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怎样读小说

文|老舍

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光是浪费了光阴么?我们要这样去读小说,何不去玩玩球,练练武术,倒还有益于身体呀?再说,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书籍所能替代的。

化学不能代替心理学,物理学不能代替历史;同样的,别的任何书籍也都不能代替小说。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这一点好处不是别的书籍所能供给我们的。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太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感到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一般地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源源本本、头头是道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在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就往往教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

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也就与别种书籍同样的有它独立的、无可代替的价值与使命。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老舍:怎样读小说

读小说,第一能教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一般地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数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心态物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的眼前。

况且一部小说,又是有人有景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是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好的最丰富的模范文。反之,假若我们读到一部文字不甚好的小说,即使它有些内容,我们也就知道这部小说是不甚完美的,因为它有个文字拙劣的缺点。在我们读过一段描写人,或描写事物的文字以后,试把小说放在一边,而自己拟作一段,我们便得到很不小的好处,因为拿我们自己的拟作与原文一比,就看出来人家是何等简洁有力,或委婉多姿。而且还可以看出来,人家之所以能体贴入微者,必是由真正的经验而来,并不是先写好了“人生于世”而后敷衍成章的。

假若我们也要写好文章,我们便也应该去细心观察人生与事物,观察之后,加以揣摩,而后我们才能把其中的精彩部分捉到,下笔如有神矣。闭着眼睛想是写不出来东西的。

老舍:怎样读小说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别好坏。不过,大概地说,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做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之,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做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态度严肃,关切人生;后者的态度随便,不关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

青年们读小说,往往喜爱剑侠小说。行侠仗义,好打不平,本是一个黑暗社会中应有的好事。倘若作者专向着“侠”字这一方面去讲,他多少必能激动我们的正义感,使我们也要有除暴安良的抱负。反之,倘若作者专注意到“剑”字上去,说什么口吐白光,斗了三天三夜的法而不分胜负,便离题太远,而使我们渐渐走入魔道了。青年们没有多少判断能力,而且又血气方刚,喜欢热闹,故每每以惊奇与否断定小说的好歹,而不知惊奇的事未必有什么道理,我们费了许多光阴去阅读,并不见得有丝毫的好处。同样的,小说的穿插若专为故作惊奇,并不见得就是好作品,因为卖关子,要笔调,都是低卑的技巧;而好的小说,虽然没有这些花样,也自能引人入胜。一部好的小说,必是真有的说,真值得说;它绝不求助于小小的技巧来支持门面。作者要怎样说,自然有个打算,但是这个打算是想把故事拉得长长的,好多赚几个钱。

所以,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而定去取,而是要以作者怎样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设计去表现,去定好坏。假若我们能这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文学修养,与处世的道理,都大有裨益的。

作者简介

老舍:怎样读小说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其作品语言精致、俗白、幽默,透出独特的京韵,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老张的哲学》《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著作辑为《老舍全集》。

 

本文选自任翔主编的《文学的旅程》(教师素养读本3),济南出版社2016年版。

来源:阅读三十人论坛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老舍:怎样读小说》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老舍:怎样读小说》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38566.html

(0)
上一篇 2024-10-09 10:38
下一篇 2024-10-10 09:24

相关推荐

  • 石和芹:浅谈图书馆数字资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石和芹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 图书馆承载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基本任务,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建设“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目标,主动提高政治站位,精准工作职能定位,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为教学与教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学校坚持文化育人,不断改进创新,注重数字资源建设,努力把图书馆建成数字化、智慧化阅读服务的阵地。 一、电子书籍的发展现状 …

    2023-11-09
    00332
  • 吴建中:以开放研究为引领,推动大学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

    圕人堂文摘 图谋按:圕人堂微信公众号推文《“图书馆作为大学‘心脏’的光环已逐渐褪去”有感》发布后,关注度很高。吴建中先生《以开放研究为引领,推动大学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图书馆建设,2024(网络首发))已“把脉”并“开方”。 图谋摘编自:吴建中.以开放研究为引领,推动大学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J/OL].图书馆建设,1-10[2024-10-13].https://doi.org/10.19764/j.cnki.tsgjs.20241538. 《图书馆建设》2024年9月23日网络首发吴建中《以开放研究为引领,推动大学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文化的视角研究开放科学的问题,以开放研究作为开放…

    2024-10-14 文化对话
    00627
  • 周洁茹:我永远不后悔在访谈中说实话

    出名甚早的作家周洁茹有几个关键词: 一个是旅居。她在香港生活了十二年,连续的十二年。在美国是十年,加上她请辞《香港文学》主编后又回洛杉矶陪读的一年,一共十一年。相当于半辈子都在“旅居”。 第二个是70后。作为最早一波“70后美女作家”的代表之一,周洁茹很不喜欢这个标签,认为对作家来说,这样的标签“无聊,偷懒,很业余”。 第三个关键词,我认为是停顿。她是一个早年写就了多个名篇的“著名作家”,却在某一刻停止了输出。很多“停顿”是为了让身体和心都休息一下,歇歇脚,充电加氧,然后再奔赴新的旅程。周洁茹认为有的作家写了一…

    2024-04-13
    0047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