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宁: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研究

编自:姚兰,张谦,李书宁.数据和需求双重驱动的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4,42(01):93-99.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4年第1期刊发姚兰、张谦、李书宁(通讯作者)《数据和需求双重驱动的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数据和需求双重驱动的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实践和取得的创新与突破,梳理了全生命周期科研成果数据管理方案,总结了基于管理决策需求、学科和学院需求、学术研究需求、人才评估需求和社会用户需求形成的多元科研评价需求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的评价服务。旨在分享交流高校图书馆科研评价服务的经验,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高校加强科研管理,以及进一步开展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科研评价服务是借助情报分析工具,为用户提供基于科研文献、事实型数据、专利等基础数据的学科分析和科研绩效评价的服务。高校图书馆探索与新时代、新要求相匹配的科研评价服务范式和方法,提供以准确全面的数据为内在驱动和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外在驱动和导向的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更好地支持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的现状及不足。

科研成果数据管理方面,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不足:

(1)收集、处理科研成果数据以人工操作为主,影响数据收集、处理的效率,无法满足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科研评价服务的需求。

(2)对科研成果数据的整理不够精细,对数据细节揭示不足。比如,未能将多源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整理,无法保证科研成果数据的完整性;对作者二级机构归属的识别不够精细,无法展现蕴含在科研成果数据中各层次参与者的角色,无法对教师、科研团队、学院的参与度、贡献度、主导创新度进行深入揭示,影响了科研评价服务的深度。

(3)对科研成果数据的挖掘利用不够深入,对学科发展和管理决策支持效果不佳。比如,目前多数的合作分析限于国家或机构层面,往往忽略对机构内部合作的发现和评价;随着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跨学科研究往往承载发现新增长点的功能,但多数的分析报告尚未对此给出参考建议等。

(4)对科研成果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模式尚未普遍应用。比如,对科研成果数据进行管理仅为满足单次的科研评价服务,仍停留在数据检索利用阶段,对数据的回溯、剔旧、更新、存储不够注重,严重影响了数据利用效率和精准度。

科研成果评价需求方面,目前以评价需求为导向开展的科研评价服务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科研评价中采用的量化指标难以兼顾不同学科群对成果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要求,难以在学科间达到分类评价和深度分析的目的。

(2)图书馆在开展分析评价工作前,容易忽视开展相关内容介绍推广的重要性,而学校管理部门、科研团队及教师代表等不同用户群对评价方法和分析维度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完成的科研分析报告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精准高效的数据管理是开展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的内在基础,不仅仅满足当下科研评价服务,还为适应未来不断发展变化的服务内容储存数据库自身和服务中的部分过程数据,积累精细化清洗组织后的结果数据,剔除过期或错误的外部数据等,为科研评价服务提供持续不断的驱动力;准确把握用户评价需求是开展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的前提条件,通过细分不同用户群体,针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沟通交流,科学设定评价指标、方法,借助于精准的科研成果数据管理,为确保服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外部驱动力。科研成果数据管理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和用户提出的科研成果评价需求提供的外部驱动力需要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以提升科研评价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多元需求驱动的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实践。北师大馆坚持以用户关注的问题为导向开展科研评价服务,将在工作中与用户的互动视为做好科研评价服务的必要环节和前提条件,探索建立了基于管理决策需求(内容:机构学术影响力对比分析、机构境外合作效益分析、机构科研成果多元评价、机构科研学科态势分析)、学科和学院需求(内容: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分析、二级机构学术影响力对比分析、学科/领域优势及潜力分析、学科贡献度分析)、学术研究需求(内容:专题文献(含专利)调研分析、研究领域竞争力分析、文献荟萃分析)、人才评估需求(内容:学者影响力分析、国际小同行及合作对象挖掘、学者代表作分析)、社会用户需求(内容:机构竞争力分析、竞争对手及潜在合作对象挖掘、期刊及选题评价)驱动的多元科研评价服务体系。通过了解掌握用户提出的科研成果评价需求,明确科研评价服务的必要性、服务的目标与具体内容、人员和时间投入力度、合作对象与模式等。

为保障实施效果,相关政策、方案对于如何“破五唯”有了明确和精细的要求,包括区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公益等不同人才类型,设置不同学术评价标准,打破传统的“以刊评文”和“重量轻质”的做法,强调多元评价,突出对代表作的考核,注重对成果内容创新内容的考量,强化对成果发表在中国大地的引导等,这就给当前高校图书馆以学术论文作为主要评价对象的评价分析服务既带来了巨大挑战,也提供了良好机遇。高校图书馆的科研评价服务,需要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向更加精细化的方向转型。高校图书馆要尽快完善科研成果采集的范围,从当前的论文和专利,扩展到著作、教材、研究报告、标准、工程方案、教案、病例、音视频、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产出,思考文献计量、替代计量及相关评价指标优化应用,探索更加高效的分类评价、代表性成果遴选、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等更加精细化的科研评价方法。

北师大馆近年来根据上级各类政策要求及数据管理和科研评价实际需求,开展了精细化内部数据库建设、学科态势评价分析、国际合作效益评价、成果多元评价、代表性成果遴选、小同行挖掘、研究热点探求、期刊影响力提升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树立了校内科研评价服务品牌,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对标国家要求,未来还要将更多来源的数据精细化清洗后纳入评价数据库,使分类评价的指标更加精细,探索更具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方法和工具。同时,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对科研评价服务的赋能,在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李书宁: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研究》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李书宁: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科研评价服务研究》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3400.html

(0)
上一篇 2024-03-21 21:16
下一篇 2024-03-21 21:26

相关推荐

  • 基于分级阅读理念如何开展校园阅读活动

    近年来,阅读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校园中广泛开展。但不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因受到阅读材料难度、兴趣等方面的影响,导致阅读活动的效果和价值降低。而分级阅读理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分级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自身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材料,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早在2011年就对分级阅读理念率先进行了倡导,明确指出“要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小学…

    2024-06-12
    00558
  • 图书馆的书是怎么排序的?

    随着全民阅读的普及,到图书馆去借书,读书已是平常的事了,但很好奇每个读者进到茫茫的书海,你会迷路吗?你能快速找到自己心仪的书吗?你能归还时,快速把书送回“家”吗?今天草莓老师就以华山二中的图书馆为例,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科普,让我们对图书馆的书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大家进入到图书馆不再迷茫,做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读者。每个图书馆只是书放的位置不一样,但每一个图书馆都有示意图,会告诉你哪类书放在哪里。如我校图书馆,就从学习中心四楼开始,按照分类A类开始,然后是三楼,二楼,主要的书全在二三四楼。一楼…

    2024-03-20 文化对话
    001.1K
  •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创新研究

    华东交通大学图书馆 (图片选自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 编者提示 为拓展专业研究思路,此处以文摘方式推荐更多平台渠道所发表的一些看法观点,仅供思考与讨论,不作他用。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创新研究 桂玉杰 杜涛 蔡静 张秋淼 汤文亮 移动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通过对图书馆文献数据和用户数据的资源整合、信息挖掘,提出构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同时提出大数据移动检索、个性化推荐、情景感知等创新性的移动信息服务,以提高数字图书…

    2024-12-09
    0052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