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

全面抗战爆发后,党中央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抗日斗争的需要,采取大量发展党员的方针,我们党迅速发展壮大,这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号召全党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陈云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针对党史党内存在的以为在战争频仍的环境及繁忙的工作面前,学习不必要、不重要而不愿学习的错误想法,为了提高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1939年12月,陈云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的文稿,结合自己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坚持学习的经验,将学习上升到“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的高度进行了强调和阐释,并提出了党员应如何开展学习的具体方法。

陈云:“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

陈云:“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

陈云:“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

为什么说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呢?陈云指出:其一,对于学习的意义认识得够不够,是决定我们能否下决心学习的关键。只有充分认识学习对共产党人的重大意义,才会真正把学习重视起来,当作党员应尽的责任。其二,“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党员干部要摒弃自认为一天到晚不停地工作就算尽了对党的全部责任的想法,而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以学习促进工作。其三,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伟大而又变化多端的中国革命运动”,就必须“增加一点革命的理论,增加一点历史的知识”。其四,“把书上的东西读懂”,“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际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其五,学习是党员的责任,但不能视为负担,因此,这就需要注意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读书要做笔记”,“读书最好有个小组”,“要订出一个切实的读书计划”等。该文稿收入《陈云文选》第一卷。

 

中国共产党是依靠不断学习走到今天的,也必须依靠不断学习走向明天。陈云这篇文稿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和方法,对我们今天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程莹莹,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

来源:《党的文献》2021年第4期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陈云:“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陈云:“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2899.html

(0)
上一篇 2024-03-16 16:21
下一篇 2024-03-16 21:49

相关推荐

  • 高雯雯:智慧图书馆进程中的电子资源建设思考

    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科学为基本手段,有着更加高效和便利特点的一种图书馆运行模式,它的最本真追求就是用最绿色的方式和数字化的手段来实现阅读。智慧图书馆的三个根基是信息管理全面化、图书馆数据体系化和馆藏资源数字化。其中馆藏资源数字化又是最根本的环节。 一、近十年纸质图书与报刊出版情况分析 在互联网未兴起之前,大众主要通过广播、电视、书籍、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获取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移动互联的高度覆盖,网络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重要的渠道。通过近10年相关统计资料,我…

    2023-05-30 文化对话
    00643
  •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在知乎上有个问题引发了讨论:时间用来读书和旅游哪个更好一点? 其实古人早已经给出了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是一个先后关系,而是并列关系,读书和旅行应该是同样重要的。 钱锺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西安、南京、洛阳和北京,少了学识的浸润,没有了刀光剑影,丹心汗青,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故宫、避暑山庄、岱庙、曲阜三孔,有了文化照耀,它们才不是被时间风化的标本,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 不去读书,就是一个邮差,风景过眼就忘,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什么用处呢? …

    2023-05-19 文化对话
    00741
  • 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图源 | 央视一套官微(下同) 这段时间,央视顶流文化综艺《唐宋八大家》 上新了苏轼篇,由乔振宇饰演中青年苏轼,王劲松饰演老年苏轼。节目播出后,苏轼的人生态度再次引起共鸣——面对人生低谷,从容自洽、以时自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然而,作为“北宋最有松弛感的博主”,苏轼的超然洒脱是天生的吗?他经历过什么样的内心挣扎?文艺君特别邀请了曾策划《宋代词人小传》《苏轼评传》等书的资深编辑张远林老师分享她眼中的苏东坡。 张远林认为,一千年来,苏东坡以乐天的形象治愈了无数中国人,但实际上,他的一生并不都是快…

    2024-01-29 文化对话
    0065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