说,这部剧的真正议题并不是爱情本质,而是青少年认同。剧中的陈韵如可能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当被人厌恶时,你会怎么办呢?

“被讨厌即是自由。”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哲人与青年的对话之书

从前,有一位住在郊外的哲人,他主张:世界极其简单,人们可以随时获得幸福。

有一位青年无法接受这种观点。他自幼就缺乏自信,常常陷入自我嫌恶的境地。在这位被诸多烦恼缠绕的青年眼里,世界是矛盾丛生的一片混沌,根本无幸福可言。

于是他去拜访了这位哲人,想一探究竟。

 

哲人接待了青年,对他说:

并不是“世界”本身复杂,而是你把世界看得复杂。只要你发生了变化,世界就会恢复其简单姿态。你的不幸正是自己亲手选择的结果。

这话引起了青年的强烈不适,他开始与哲人进行争辩。从“人可不可以改变”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青年人一次又一次地驳斥哲人的观点。但在一次次交锋后,青年人开始思考:

为什么“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颠覆认知!这本书无脑推荐每个人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将原本高深难懂的哲学问题结合生活的例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惊讶地发现,青年似乎就代表着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但随着对话的深入,你也会像青年一样,开始被哲人那些看似荒唐的观点说服。

我们的不幸全是自己选择的

有一位多年躲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的男子,他非常害怕到房间外面去。只要踏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

对此,青年和哲人展开了一次探讨。

青年认为,该男子曾经在学校或职场受到欺辱,从而留下了心灵创伤。

哲人否定了他的想法:

男子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的,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情绪。困住他的并不是过去,而是他对人际关系的恐惧。

一定有很多人不解,怎么会有这样奇怪的观点?

 

但仔细想想,假如真的是“过去”决定“现在”,那么每个曾经被欺辱的孩子都应该不愿意走出家门,否则就说不通了。

哲人将上面的论断称为“原因论”:

我们一味地关注过去,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于是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去努力做出改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成为原因论的信徒:

我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给我留下了心灵创伤,所以现在才无法幸福;

我是因为以前被校园暴力了,所以现在无法相信别人;

我是因为之前一直都在被老师否定,所以现在不自信......

我们认为现在的我是由过去的经历所决定的,由于过去已经无法改变,所以现在也很难改变。

但你或许没有意识到,将责任推卸给无法开口辩驳的过去是在为自己开脱,而且我们还能从中获得一些“好处”:

比如,获得他人的同情、理解;

比如,为自己不那么满意的表现找到了合适的理由;

比如,可以安心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区......

我们的所有行为并不是受过去的经历所支配,而是被目的所驱使。

就如哲人的观点:

现在的你之所以感到不幸,是因为你亲手选择了不幸。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法国电影《轻松自由》的男主角是个有着多学位的博士,但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都不做。他靠低保生活,终日不工作,每天只是发发呆、看看书、吃吃小饼干。

这看上去简直不可思议,这样的男主角怎么会轻松自由呢?他的父母不催他工作吗?他的朋友们不会鄙视他吗?他的邻居不会看不惯他的游手好闲吗?

这些情节在电影里都存在,但我们的男主还是愉悦地这样生活着。因为他明白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父母的催促、朋友的鄙视、邻居的不理解都不是他的课题。

颠覆认知!这本书无脑推荐每个人

“课题”是《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课题”就是这是谁的事情,判断的标准是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所干涉。

“你赶快去找个工作!”“你这样完全不行啊!”“我真是不喜欢这个样子的你!”

这些都是他人干涉你的课题的表现。关于你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若自己的决定让别人失望了,那些情绪是别人的课题而不是自己的,你也无法左右。

正如犹太教教义所说: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勇气心理学

《被讨厌的勇气》虽不是阿德勒的著作,但书中所贯穿的思想皆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内容。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巨头”。

阿德勒的心理学也被称为“勇气心理学”。阿德勒认为:

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一切都是勇气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不停地下决定改变,却不停地失败?根据阿德勒的理论,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只是在不断下定“不要改变”的决定。

 

因为只要不去做任何有实质性帮助的事情,那么就可以一直保留“只要我做了,我就可以变好”的可能性:

我没成为小说家只是因为我没有时间去写,只要我开始了,我就一定可以;

我没能拥有好身材只是因为我还没开始锻炼,只要我愿意,我体重绝对会下降;

我没能拿到奖学金只是因为我没认真起来,只要我做了,我就可以进入前几......

我们一直在用“只要怎样怎样”来宽慰自己,实际上,我们缺乏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的勇气,我们害怕“改变”带来的失败。

有人说,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现在就只剩下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了。

还记得哲人一开始对青年说的话吗?

“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

只要你想,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颠覆认知!这本书无脑推荐每个人》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颠覆认知!这本书无脑推荐每个人》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43071.html

(0)
上一篇 2024-10-23 15:39
下一篇 2024-10-23 16:03

相关推荐

  • 好书推荐:《游戏力》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玩耍是成功的前提。该书是一套拿来即用的“儿童游戏手册”。共分为10个版块,内容包括如何在玩耍中学习,父母如何陪伴孩子玩耍,孩子在校园中的玩耍行为分析,玩耍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涉及体能发展——培养身体自信,提高身体协调力;认知发展——形成科学、数学思维,获取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化发展——学会合作、谈判,让孩子独立解决自己与玩伴之间的小矛盾、小冲突;情感发展——激发孩子的同理心,学会建立友谊……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推动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2021-01-05
    00589
  • 《羞耻:规训的情感》

    一部关于羞耻的文化史,一种无处不在的社会治理术 探索历史上的羞耻症,直视内心的卑微情绪;世界史委员会创始主席、情感史研究奠基人彼得·斯特恩斯的获奖作品 编辑推荐 羞耻不只是个体内心的卑微情绪,也是社会用来维持秩序的手段。本书揭示了历史上羞耻心与各种羞辱方式如何被家庭、学校、法院等机构利用来规范共同体成员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引发我们对当下羞耻复潮的反思:如今,羞耻无处不在,从校园霸凌、身材羞辱到各种性别、年龄羞耻。当网络暴力充斥着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我们该如何看待羞耻,它是否还能以建设性的…

    2024-11-18
    00308
  • 超1000万的超人气治愈系心理漫画,哪怕你奇奇怪怪,也是可爱的存在

    长大后的我们,似乎要学会隐藏好多东西,隐藏我们的情绪,隐藏我们的心事,隐藏我们的伤痛,隐藏我们的个性,甚至于隐藏真实的自己…… 我们似乎适应了“违心”地活着,对内心世界里真实的心声不闻不问;让焦虑、自卑、压抑、痛苦积压在心头,明明难受得要死,面上却装得风平浪静;对自己曾经的梦想、期待有意无意地闭口不谈,却刻意忙得不可开交…… 越来越不愿为了自己的坚持去争论,越来越害怕自己不合群,却也越来越害怕自己不够优秀,被淘汰、被讨厌、被抛弃,被贴上各种负面的标签。 我们的内心仿佛被割裂成两半,一半在阴影中不见天日,…

    2023-06-09 好书推荐
    0070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