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每年的今天,心情会格外复杂。

也许被赋予了太多祝福反而显得沉重,多年前的今天,父母赋予了我生命,而现在我也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角,在爱与被爱的日子里,心存善意带着热爱奔赴山海。

记得以前朋友圈写:生日,从来都不像是个恩赐,却更像一场劫。它无意拔高了你的生存满意度,可以平静孤独地过完那365天,但是你不能忍受哪一天的孤独平静。因为你觉得你的生日,“一整年过来只有一次”。那么这一天太重太重,太容易让人失望、难过。难怪人人见你都要嘱咐一句:“生日快乐”。

其实,到了这个年纪,庆祝可有可无,而且也很少过节日,除了传统的节日(一般也就是春节,元宵节),我觉得任何节日只是人赋予它的意义,它不会因为这一天的特殊加长或缩短。

所以,我会尽力去把每一天都过的不一样。

以前有一个习惯,会习惯的去回想昨天的此刻、上周的今天自己在做什么,反而这个小小的习惯,在现在称为是“复盘”。

在复盘的过程中去反思,去改变践行。

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路边的花,晚上像繁星点点)

我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但,如果一群朋友在一起,我又是那个最不扫兴的人。比如在篝火晚会上一起跳舞,在朋友家跟着音乐一起摇摆,去KTV里吼地声嘶力竭。

我觉得在什么场合应该做什么事,如果觉得拘谨,那一开始可以放弃这个选择。就像哥一直对我说的一句话:在什么样的年纪就该做什么样的事。

或许这种性格,让我时而老气横秋,时而显得“中二”。还好,身边还有为数不多不嫌弃我“二”的朋友。

经过疫情的洗礼和那段难熬的日子,对“朋友”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时常说,身边的朋友大多比我年长不少。因为在农村成长,又是老大,会多一份责任和担当,更能体谅和照顾别人。

但时常又忘记照顾自己。

 

去年,大概是最难熬的一年。

今天跟老H聊(应该是昨天了),想起那段如履薄冰的日子,心中依旧涌起无法抑制的惶恐与酸楚,不禁模糊了视线。这一年去得最频繁的是医院,是上学之后回家频率最高的一年,也是陪在父母身边最久的一年。

关闭了朋友圈,断掉了无效社交,在看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之后,拿起了书桌上的书来“自我救赎”。于是,我又把这个公众号捡起来了,也注册了小红书账号,学习用作图软件,用更多的工具来提高效率。

我看到了生命的无常,如浮萍般漂泊无定,也深深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的无奈与无助。他们的苦难,像是一道沉重的阴影,笼罩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那份艰难与挣扎,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迫使我去体谅、去理解、去共情。

渐渐地,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洞悉世事、看透人性黑暗的人,往往最容易陷入抑郁的深渊。知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隐藏在世界表象之下的真相,但这光芒有时也刺痛心窝。

当一个人看得越清楚,便越能察觉到人性的复杂与脆弱,那些阴暗的角落、不堪的真相,会如重压般沉淀在心头。于是,内心的孤寂与无力感愈加深重,仿佛走进了一个无路可退的迷宫,难以挣脱出心灵的桎梏。

我很庆幸,在兴趣爱好里找到了避风港。

阅读让我在文字的世界里发现了无数个可能的自我,书中的智慧给予思考与慰藉;拍照记录则让我学会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与细微,将那些难得的瞬间永远定格下来;而运动则让我在汗水与坚持中重塑内心的平衡,正是这些爱好,在最艰难的时刻给了我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最近读过及近一周内要读的一些书,欧洲史太厚重,尚未读完)

越努力,也越幸运。

于是,我幸运地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热爱读书且优秀的朋友。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也感受到读书的具象化:坚持正义,有着独立思考的精神,不随波逐流,自律乐观,积极向上,热爱家人。

同样也遇到了一些优秀的编辑和读书博主。比如今天就幸运的中了一本特装书,也幸运的收到编辑的赠书邀约,同样幸运的是一篇小红书帖子阅读数据超过一万了(这在去年是想都不敢想)。

而同样幸运的是,近期的工作也进展得很顺利,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不再刻意追求结果,只专注于尽力而为,反而感到更加轻松自在,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无心插柳柳成荫,你播下善意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在某个不经意的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伞。太能体会了。

 

前段时间收拾书桌,发现以前破旧的日记本,记录着青涩的碎碎念,虽然字迹模糊,但没舍得扔。

就像,有人早已经在微信上把你删掉了,可是你还不舍得互删,留个头像看看也好啊。

对他人的期待有时是一种微妙的暴力。

某一天,突然顿悟了。那些让自己感到痛苦不安、纠结自责的人和物,正是内心纷乱的根源,也是我不断在和自己内耗,我纠结不安,但于别人云淡风轻。

于是,果断删去了这些负担,无论是关系还是物品。

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雨后夕阳下的浮光掠影)

我开始实践断舍离,清理掉所有不再适合自己的东西,腾出空间来接纳真正值得珍惜的事物。这样感到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内心的平静与自在渐渐回归。问心无愧,努力保持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让每一天都充满了真实的满足与安宁。

更关注当下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给朋友打气的最好方法之一是,自己也做个让他觉得牛逼的事”。

这段比较经典的话来自老H,于是我认识了牛逼哄哄的老H。至此,我觉得一个人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才是他最大的发光点。

我有时候想,人与人的关系是很脆弱的。

成年后在彼此的关系中,最多能够给予的只是知趣和清醒,特别是那些没有一同经历过风浪的关系,似乎是没有办法可以想的。

当不能为对方提供有效的价值时,那么也就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关系到此终结。

刘律说:步入社会后,大家基本上都是以“价值”来取入。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避免成为这样的人,只要我们把关注点放在生活和人际交往本身上就好。

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顺其自然”和“道法自然”的古老智慧,不再只是书页上的字句,而是融入了我的生活,过去,总是喜欢计划未来,追求某种结果,希望每一件事都能按我的意愿发展。可现实总是充满了变数,越是执着,越容易失望。

花开有时,落叶有时,生活中许多事物也是如此。

见过花开,便懂得风的温柔。

踏过雪地,便懂得冬的静谧。

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未来依然充满未知,但不畏怯。在这条顺应自然的道路上,已然学会了接受,学会了握手言和。

先絮叨这么多吧,最近挺好,感谢一路上给予我帮助、理解、支持的朋友,家人。

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依然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为推书网注册网友“一本书一视界”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33373.html

(0)
上一篇 2024-09-04 15:27
下一篇 2024-09-04 15:45

相关推荐

  • 余秀华和邬霞,两个人都不无辜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一篇《请余秀华女士公开向我道歉》的文章揭开了作者邬霞和著名女诗人余秀华骂战的始末。 很快,余秀华也写了一篇文章来应战:《邬霞应该给我道歉,但是都这么丑,免了吧。》 两篇文章看下来,只叫人瞠目结舌。原来,文人骂起人来也跟不识字的泼妇没什么不同。   作家艾小羊写得很生动:“两个诗人就在互联网的田间地头,撸起袖子互相甩泥,生怕自己甩出的泥巴不够脏,分别悄悄加入了一些肥料。” 羊姐称,余秀华的行为属于“在邬霞的田里‘拔辣椒’”,多管闲事。还扔肥料炸弹,不尊重人,过分。 但是,要知道…

    2025-05-07
    0058
  • 成长书单|“你的决定,就是你的命运”

    hello,这里是姗姗的小镇🍊 最近重看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第一次读它是四年前,事实证明,在不同的时间读同一本书,仍然会有更多不同的感悟和思考,我想我还会在两年后再看一遍。 如果说我的内心是一个圆球,有很多洞,这本书无疑帮我填补了上面的很多洞,看完后我对人一定要阅读的信念更坚定了,正如有句话说:“只有阅读抵达我”。 分享我对这本书的解读,全文框架: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阅读笔记 一、故事梗概 二、我的触动 三、一些思考 四、金句摘抄   一、故事梗概 这是本自传体小说,作者叫塔拉·韦斯特弗,整本…

    2024-11-14
    00164
  • 读史方知我是我——《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的剖析,探讨了这些朝代在政府组织、选举制度、经济赋税、兵役等方面的优劣与演变。 对于这样学术类的读物,我只一直是敬而远之,通过此次拜读,锻炼了我的思考能力,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那些关于政治经济的得失利弊。 从各朝代的政治制度的分析来看来看,钱穆先生认为汉代的地方政府结构较为简单,分为郡和县两级,官级少且升转灵活,这使得地方政府能够高效运作。然而,汉代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2025-01-01
    0031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