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心灵的食粮,启迪思想,丰富灵魂。美术学院院长郑达教授为大家推荐了五本图书,涵盖了数据可视化的艺术之美、浪漫主义的艺术风采、数学与艺术交融的文化史等多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是一片浩瀚的海洋,等着我们去探索和领悟。让我们在郑达教授的指引下,一起去追寻那些关于智慧、关于未来、关于美的答案吧!
郑达,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职于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跨媒体艺术家,低科技艺术实验室”(Low Tech Art Lab)创立者,作品获得英国 “The 2017 Lumen Prize” 互动艺术大奖,“2018 第三届王式廓奖”艺术奖得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艺术系访问学者和韩国首尔 CPI 研究员。艺术工作聚焦于艺术与科学的跨媒体互动艺术,其创作轨迹焦距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交错点的探索和实践,包括游戏艺术、互动艺术、机械装置、媒体剧场等。创立的“低科技艺术实验室”专注于当下媒体文化和跨学科的融合,基于电子虚拟环境的艺术实验,探索光与运动的交互、机器视觉系统的算法美学,以及可计算媒介的装置艺术的感知系统。
01.《森林如何思考:超越人类的人类学》
原作名:How Forests Think: Toward an Anthropology
作者:[加] 爱德华多·科恩(Eduardo Kohn)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版本项:毛竹(译)
内容简介:森林会思考吗?狗会做梦吗?这本书试图讲述的正是人类之外的生物如何创造了开辟新世界的可能性,更是体现了人类学向本体论和去人类中心化的趋势。作者的课题涉及到对人类学和“人类”的根本反思,以便我们能够学会“生态化“我们的伦理。他在书中挑战了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即何为人类、人类又如何区别于其他非人类生物的设定。而这种思想分野,也让作者拥有了新的人类学研究工具。他力图颠覆人类语言在探索外部世界中的作用,主张思考并非人类所有,思考超越人类,这一主张在学界是革命性的。
推荐理由: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观点:人类并非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体。它开拓了一个新维度,让我们思考如何以人类中心主义之外的视野去看待人类自身,能更加冷静、创造性地去探索我们与自然生态和机器世界的关系。这是一次跨学科的、跨文化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某种科学意义或思辨性的哲思上,而是从具体案例出发,探讨当今人类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非人类的存在。
02.《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科技革命的后果》
原作名:Our Posthuman Future: The Biotechnology Revolution
作者:[加]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本项:黄立志(译)
内容简介:作者福山在1989年提出现已家喻户晓的宣示,我们所知的历史已臻于终点。十年后,他修正自己的论点:我们还没抵达历史终点,因为,我们仍未臻于科学终点。在这部著作中,对于快速发展的生物工程可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他提出了警告。福山认为今天的科技已经有各种提升、改变人类能力的方法,而在未来这种改变恐怕将会更剧烈,目前我们用药物及外科手术来改变我们的能力,而不久的未来,我们会有基因工程及其他方法可以改变人类最基本的特性。生物科技如果漫无节制的发展下去,会根本改变人性及人类社会,这就是福山所指的“后人类的未来”。
推荐理由:这本书的作者显然不是一个未来主义者,甚至也不是一个于科技领域的前瞻性讨论者。作者只是从之前的人类历史视角,来看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技术生态下的后人类。不涉及到经济学也无关政治学,透过这本书我们能看到他像一个艺术家一样在畅想未来。
03.《亲爱的数据》
原作名:Dear Data
作者:[意] 乔治娅·卢皮(Giorgia Lupi)/ [美] 斯蒂芬妮·博萨维奇(Stefanie Posavec)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版本项:曾熙(译)
内容简介:《亲爱的数据》是一个为期一年的项目,发起人兼参与人是欧美的两位数据设计师乔治娅和斯蒂芬妮。艺术节上的一次偶遇,让生活在大西洋两岸的斯蒂芬妮和乔治娅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和一生挚友,她们约定用数据的方式记录身边的生活,每周选一个主题,绘制成漂亮的明信片,漂洋过海邮寄给对方。这些用数据密码编制明信片上,记录她们的百态生活:她们的嫉妒,她们内心积极的想法,她们的抱怨,她们买过什么东西,她们路过的门,衣柜里的衣服,听什么样的音乐,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男朋友做的坏事……她们对生活数据的采集成为一种仪式,这些手绘明信片成了真实记录生活质感的方式。
推荐理由:两位设计师艺术家用她们的个人数据共同建构了一个唯美的,又富有个人敏感情绪的数据可视化作品。极具创意的把看不见的数据与可见的绘画结合起来,这样的交流让算法变得温暖。
04.《浪漫主义艺术》
原作名:Romanticism
作者:[英] 大卫·布莱尼·布朗(David Blayney Brown)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版本项:马灿林(译)
内容简介: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哥特式复兴运动有何关系?戈雅、德拉克洛瓦、弗里德里希、透纳如何描绘自然风景或历史事件?大卫、安格尔能列入浪漫主义行列之中吗?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典型的浪漫主义画家如何描绘自然风景或历史事件,也谈到了不被列入浪漫主义行列之中的画家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作者着重了讨论浪漫主义的兴起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发展的关系,帮助读者在历史语境中认识浪漫主义艺术。
推荐理由:在当下我们再次去回溯浪漫主义的原因,是我们如今的生活形态以及我们的文化中浪漫主义的缺失。这种浪漫主义要与自然生态紧密结合,以产生更崇高的浪漫,回望既是科技伦理方面的问题,也是我们再次创造性思考复杂科学问题的基础。
05.《数学与艺术:一部文化史》
原作名:Mathematics and Art: A Cultural History
作者:[美] 琳恩·盖姆韦尔(Lynn Gamwell)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本项:李永学 /刘玥(译)
内容简介:艺术是感性的吗?灵感中却闪耀着科学之光。科学是理性的吗?秩序中却创造出震撼的美。万事万物,浅看背道而驰,深研融会贯通。数学与艺术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得多。数学家们通过公式、定理、证明,创造了许多优美的结构和模式,展现了数学的魅力和美感;艺术家们也受到数学原理的启发,运用几何、比例、透视、对称,创作了无数精彩作品,体现了艺术的规律和创新。
数学与艺术之所以密不可分,因为它们追求的是同一个目标:理解眼前能看到的这个世界和只能靠思维来认识的那些抽象事物。只懂得数学或只懂得艺术,对世界的理解都是片面的。所以,我们需要《数学与艺术》这样的著作来丰富我们的认知。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近年来讨论艺术与其他学科关系中极具人气的作品,因为其内容非常繁杂。在过往,不管人们如何去理解数学与艺术的关系,谈的更多的是结构、比例、空间等元素。现如今当我们重新审视数学与艺术的关系,所提及的就是算法、数据、大模型、人工智能这些概念。因此它们不仅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还决定了你想看到一个怎样的艺术世界。
# 华中师大图书馆#
关注小图
快乐阅读
排版:付方方
审核:吴德能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华中师范大学院长荐书(第11期)| 郑达:关于美的答案》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华中师范大学院长荐书(第11期)| 郑达:关于美的答案》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shudan/3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