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小镇:由于我不停地写作,所以织出漂亮的网

这是我写作的第11个年头,从大学时在企鹅空间写日志记录自己郁闷不快的心情开始,到现在已经可以用写作养活自己,我已经坚定的想要把写作这条路走的更长、更远。

我是理科生,性格内向又敏感,写作完全是自发进行的,起初,不愿和周围人交流,想通过记录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于是通过写日志的形式,表达一些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写东西真的很神奇,梳理思考能产生更多新思考,所以一旦对写作上手,是不会有“把话题写完”的担忧的,话题会越写越多。

写作为我构建了很大的精神世界,它给我带来的,是无尽的探索欲,和健全“自我”的形成。

作为一个自学写作的人,浅谈新手学写作的5个点:

1、养成写作习惯的第一步:放弃“写作仪式感”

很多人在写作时,一定要追求大段的、固定的、安静的写作时间,没有这样的环境就写不了,曾经我也是这样,但养成随时都能写的能力,才是写作习惯的真正建立。现在我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写作:海边、山上,飞机上、排队中、带孩子时…训练自己随时掏出手机/电脑写,就可以养成这样的习惯。

2、好的写作方法是在“写”中习得的

写作是创作类事务,李诞在他的《脱口秀工作手册》这本书里说,“脱离工作节奏远比脱离生活学习更可怕,对创作来说更致命。”写作也是一样,最后的写作方法是在实践中学会的,以赛代练,写的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3、写完后其实只完成了50%

另外50%是删,在《写作法宝》里提到:“删减,再删减”。 好的写作其秘密就是剥离整个句子只留下最干净的构成部分。 删减的目的是剔除头脑中的杂乱,保留清晰的思考,事实上,初稿删减到50%是不会影响文章大意的。

4、写作是可以模仿学习的

只有见过,才能想象,想要写出好句好段落,必须见过足够多的好句好段落。我自学写作的方法都是在阅读中习得的,通过读想要模仿的作家的文章,分析他们是怎么写出来的,并尝试仿写,是我认为的“捷径”。

5、无论如何,先写起来

总能让我立刻行动起来的一句话:“写不好你还写不坏吗?”所以要先写起来,接受自己写的破烂,然后一点点修正,让它变好,然后就是积累量,持续写,提升写稿能力最快的办法:天天写。尽管我已经写了11年,但今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月至少输出3w字。

“我们写作的最大障碍并非技巧不够,而是我们内心对自己的否定。”所以写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深,它是门手艺,好像一场艰辛而漫长的编织,但只要不断练习,就能织出漂亮的网。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姗姗小镇:由于我不停地写作,所以织出漂亮的网》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姗姗小镇:由于我不停地写作,所以织出漂亮的网》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21484.html

(0)
上一篇 2024-02-21 15:21
下一篇 2024-02-21 17:49

相关推荐

  • 陈云:“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

    全面抗战爆发后,党中央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抗日斗争的需要,采取大量发展党员的方针,我们党迅速发展壮大,这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号召全党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陈云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针对党史党内存在的以为在战争频仍的环境及繁忙的工作面前,学习不必要、不重要而不愿学习的错误想法,为了提高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1939年12月,陈云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的文稿,结合自己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坚持学习的经验,将学习上升到“党员对党应尽…

    2024-03-16
    00299
  • 武图之声丨悦读武汉:梦渡江南江北(一)

    作者:董宏量 https://tu.tuibook.com/2024/06/20240608022214228.mp3 1900年,一声汽笛奏响了武汉轮渡的序曲,火轮喷吐着云烟,从汉江口驰向汉阳门,快速拉近了江南江北的距离,使搏浪渡江的帆船木划渐行渐远。 ▲1935年武昌汉阳门码头 “舟楫纷纷南复北,山川莽莽古犹今。”长久以来,两江汇流、三镇鼎立的武汉,是沉浸在唐诗宋词的意境中的。这里没有“画船听雨眠”的闲适,只回荡着李白的浩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此时此刻,隔江雄峙的龟蛇二山上,远眺者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巨变,看轮船是怎样乘风破浪,把江城第一条轮…

    2024-06-08
    00404
  • 推荐两个极容易被忽视的当代作家

      按照主流的现当代文学的划分,1949年作为现当代文学分水岭。 那么,1949年之后,中国的当代文坛,也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从归来的作家,到崛起的先锋派,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可以说,仅仅从数量上来看,作家和诗人的数量也可以说是灿若星河。 因此,有作家会被忽视,或者不为人知,也是常有之事,毕竟对于普通读者,大部分作家可能都是陌生人。 当然,我今天,想要说的两位容易被忽视的作家,是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我觉得在当代文学史,或者文学批评上,也少有提及的作家。   说到中国当代文学史,首推当然是洪子诚的《中国…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