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十几本出版社赠书后,我关于阅读的发现和思考

收到十几本出版社赠书后,我关于阅读的发现和思考

收到十几本出版社赠书后,我关于阅读的发现和思考

大概从六月份开始,我就开始陆陆续续收到一些出版社的赠书。算到现在,大概有十几本吧。

对于我这种小号的博主来说,能够收到赠书,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莫名的鼓励。

因为,我深知,自己所写的一些读书分享,仅仅是从自我出发的感受,有些书确实打动了我而已,远非具备专业批评水平的书评。

当然,首先要感谢的自然是赠书的出版社和作者的慷慨。

比如贝页图书一口气赠送了五本,收到书籍后,我发现都是非常高品质的书籍,比如《制造凯撒:两千年全力形象的迷宫》、《大萧条的孩子们》、《葡萄酒:一部微醺文化史》等等,光看书名,就大概可以感知到这些书籍的份量。

还有创美工厂赠送的四本书,比如装帧和翻译都非常好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这本书我已经看了一部分,还有《马尔克斯传》等等,对于喜欢文学的人来说,绝对是心头好。

不过,说来惭愧,目前收到的书籍,我大部分都还没有看,有些看了的,也写了一些书评,比如余秀华的新书《后山开花》,导演范俭的新书《人间明暗》等等,也是我今年遇到的有感而发的好书。

然而,书籍实在太多,如我这般,对于书籍有一定兴趣,而且有志于做读书博主的人来说,都觉得看不过来,那就更别提其他读者了。

不过从这些收到的书籍来看,我也产生了一些发现和思考,或许可以分享一下。

1. 从出版的书籍数量来看,我们确实算是出版大国

我平时比较关注一些出版社的新书,应该算是关注度比较高了,但我发现最近收到的很多出版社的新书,都是我之前并为关注或者听过的,而且一些出版社或出版品牌,也是我未关注的。

从他们一口气赠送多本书来看,确实可以说,我们每年出版的书籍真的是浩如烟海,从出版的数量上来说,我们确实应该算是出版大国,每年光新书出版量我想应该都是一个超级数字。

2. 大部分新书都可能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如此小号博主,都有人关注并赠书,其实也说明当下图书销售的困境,或者说买书的人并不太多,比如我看到好几本书的首次印刷量都小于一万本,可能某种程度上,不要说十万册,能够卖出一万册的图书,或许都算是畅销书了。

从我收到的书来看,尽管很多本,无论是书籍内容质量,还是印刷装帧质量,都是高品质的书籍,最终也没有太多印刷,或不太为人所知,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大部分新书可能都会沦为无人问津的地步,毕竟像余秀华《后山开花》这种出版不久就加印的书,并不太多,而且出版社也是花了重大的成本区推广,才达到这样的效果。

3. 真正看纸质书的读者,或许并不太多

当然,我看到的很多书籍印刷数量之少,其实也可以折射出买纸质书少的一个现实。在我的一些后台留言中,也有人问我是否买的都是纸质书,很多人都主要在看电子书。不过纸质电子,当然是个人喜好问题。

但从这些印刷量来说,或许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尤其是看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应该是一个接近真实的现实。

一边是每年大量的新书出版,一边是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很多新书印刷少,沦为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那么对于依然坚持在读书的群体,或者拥有读书爱好的读者来说,面对这些尴尬境地,我想或许从我的感受出发,也引发了我的一些阅读上的思考。

1. 书籍太多,不喜欢的书需要果断舍弃

我越来越发现,读书其实也是一个断舍离的过程。因为每年的新书太多,加上还有很多的老书,哪怕是一个读书的老饕,也一定会感慨书籍多得看不过来。

那么,其实读书就要学会果断舍弃,遇到不喜欢的书籍就可以不看,因为即使看了,吸收的也不会太多。现在我遇到喜欢的书籍,会反复看,或者经典书籍,会一直带在身边。但只要读到一部分,感觉不喜欢或者不值得读,哪怕这是一本人人推荐或者名家写的书籍,我也会果断舍弃。

首先,我相信只有真心喜欢的书籍,才能在文字之间享受阅读的快乐,也能获取更多的内容。另外,就是我相信阅读是一场遇见和缘分,我现在不喜欢的书,不代表是不好的书籍,但此时此刻可能并不适合我,因此,我把他们放在一边,或许是为了在未来的某一天的惊喜重逢。

2. 知识已经越来越细分,读书我建议还是先专业后广博

从现在出版的书籍类型来看,确实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某一领域的好书确实也是越来越多。这其实就面临着一个选择,究竟是该专业,还是广博的问题。

对于已经不在学校读书的读者来说,我想一定要先读某一个领域的书,因为每一个领域的书,真的想要“登堂入室”,其实都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积累,如果还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其实获益并不太多。

因此,尤其是在当下领域更加细分,每一个专业的书籍都已经汗牛充栋的情况下,我建议阅读还是需要先专业,在专业内有着深刻的理解之后,再广博或许能够到达更深的纵深,否则,贪多求全,我想在阅读之路上容易陷入“蜻蜓点水”的尴尬境地。

3. 阅读非常重要的一点,需要培养和积累甄别好书的能力

在当下书籍出版众多,新书众多的情况下,每一个人的时间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因此,培养甄别好书的能力就尤为重要。

当然,方法各有不同,比如有些人阅读广博,一本书或许看几眼就能立刻甄别好坏,那么靠自己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请名师引路,比如有些领域内的权威大咖,先看他们的书,然后从他们的书籍中按图索骥,寻找好书。

也可以关注一些气味相投的读书博主或者气味相投的文学研究者、批评家等等,通过他们的推荐去阅读好书等等,不一而足,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径和方法。

但只有真正找到和培养了甄别书籍的方法和能力之后,才能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更有价值的书籍之上,如此,才会发现,阅读的意义并非阅读本身,而是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无限的收获。

以上,是我关于最近收到的赠书后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这些关于阅读的建议,一样是从我内心出发的真切感受,期望能够与你产生一些共鸣。

 

 

END

 


何人斯

一个经常买书的普通读者。

前广告,农牧,餐饮,互联网从业者。

现从事品牌工作。

偏爱中国现当代文学,诗歌和香港电影。

豆瓣阅读电子书:《江国,正寂寂》,《飘如陌上尘》,《所思在远道》,《此刻离故乡最近》。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收到十几本出版社赠书后,我关于阅读的发现和思考》为推书网注册网友“何人斯的书影世界”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收到十几本出版社赠书后,我关于阅读的发现和思考》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30394.html

(0)
上一篇 2024-07-31 22:44
下一篇 2024-07-31 22:50

相关推荐

  •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一直想读《老人与海》这部文学经典,终于在2025年3月12日从头至尾一字不落读完。 本书是根据真人真事采用白描手法,没有形容词、没有华丽词藻,讲述了圣地亚哥的简单捕鱼故事,整个描述非常地详细,如出海前的准备工作、出海后如何下饵、布局不同深度钓索,如何与大鱼周旋,怎样战胜凶猛强悍的鲨鱼,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能触摸到主人公面对困境坚守信念、灵魂高贵,不言败的精神力量,使我很震撼、收获很多人生感悟、哲理。这是一部英雄主义的赞歌。 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这无疑是常人难以承受的沉重打击,我在想换作我…

    2025-03-23
    00315
  • 古风版期末评语(一)

    1.“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在学习上,你充满热情,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清晰的认识,并积极地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生活上,你是个懂事、乖巧的女孩。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天赋异禀,优秀的人总是努力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只要你用心坚持,时间看得见,也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愿: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是一个文静、内秀的女生。虽然平时言语不多,但关心班级集体,对待班级工作认真细心。老师希望你能用平稳的心态对待成绩的起伏,脚踏实地,一点点地积攒自己的力量。记住,追光的人…

    2024-06-15
    00227
  • 《史记》看三遍懂三分,图啥

    今天把小绿皮《史記》正文加三家注看完了,还差一点三家的序文以及点校说明一类文字就算是三刷《史记》了。差的这一点一两天可以完成。 假如你从来没有看过一遍,问我这书写的啥?我能大概讲讲,也能记得里面一些篇目和细节。你问我深度的问题和每一句字句解释。诚恳地说,我并没有懂很多。 第一遍读《史记》是高中到大学。可能因为小苏《上枢密韩太尉书》,加上太史公文笔印证了小苏的赞美:其文疏荡,颇有奇气。那时候我哪里知道什么版本,只是知道书有没有错误。 那时候的笨办法就是把自己背诵过的段落和书店里的纸质书逐字核对一两篇。…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