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不想跟孩子生气,就读读这8句话

网上曾经做过一份关于中国父母焦虑状况的调查。

结果显示,60%的父母表示自己有育儿焦虑:

有的焦虑孩子不好好学习,有的担心孩子性格有缺陷,有的发愁孩子没有特长.......

焦虑来焦虑去,自己每天活得疲惫不堪不说,孩子也过得很压抑。

很认同《家庭的觉醒》中的一句话:“当作为父母的我们一步步地摒除自己的焦虑时,我们的孩子也会相应地一步步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与其整天发愁怎么改变孩子,不如改变自己的养育模式。

新的一年,不妨给自己立下这8句宣言,学习做情绪稳定、心态松弛的家长。

新的一年,不想跟孩子生气,就读读这8句话

01、我敢于重新定义孩子的成功,少以成绩来衡量,多用精神来衡量。

不知何时起,越来越多的父母,口头禅变成了“不学习,长大以后怎么有出息?”

孩子的价值观也随之被扭曲,"成功”成了他们人生中的唯一:

周末要去补课、每天作业写到凌晨、成绩不好就不配玩......

然而,成功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很喜欢稻盛和夫的答案:“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得到多少钱,而在于你是否让自己变得更加出色。”

孩子的成功,不应该是成绩名列前茅,以后找到好工作,赚大钱。

而应该是有能力去让自己变得值得,内心充满力量去对抗未知。

这个社会,比成绩更重要的,是终身学习的能力;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一颗耐操打的“金刚心”。

新的一年,希望所有父母能重新定义孩子的成功,对分数少点在意,对孩子的需求多点关注。

02、我不会要求孩子完全顺眼,而是鼓励他们表达自己

我们总希望孩子成为让所有人满意的乖孩子。

于是,我们开始了对孩子的完美教育之路:

不允许孩子玩想玩的游戏,不允许孩子挑自己喜欢的衣服,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

新的一年,不想跟孩子生气,就读读这8句话

事事苛刻,容不得孩子走一点“弯路”。

把所有的的焦虑,都无限放大投射到孩子身上。

于是,孩子变得省心、听话、乖巧,但唯独缺了自我。

陶行知说:“一个不能获得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其实,不完美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他们能在挫折中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见解。

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看到孩子的“叛逆”,因为这是他独一无二的个性。

新的一年,希望你能不再批判孩子的不完美,对孩子的“叛逆”少点斥责,对孩子的勇敢多点鼓励。

03、我不把注意力放在我没有得到的事物上,而是反省我选择给予孩子什么。

在我们眼里,永远存在一种好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好像始终在追求那个得不到的东西。

无论自己的孩子多努力,我们都吝于给一个夸奖。

不断地否定与质疑,让孩子从努力变成了摆烂。

知名教师肖梦仙说:“给孩子一缕阳光,孩子会给你一个太阳。”

孩子犹如一张白纸,如何引导在于父母。

孩子可能不是班里的第一名,但他却比上一次进步了一分;

孩子可能学习上不是很拔尖,但却是个温暖、善良的人。

我们给予孩子的每次赞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最宝贵的东西。

新的一年,希望你能看到孩子的发光点,对孩子少点索取,对鼓励多点给予。

新的一年,不想跟孩子生气,就读读这8句话

04、我认识改变的责任在我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

一位爸爸手里玩着手机,嘴里骂着孩子。

不停地呵斥着,不能玩游戏。

而孩子则不服气地回应:“你不也在玩。”

我们常常以大人自居,理所当然地把改变的责任推给孩子。

好像责任全是孩子的,而大人则有豁免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孩子,首先应该先改变自己。

当我们为自己骄傲时,孩子才会成为那个让你满意的孩子。

只有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才能用生命影响生命。

新的一年,希望你能重新认识成长的责任,对孩子少点压力,对自己多点督促。

新的一年,不想跟孩子生气,就读读这8句话

05、我接受教育孩子的关注点是提升自我,而不是我的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底下父母的统一心愿。

于是,“鸡娃式”教育迅速火遍家长圈。

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激发起无数父母的攀比心。

而其中潜台词是:我不能输给别人,所以我的孩子不能输给别的孩子。

我们的关注点,表面上是在孩子身上,实则是自己的面子。

我们把所有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却从未为自己的提升做出努力。

指望孩子成才,自己却成庸才。

甘地夫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

我们只有继续学习,“望己成龙”,才能让生活充满希望。

孩子才能从我们身上看到方向和目标。

新的一年,希望你能与孩子一起提升,对攀比少点关注,对进步多点努力。

新的一年,不想跟孩子生气,就读读这8句话

06、我允许我的孩子当一个平凡人。

网上有句热评:“我能接受你的平庸,为什么你却无法接受我的平凡?”

我们把孩子看成孩子,把自己定位为家长。

不平等的关系,让父母只允许自己平庸,不允许孩子平凡。

然而, 孩子而也没有嫌弃过父母啊!

其实,正如尼采说:“对于平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

不断逼迫孩子超越,还不如希望他们能过上幸福自在的平凡人生。

把孩子看作独立的精神个体,把自己当做一位合作伙伴,才能把家庭的船开向幸福的彼岸。

新的一年,希望你重新看待与孩子的关系,给孩子少点空间,与孩子多点合作。

07、我只关心孩子有没有全力以赴,投入当下。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当职场人转换为父母的角色时,我们也不自觉用同样的眼光看待孩子。

当孩子为自己比上次进步10分而高兴时,我们却在批评孩子没有得到满分。

只在意孩子的分数和名次,从没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其实,每个成绩背后都有它隐藏的意义。

没一分都隐藏着孩子的努力、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学习优势。

单纯只看结果,而看不到孩子的付出,只会导致打击和误导。

新的一年,不想跟孩子生气,就读读这8句话

张雪峰说过,分数不是目标,是你努力的结果。

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关心孩子在这件事上有没有尽力,有没有还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帮助孩子一起进步。

新的一年,希望你能关注孩子的当下,对事情的结果少点焦虑,对孩子的努力多点夸奖。

08、我明白,只有当我释放孩子自由做自己,我才能获得自由。

我们经常埋怨,当了妈妈后,才知道人生就没有了不自由。

要陪孩子做作业、上各种课外班,时间不自由。

要给孩子买这买那,经济不自由。

孩子经常闹心,经常控制不住发脾气,情绪不自由。

孩子不开心,我们也不高兴。

相互的折磨,压着我们缓不过气。

作家冰心说:“要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

学会放孩子自由,孩子才能像野草般疯长,才能有足够空间去尝试、去成长。

就像拔河的双方不再抗衡,我们与孩子也就和解了。

让孩子自发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我们也能享受自己的私人时间。

新的一年,希望你能学会放手,对孩子少点控制,对自己多点松绑。

 

新的一年,如果你感到教育焦虑,建议重温这八句话。

不让焦虑成为你和孩子的束缚,不让焦虑消耗你和孩子的美好,不让焦虑扰乱你和孩子的人生。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放宽心,不匆忙,享当下,希望所有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作者 :十月的诗;图片:图虫创意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新的一年,不想跟孩子生气,就读读这8句话》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新的一年,不想跟孩子生气,就读读这8句话》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1241.html

(1)
上一篇 2024-02-18 14:43
下一篇 2024-02-18 14:51

相关推荐

  • 说话是技术,甚至是艺术

    6月9日,我将《读书杂感》(https://mp.weixin.qq.com/s/1TfO3Sg4-oQM9ljPwcDB3g)分享进圕人堂群。成员扬抄说:“群主真是高产!”我做了“引伸式”回应。图谋作为“群辅”角色,有些出产算是“工作需要”。主要目的是维持“圕人堂服务体系”最低限度运转。我做的一些工作,层次较为肤浅,多属于流水账式、絮叨式。其中一个原因是,试图作为暖场秀、垫场秀,抛转引玉。若干文字,原本是期待推动议题式交流,促进交流与分享,增强参与者及旁观者的获得感、成就感。当前受到的制约比较多,效果不尽人意。有些话题,真的是“如今明白人不多,明白了说…

    2024-06-11
    00314
  • 四大青楼女子之首,如何成为文人墨客们的白月光?

    以前的女子很喜欢成为文人墨客的灵感缪斯,现在的女生们可就现实多了。为什么要成就别人?自己也只有这一辈子,成就自己都来不及呢。 这大概是一种进步吧,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从上帝视角来看,这其中有没有损失、错过一些什么? 困惑中……… 你愿意成为苏小小吗?愿意成为波伏娃吗? 所谓交,不过是浮云;所谓情,不过是流水。 她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文人墨客爱慕她1500年。 她是中国四大名妓之首。李师师,陈圆圆都要屈居她的身后。她的名字,叫苏小小。 她豆蔻年华便名动一方,奈何红颜薄命,20岁左右便香消玉殒。一千多年来,无数文…

    2023-09-02 文化对话
    00383
  • 读者需要怎样的图书馆

    哈佛图书馆的一举一动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仅因为哈佛为无数学子所向往,也是因为哈佛图书馆以其庞大的体系、丰富的馆藏和一流的服务为行业树立了标杆。田松先生的《哈佛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为我们深度解析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文化。 《哈佛的图书馆和博物馆》,田松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3年5月出版 作者原本是科技史专家,近些年颇有些“不务正业”,做一些好玩的研究,自称杂家。这本书虽然是写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但出自杂家之手,必然涉及哈佛的历史以及美国的教育制度、社会文化等更广博的知识。本文仅从一个图书馆员的角度,谈谈…

    2023-10-31 文化对话
    0032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