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在知乎上有个问题引发了讨论:时间用来读书和旅游哪个更好一点?

其实古人早已经给出了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是一个先后关系,而是并列关系,读书和旅行应该是同样重要的。

钱锺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西安、南京、洛阳和北京,少了学识的浸润,没有了刀光剑影,丹心汗青,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故宫、避暑山庄、岱庙、曲阜三孔,有了文化照耀,它们才不是被时间风化的标本,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

不去读书,就是一个邮差,风景过眼就忘,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什么用处呢?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阅读不仅仅会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能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来一场灵魂长足的旅行。

《小窗幽记》中有两句诗: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哪怕是身处深山,阅读也能让精神插上翅膀,来一场跨越地域千万里,时光千百年的精神旅行。

在阅读中可以去古罗马斗兽场看一场酣畅淋漓的角斗,可以去古希腊听智者们激动人心的演讲,可以去三国时期探访竹林七贤与他们一起饮酒作赋,也可以去宋朝汴京的市井感受那里的繁华和热闹,前人的著述都是开启一段精神旅行的大门,在这里,你可以去任何地方见任何人。

这就是阅读的巨大魅力,但是不去旅行,一味地读书,也只是将自己困在文字的牢笼里,孤独地去想象。

庄子在 《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有大美但是却不去炫耀,自然默默地不说话,如同摊开的一本书,等着人去用脚步,用切实的感官去阅读。这些是文字之中无法体会的,也是别人的言语和文字无法传达的。

就如同你不去绍兴,不去尝了硬得很的茴香豆,喝辣得很的雄黄酒,不去瞧白墙黑瓦,长凳和四角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哪怕写得再真实,想象起来也觉得缺了一份真实和烟火气。

如果你不去敦煌,不去看在时间中残损的汉长城,不身处荒凉壮美的雅丹地貌,不去领略莫高窟的深厚的佛教文化,就无法知道这里既是故土又是他乡的感受,就无法明白古代丝绸之路究竟是怎样伟大的壮举,也不会去想起余秋雨在《阳关雪》中写到的:“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是怎样的一种苍凉和深邃。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如果你不去故宫,不去用脚步丈量青砖的厚重,不去用目光眺望宫殿的雄伟和壮观,就无法体会到古代帝王拥有的是多么大的权利和财富,也无法去明白他们又被囚困于多么大的孤独之中,更无法理解有的帝王为了守住这权利和财富的兢兢业业,有的帝王为摆脱这孤独而生的放纵和疯狂。

清代文人张潮写“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人生一直都是在阅读,“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而旅行又是身体的阅读。二者同时进行,又缺一不可。就如有人总结的“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

在这样一个求快的时代,读书是慢的,旅行也是慢的,有些人不会去思考时间用来读书和旅游哪个更好一点,因为读书和旅行都不在他们的选项之中。

他们认为读书是效率低下的,读了再多的书对自己追求的金钱和地位都是没有裨益的。

但是正如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的,“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人生是自己的,无论世人追求的财富、权利或者其他都只不过是人生的附加物,真正的核心只有自己,试想,还有什么能比认识到自己,成为自己,从而去追求不违心地为自己而活着还要更棒的事呢?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更重要的是读书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更有气质,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所有人都知道,曾国藩也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气质,说起来是个玄乎的东西,其实就是内心深处的修养和才华,也切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谈吐举止上,让人更有魅力和亲和力。

同样的,作为身体的阅读,旅行也可以改变气质。

如余光中所说: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

所谓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所见识的多了自然就会心胸宽广,豁达包容,最终得到的就是由内而外的气质醇厚的魅力。

去看书吧,去旅行吧,也不要去纠结是该先走出家门,还是先翻开书,阅读和旅行就像是人的双脚,同时发力又交替进行,你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才能让精神和身体都在路上。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4565.html

(0)
上一篇 2023-05-19 16:21
下一篇 2023-05-19 16:27

相关推荐

  • 关于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

    解答本校用户关于“图书馆数据库少,不能满足需要”(见文末附文)之后,颇为感慨,促使我进一步思考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数字资源建设问题。 我的角色是所在馆参考咨询部负责人,具体做数字资源建设、学科服务工作多年。可以说我经常需要解答类似“图书馆数据库少,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提问者有所不同,有可能是本科生、研究生,也有可能是教师、二级学院领导或职能部门领导,我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给出较为可取的(或者说合理的)答复。 我自身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有一个“大印象”:正常情况下,国内各高校数字资源经费的投入水平与其在主流大…

    2024-06-08
    0096
  • 石和芹:浅谈图书馆数字资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石和芹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 图书馆承载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基本任务,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建设“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目标,主动提高政治站位,精准工作职能定位,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为教学与教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学校坚持文化育人,不断改进创新,注重数字资源建设,努力把图书馆建成数字化、智慧化阅读服务的阵地。 一、电子书籍的发展现状 …

    2023-11-09
    0070
  • 说话是技术,甚至是艺术

    6月9日,我将《读书杂感》(https://mp.weixin.qq.com/s/1TfO3Sg4-oQM9ljPwcDB3g)分享进圕人堂群。成员扬抄说:“群主真是高产!”我做了“引伸式”回应。图谋作为“群辅”角色,有些出产算是“工作需要”。主要目的是维持“圕人堂服务体系”最低限度运转。我做的一些工作,层次较为肤浅,多属于流水账式、絮叨式。其中一个原因是,试图作为暖场秀、垫场秀,抛转引玉。若干文字,原本是期待推动议题式交流,促进交流与分享,增强参与者及旁观者的获得感、成就感。当前受到的制约比较多,效果不尽人意。有些话题,真的是“如今明白人不多,明白了说…

    2024-06-11
    008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