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每年的今天,心情会格外复杂。

也许被赋予了太多祝福反而显得沉重,多年前的今天,父母赋予了我生命,而现在我也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角,在爱与被爱的日子里,心存善意带着热爱奔赴山海。

记得以前朋友圈写:生日,从来都不像是个恩赐,却更像一场劫。它无意拔高了你的生存满意度,可以平静孤独地过完那365天,但是你不能忍受哪一天的孤独平静。因为你觉得你的生日,“一整年过来只有一次”。那么这一天太重太重,太容易让人失望、难过。难怪人人见你都要嘱咐一句:“生日快乐”。

其实,到了这个年纪,庆祝可有可无,而且也很少过节日,除了传统的节日(一般也就是春节,元宵节),我觉得任何节日只是人赋予它的意义,它不会因为这一天的特殊加长或缩短。

所以,我会尽力去把每一天都过的不一样。

以前有一个习惯,会习惯的去回想昨天的此刻、上周的今天自己在做什么,反而这个小小的习惯,在现在称为是“复盘”。

在复盘的过程中去反思,去改变践行。

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路边的花,晚上像繁星点点)

我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但,如果一群朋友在一起,我又是那个最不扫兴的人。比如在篝火晚会上一起跳舞,在朋友家跟着音乐一起摇摆,去KTV里吼地声嘶力竭。

我觉得在什么场合应该做什么事,如果觉得拘谨,那一开始可以放弃这个选择。就像哥一直对我说的一句话:在什么样的年纪就该做什么样的事。

或许这种性格,让我时而老气横秋,时而显得“中二”。还好,身边还有为数不多不嫌弃我“二”的朋友。

经过疫情的洗礼和那段难熬的日子,对“朋友”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时常说,身边的朋友大多比我年长不少。因为在农村成长,又是老大,会多一份责任和担当,更能体谅和照顾别人。

但时常又忘记照顾自己。

 

去年,大概是最难熬的一年。

今天跟老H聊(应该是昨天了),想起那段如履薄冰的日子,心中依旧涌起无法抑制的惶恐与酸楚,不禁模糊了视线。这一年去得最频繁的是医院,是上学之后回家频率最高的一年,也是陪在父母身边最久的一年。

关闭了朋友圈,断掉了无效社交,在看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之后,拿起了书桌上的书来“自我救赎”。于是,我又把这个公众号捡起来了,也注册了小红书账号,学习用作图软件,用更多的工具来提高效率。

我看到了生命的无常,如浮萍般漂泊无定,也深深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的无奈与无助。他们的苦难,像是一道沉重的阴影,笼罩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那份艰难与挣扎,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迫使我去体谅、去理解、去共情。

渐渐地,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洞悉世事、看透人性黑暗的人,往往最容易陷入抑郁的深渊。知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隐藏在世界表象之下的真相,但这光芒有时也刺痛心窝。

当一个人看得越清楚,便越能察觉到人性的复杂与脆弱,那些阴暗的角落、不堪的真相,会如重压般沉淀在心头。于是,内心的孤寂与无力感愈加深重,仿佛走进了一个无路可退的迷宫,难以挣脱出心灵的桎梏。

我很庆幸,在兴趣爱好里找到了避风港。

阅读让我在文字的世界里发现了无数个可能的自我,书中的智慧给予思考与慰藉;拍照记录则让我学会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与细微,将那些难得的瞬间永远定格下来;而运动则让我在汗水与坚持中重塑内心的平衡,正是这些爱好,在最艰难的时刻给了我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最近读过及近一周内要读的一些书,欧洲史太厚重,尚未读完)

越努力,也越幸运。

于是,我幸运地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热爱读书且优秀的朋友。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也感受到读书的具象化:坚持正义,有着独立思考的精神,不随波逐流,自律乐观,积极向上,热爱家人。

同样也遇到了一些优秀的编辑和读书博主。比如今天就幸运的中了一本特装书,也幸运的收到编辑的赠书邀约,同样幸运的是一篇小红书帖子阅读数据超过一万了(这在去年是想都不敢想)。

而同样幸运的是,近期的工作也进展得很顺利,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不再刻意追求结果,只专注于尽力而为,反而感到更加轻松自在,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无心插柳柳成荫,你播下善意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在某个不经意的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伞。太能体会了。

 

前段时间收拾书桌,发现以前破旧的日记本,记录着青涩的碎碎念,虽然字迹模糊,但没舍得扔。

就像,有人早已经在微信上把你删掉了,可是你还不舍得互删,留个头像看看也好啊。

对他人的期待有时是一种微妙的暴力。

某一天,突然顿悟了。那些让自己感到痛苦不安、纠结自责的人和物,正是内心纷乱的根源,也是我不断在和自己内耗,我纠结不安,但于别人云淡风轻。

于是,果断删去了这些负担,无论是关系还是物品。

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雨后夕阳下的浮光掠影)

我开始实践断舍离,清理掉所有不再适合自己的东西,腾出空间来接纳真正值得珍惜的事物。这样感到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内心的平静与自在渐渐回归。问心无愧,努力保持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让每一天都充满了真实的满足与安宁。

更关注当下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给朋友打气的最好方法之一是,自己也做个让他觉得牛逼的事”。

这段比较经典的话来自老H,于是我认识了牛逼哄哄的老H。至此,我觉得一个人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才是他最大的发光点。

我有时候想,人与人的关系是很脆弱的。

成年后在彼此的关系中,最多能够给予的只是知趣和清醒,特别是那些没有一同经历过风浪的关系,似乎是没有办法可以想的。

当不能为对方提供有效的价值时,那么也就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关系到此终结。

刘律说:步入社会后,大家基本上都是以“价值”来取入。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避免成为这样的人,只要我们把关注点放在生活和人际交往本身上就好。

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顺其自然”和“道法自然”的古老智慧,不再只是书页上的字句,而是融入了我的生活,过去,总是喜欢计划未来,追求某种结果,希望每一件事都能按我的意愿发展。可现实总是充满了变数,越是执着,越容易失望。

花开有时,落叶有时,生活中许多事物也是如此。

见过花开,便懂得风的温柔。

踏过雪地,便懂得冬的静谧。

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

未来依然充满未知,但不畏怯。在这条顺应自然的道路上,已然学会了接受,学会了握手言和。

先絮叨这么多吧,最近挺好,感谢一路上给予我帮助、理解、支持的朋友,家人。

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依然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为推书网注册网友“一本书一视界”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揽过晨曦,便懂得光的温暖》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33373.html

(0)
上一篇 2024-09-04 15:27
下一篇 2024-09-04 15:45

相关推荐

  • 7月小结丨谈谈图书馆里的人与事

    7月内容结构也要调整啦,因为放暑假了,只有一个线上阅读打卡活动,一直在写论文,所以这个月的小结来说说其他的东西。 💼工作相关 图书馆里的事(破除一个误解;图书馆的工作) 图书馆里的人(读者篇;学生助理篇;同事篇) 🌷自我提升 阅读read(2本书) 出行travel(图书馆2家,书店1家) 写作write(长文2篇,短帖5篇)   1.破除一个误解 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我发现很多人对图书馆的工作有一个很大的误解。 一位朋友给我发消息:“图书管理员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工作,又轻松,又体面,还能看看书。” 来过图书馆的于老师:“图书…

  • 读书随感|旅行的意义|自我介绍

    ◎ 读书随感 今天看书基本都保证了,漢書一卷略多,杜诗多些,但因为是白文,体会也不多。个别地方读一遍没感觉,刚好有时候没有夹书签,重新打开看,会重叠读一些,读第二遍突然懂了某句。 也有一些完全搞不懂,比如《西阁夜》里面“盗贼尔犹存”的“尔”指谁。前面小伙伴讨论,我完全不能加入讨论,因为我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其他还有一句感觉理解了,没有标记,现在找不到了,下次读到再说。 由于在路上,带着老人孩子,不适合码札记,暂时也没有特别多扎实的内容可以码,所以先从略。 ◎ 旅行的意义 出来一天整了三万步(当然我手机可能…

  • 读《蔡义江新评红楼梦》随感

    首先说一下,这书乱买的,当年可能有点沉迷《红楼梦》,买这书不知因为什么,可能想逐渐了解一些红学家的观点。这书相当于百衲本,可能不如直接买古抄本的影印本。但也附带看看看过很多相关书籍的学者随手提及的“常识”。 《红楼梦》这书也够复杂,但在所有古典名著里面仅看文字算简单的。反正就是健在的讲《红楼梦》的除了骆玉明先生有时候解读得还挺平和中正,大多让人不忍卒闻。因为对人物的解读差别太大。 我自己也抱着审慎的态度,比如王夫人、贾政,虽然有这样那样看起来有点过的地方,但在当时而不是现在,绝不是一无是处,甚至是…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