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羞耻的文化史,一种无处不在的社会治理术 探索历史上的羞耻症,直视内心的卑微情绪;世界史委员会创始主席、情感史研究奠基人彼得·斯特恩斯的获奖作品
编辑推荐
羞耻不只是个体内心的卑微情绪,也是社会用来维持秩序的手段。本书揭示了历史上羞耻心与各种羞辱方式如何被家庭、学校、法院等机构利用来规范共同体成员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引发我们对当下羞耻复潮的反思:如今,羞耻无处不在,从校园霸凌、身材羞辱到各种性别、年龄羞耻。当网络暴力充斥着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我们该如何看待羞耻,它是否还能以建设性的方式加以利用呢?
世界史名家的情感史奠基之作:彼得·斯特恩斯是AP世界史委员会的创始主席和美国历史协会教学副主席,创办并主编了《世界历史杂志》长达五十年。他提出了“情感学”概念,成为情感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结合心理学与社会学最新成果,跨越东西文化比较研究。引入中国、日本、印度为代表的亚洲文化相比较,体现羞耻感在社会情绪中的核心位置,也打破了自《菊与刀》以来认为西方为“罪感文化”社会,优于“耻感文化”的东亚社会的传统偏见。
内容简介
Choice杂志年度杰出图书奖,情感史首倡者彼得·N.斯特恩斯代表作
一部关于羞耻的文化史,一种无处不在的社会治理术
我们常将羞耻视为一种负面情感加以回避。而历史上,羞耻感在家庭、教育、刑罚、体育、政治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作用。社会用它来规范我们的行为、维持秩序、建立身份认同。
现代社会,羞耻感看似衰落,却仍在各种文化中延续,并不断被开发出新用途。而当新媒体时代的羞辱狂热给人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羞耻是否还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斯特恩斯比较东西方文化,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羞耻无处不在的情感威力。
作者简介
彼得·N.斯特恩斯(Peter N. Stearns),世界史顶尖学者,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系教授、教务长,曾任教于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罗格斯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等。他创办并主编了《社会历史杂志》,曾担任AP世界史委员会的创始主席和美国历史协会教学副主席。撰写、编辑了130余种图书,包括《欧洲社会历史百科全书》《世界历史百科全书》《情感与社会变革》《1848年:欧洲革命浪潮》《世界历史上的西方文明》等。
译者:聂永光,毕业于武汉大学世界史试验班,译有《黄金时代》等。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羞耻:规训的情感》》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羞耻:规训的情感》》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tuijian/rwsk/45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