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考辨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考辨

 

近期,圕人堂微信公众号发布多篇“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博文,引起图书馆同仁的广泛关注。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图书馆在大学中的学术功能及价值,而“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在不同场合被广泛阐述和引用,已经成为奠定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普遍“共识”。阿根廷作家、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在《天赐的诗》中构筑的“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美丽愿景,无不让人催生神往之情,然与此对应的“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最早由何人、何时所提出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笔者尝试通过文心大模型3.5、读秀学术搜索、必应搜索及中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有关结果加以梳理。

文心大模型3.5

关于“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这一观点,有多位知名人士在不同场合和时间提及过,但具体谁是这一说法的最早提出者,目前存在不同的说法,以下是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A·M·卡特:有观点认为,美国的A·M·卡特在1966年至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大学毕业生教育质量评估报告中首次指出“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这一说法提供了具体的时间和人物,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查尔斯·威廉·艾略特:哈佛前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也曾说过“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以此体现图书馆在大学中的重要性。然而,这一说法并未明确提供艾略特是在何时何地提出这一观点的,因此其是否为最早提出者尚存疑问。

(3)奥斯勒:有资料表明,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大门一侧的石壁上刻着“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这句话,而这句名言是出自“现代医学之父”奥斯勒之口。尽管这一说法同样具有权威性,但同样没有提供具体的时间背景,因此无法确定其是否为最早提出者。

综上所述,由于存在多种说法且缺乏确凿的证据来支持某一特定人物为最早提出者,因此无法确定“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这一观点的确切最早提出者。不过,无论这一观点是由谁首次提出的,它都已成为广泛认可的理念,强调了图书馆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读秀学术搜索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考辨

通过读秀学术搜索,“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来源提出者主要代表人物有伊里亚德、查尔斯·威廉·艾略特、杜威、阿纳·麦·卡特、埃利奥特、吉尔曼、威廉·奥斯勒等。

(1)“1873年,时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多佛•哥伦布•兰戴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r)在给校长伊里亚德(Eliot)的一封信中提到:“学校里的很多事物都是可以替代甚至可以省却的,但没有图书馆,学校就会失去它最重要的特征,实际上也就失去了学校的个性。”三年以后,伊里亚德(Eliot)校长在年度报告中也写到:“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要维持大学的正常运转是比较容易的,而若缺乏文献资源或学习设施,维持其正常运转则会是非常困难”

上述引文出自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蒋永福教授2009年出版的《图书馆学通论》一书,经过进一步索引查证,该段出处引自王子舟教授发表于2007年第6期《图书馆论坛》“图书馆产生的特点与演进路径”一文,而王子舟教授文献引用最终出处指向Jesse L. Shera1972年出版的《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for Librarianship》一书,参见注释①。

(2)我们常常把大学图书馆叫做“大学的心脏”,它源自 19 世纪末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m Eliot)的一句名言“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The Library is the Heart of the University)。——吴建中著.《转型与超越 无所不在的图书馆》

(3)“美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杜威,早在1883年就提出了'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重要命题”——王永安,安银海主编.《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选集.图书资料管理卷.第1集》

(4)1966年,阿纳·麦·卡特(Allan,M.Cartter)在给美国国会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能够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高水平的大学总是有全国性第一流的图书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高校图书情报事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

(5)1873年,时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多佛·哥伦布·兰戴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r)致信校长埃利奥特(CharlesW.Eliot)时提出:“学校里的很多事物都是可以替代甚至可以省却的,但没有图书馆,学校就会失去它最重要的特征,实际上也就是失去了学校的个性”;1876年,埃利奥特校长在哈佛大学年度报告中指出:“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缺乏文献资源或学习设施,维持其正常运转则会是非常困难。”——倪代川著.《文化与空间: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研究》

CharlesW.Eliot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考辨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考辨

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

(6)著名的图书馆学学者、教育家吉尔曼说: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李上文,左正红主编.《图书馆理论与利用研究》

周庆山《文献传播学》(书目文献出版社,1997)、杨威理《西方图书馆史》(商务印书馆,1988)著作虽有提及“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说法出自吉尔曼,但未标注引文出处,“吉尔曼”说在时间上有待进一步查证。

从上述时间跨度看,哈佛校长伊里亚德(Eliot)在报告中提出的“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应早于杜威、阿纳·麦卡特等人提出时间②。

(7)斯特林纪念图书馆是耶鲁最大的图书馆,也是图书馆系统的核心。该馆由耶鲁大学1889届毕业生詹姆斯·甘布尔·罗杰斯设计,于1930年建成,是为了纪念约翰·威廉·斯特林而建(斯特林是耶鲁大学1864届毕业生,他将自己的大量财产捐给了耶鲁大学)。图书馆入口处刻着“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的一句话“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郑朋娜,(美)NellieConnolly,(美)GrahamPaterson编著.《轻松走进耶鲁大学 典藏版》

为进一步获取该馆入口处所刻加拿大著名临床医学院、“现代医学之父”奥斯勒提出的“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时间线索,笔者通过中国知网、ProQuest、EBSCO、Springer Link、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Emerald等中外文数据库,以“奥斯勒”and“图书馆”、“William Osler”and“Library”为主题词,加以组合检索,相关主题文献中并未检出确切时间记录,以下检得的两篇中文文献可对“心脏说”先后有所启发。

(1)赖玉萍等人认为,“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观点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末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的观点,后经奥斯勒(William Osler)、阿纳·麦·卡特(Allan,M.Cartter)等专家的引用和强调得到广泛传播③。

(2)蔡屏认为,“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是1876年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Eliot)在年度报告中对“现代医学之父”奥斯勒名言的引用,其参考文献同样源自王子舟教授的“图书馆产生的特点与演进路径”一文,而所参考源文章并未表明该观点是引用奥斯勒名言所得。因此,艾略特与奥斯勒二者提出时间孰先孰后,存在较大疑问④。

奥斯勒提出的“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虽未在公开记录中寻获具体时间,结合各类文献线索,笔者较认可“心脏”说的观点最早由威廉·奥斯勒(Osler)提出,作为著名的外科医学家,将图书馆的功能生动比作人体的“心脏”,符合提出者本人的职业本能习惯,另外一种可能是奥斯勒(Osler)提出后,被后来者不断加以引用传播,以致形成不同的流传版本。

不可置否事实,“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经过无数学者的传播,奠定了图书馆在大学中的功能与作用,对促进大学图书馆全面发展、引领大学教育和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为图书馆价值和使命的践行打开一扇崭新之窗。“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究竟孰先提出,并不妨碍其成为图书馆广泛认可的价值理念。

人物小传:

威廉·奥斯勒(1849-1919)加拿大临床医学家,现代医学奠基人之一。毕业于麦吉尔大学,于1872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奥斯勒成为麦吉尔医学院的一员,并在蒙特利尔综合医院担任内科医生和病理学家。1884年,奥斯勒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临床医学教授。1889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和医院担任医学教授和首席医师。1905年,成为牛津大学医学教授,直到1919年去世。去世之前,威廉·奥斯勒向麦吉尔医学图书馆赠送了书籍,并将其收藏的大部分书籍和手稿遗赠给了麦吉尔大学,从而推动了奥斯勒医学史图书馆的建立。其本人心脏及骨灰亦被安放在图书馆之中(参考来源:麦吉尔图书馆:https://www.mcgill.ca/library/branches/osler/oslerbio)。

注释:

①Shera J. H,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for Librarianship[M ]NewYork:Becker and Hayes, 1972: 143.

②文中时任哈佛大学校长Charles William Eliot,不同文献中文译名存在差异,“埃利奥特(《文化与空间》,倪代川著)”、“艾略特(《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吴建中著)”、伊里亚德(《图书馆学通论》蒋永福著),译名不同,实则为同一人。

③赖玉萍,侯艳,王畅.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育人生态构建的“三重维度”[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02):100-103.

④蔡屏.由图书馆愿景隐喻引发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0):44-48.

 

封面图片: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梅冲湖校区图书馆,碧海潮生供图

纸书堆出品,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标注出处;纸书堆(ID:zhi_shudui)

纸书堆,致力图书情报相关领域知识普及、业务交流、文化传播及信息共享。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考辨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考辨》为推书网注册网友“圕人堂LibChat”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考辨》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ihua/43717.html

(0)
上一篇 2024-10-29 15:03
下一篇 2024-10-29 15:10

相关推荐

  • 闲话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价值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图书馆人力资源、图书馆职业能力长期关注与思考。种种原因,源于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价值认识存在偏见或偏差,衍生许多问题,比如人力资源投入不足、图书馆员对个人职业发展存在困惑等等。本文结合个人实际,试图增强感知与认知。 关于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笔者从2000年起保持密切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作需要。所在机构,自2024年2月1日起新增“心可书馆”子库,采购前做了大量工作,采购后进一步“跟进”,为进一步面向所在机构用户宣传推广做准备。近期发现了该数据库存在一些问题,并及时向数据库商反馈…

    2024-02-21
    00142
  • 谷玉良 李咏琴:阅读行为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敏感性?一个双重中介模型

    阅读行为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敏感性?*——一个双重中介模型 How Does Reading Behavior Affect Moral Sensitivity?: A Dual Mediation Model 作者简介 谷玉良,社会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咏琴,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摘  要:以往研究指出阅读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水平,但阅读究竟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敏感性,其内在机制却未讨论清楚。为了探究阅读行为与个体道德之间的内在关联,文章基于CGSS2015数据,实证分析了个体的阅读行为与道德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个体的…

    2024-11-21 文化对话
    00471
  • 关于图书馆从业人员培训需求的观察与思考

      当前,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需求是十分复杂的。有的可能是因为有职称晋升方面的需求,有的可能是所在馆在某个阶段有需求(馆内政策),有的可能是图书馆从业人员个体期待自我提升……“馆员的职业成长是图书馆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馆员培训是推动馆员成长不可或缺的实践活动。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模式由资源驱动、规模驱动、技术驱动逐步转为人才驱动,使得馆员的知识更新愈加频繁,馆员培训的需求和价值日渐凸显。”(摘自:李金永.地方院校馆员培训中的“软抵抗”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6(10):33-37.)更多内…

    2024-09-22
    0023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