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纪实图书是近年来备受欢迎的一类读物,它们以真实的事件、人物和故事为素材,以生动的笔触和深入的调查,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的社会场景和现象。
这些图书内容丰富多样,不仅能够帮助读者了解社会发展的历程和各种问题,更能够启示读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在这份社会纪实书单中,我们选取了6本近期热门的社会纪实图书,涵盖了女性、底层、病患、文化等多个领域。
推书网希望这份书单能够为读者提供不同的阅读选择,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下的社会现实。
01
《盐镇》
易小荷
8.6分,4069人评价
“她们的命运里,有你所不了解的中国。”
不被看见、不被听见的她们,是每一个小镇女性,每一个没有走出去的我们的缩影。
在四川南部的古老盐业小镇,女人们过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早早辍学在小镇叱咤风云的的00后幺妹,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九十老妪,她们在21世纪仍旧重复着古老时代的人生轮回,在婚姻和贫困的夹缝里,挣扎求生。
中国有四万多个乡镇,却只有一个北京、上海、深圳。易小荷回到故乡,选择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又在这里选取了12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持续探寻她们对国家、社会、家庭、婚姻的理解,跟随她们再一次经历被“放咸”的人生。她想知道,在这样一个被遗忘的小镇,那些默默无闻的女人们,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会活出怎样的人生?
历时一年的田野调查,易小荷记录下不被看见、不被听见的她们的生命。在这个如盐一般凝固在时光里的小镇,我们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城乡中国。
02
《我在北京送快递》
胡安焉
9.3分,6076人评价
进入社会工作至今的十年间,胡安焉走南闯北,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做过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便利店店员、保安、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销售、加油站加油工……他将日常的点滴和工作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记录了一个平凡人在生活中的辛劳、私心、温情、正气。
在物流公司夜间拣货的一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生理印记:“这份工作还会令人脾气变坏,因为长期熬夜以及过度劳累,人的情绪控制力会明显下降……我已经感到脑子不好使了,主要是反应变得迟钝,记忆力开始衰退。”在北京送快递的两年,他“把自己看作一个时薪30元的送货机器,达不到额定产出值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但他最终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些在事后追忆中写成的工作经历,渗透着他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与反思,旨在表达个人在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中,对生活意义的直面和肯定: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有决定意义。
03
《厌女》
[日] 上野千鹤子
9.1分,1130人评价
“很遗憾,目前我们还很难想象没有厌女症的社会。”
——上野千鹤子
翻开《厌女》的五个阶段:
1. 好奇。人人都在说厌女,到底什么是厌女?
2. 认同。“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请翻到P2)
3. 反思。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借以反思自身的亲密关系。原来,“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请翻到P124)
4. 自觉。对厌女症越来越敏锐。“我不是一般女人嘛”也是一种有伪装的厌女。(请翻到P202)
5. 虽然愤怒,但也更爱自己,更爱女性与女性的联结。借用上野老师的话:“生长于这个厌女症的社会,不被厌女症浸染的女人,恐怕不存在。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着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04
《同意》
[法] 瓦内莎·斯普林格拉
8.8分,3457人读过
“是的,我同意了,那年我十四岁。他们说我不是受害者,而是同谋。”
一部创伤、勇气与疗愈的回忆录。
一部推动法国性统一立法的现象级书籍。
《同意》讲述了作者瓦内莎·斯普林格拉14岁时被年长她30多岁的法国作家G引诱、控制,并发展出一段畸形关系的经历。关系破裂后,这段经历却被G作为文学素材一再书写,他在文坛也声名愈盛,而瓦内莎仿佛被囚禁在文字中,失去了诠释自己人生的能力,永远停留在14岁。
这是一次双重压迫和剥削。艺术家不是特权阶层,文学不是“赦免一切的借口”。
不是沉默就代表着同意。
作者以亲身经历反思“同意”背后的权力不平等与暴力,直击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中的层层疏漏。“我们有义务让读者明白,成年人和未达到性同意年龄的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应当受到谴责,也会遭到法律的惩罚。”
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声音,就能打破沉默的共谋。
感谢勇于发声的每一位,每个人都要在阳光下,闪耀地生活。
05
《寻找百忧解》
陈百忧
8.3分,6412人评价
1 名精神科医生,12 位精神病患者,4000 天的治疗与陪伴。
大多数人进入医院是为了离开,而这里的患者不同,他们来到此处是想与曾经的自己剥离,其中有些人进来后就再也不愿离去。
本书是精神科医生陈百忧的真实诊疗手记,记录了12 位精神病患者人生中最癫狂也最暗淡的一面:持续60 年的自杀计划里,藏着一个家最深情的秘密;连医生都害怕的病症,却被精神病室友治好了;喜欢捉迷藏的女患者嫁给了警察,藏在异国都能被带回家……他们聚在这个被层层铁门封死的狭小空间里,看似在接受治疗,实则在修复自己支离破碎的人生。
透过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你是否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我们这些“正常人”心中深藏的绝望与不安?如果你正被现实压得无法喘息,别怕,别慌,谁还没有个“犯病”的时候?
06
《我的骨头会唠嗑》
廖小刀 / 刘八百
9.2分,168人评价
一部法医兄弟的真实尸检手记,一幅法医视角的人性浮世绘。
24宗真实案件,悬念迭起!车祸现场送尸疑点重重,牵出城市入海口处的“尸体黑市”,那里的“尸体”明码标价、生意火爆;4年间3起命案,北方夏末秋初的“青纱帐”成为罪恶和恐惧的代名词;一栋老宅,6年间陆续有8 人入住其中,自第一位女租客在屋中被残忍杀害后,又接连发生2起命案,老宅成为名副其实的“凶宅”……
20余种专业法医手段,全程高能!DNA检验鉴定技术、鲁米诺试剂、煮骨断龄、颞骨岩检验、蛹壳观察、硅藻实验、颅相复原、人皮手套……技术之下,所有的罪恶都有迹可循。
真相背后的众生万象,发人深思!猥亵女学生的“优秀教师”被多次纵容,直到有学生惨死在教师家中;习惯被强势母亲控制的儿子,在面对不公时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匕首;遇害一年多的女孩,父母兄弟俱在,却无人关心,他们唯一担心的是需要给殡仪馆付保管费……每个离奇案件的真相背后,都是一个令人唏嘘的人生故事。
深入罪案肌理,探寻人性的幽微。
直视人性,是为了无惧黑暗。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推书网推荐6本近期超热门纪实书籍,用另类的角度刷新你的世界观》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推书网推荐6本近期超热门纪实书籍,用另类的角度刷新你的世界观》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dan/5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