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站到人群对面|一点点磨砺心志

◎ 不必一脸正义站到人群对面

不必一脸正义地站到人群的对 立 面,因为“对立面”一词有点敏 感,于是标题从略。人生在世,尤其是个性孤直的人很容易把自己放到人群对面。因为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再强大也很难在社会体系之外做多少事,即便是相对孤立的文化活动,也是切磋起来更容易激起智慧火花。

人在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会有数学思维,一加一等于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但进入社会以后很多东西都不是爱憎分明甚至不是是非分明的。在是与非之间还有很多中间地带。每一件微小的事情都有很多微细的“度”,在一定的“度”之内还可以被定义为离它比较近的“质”。比如一个会说场面话的人依然可以保持其正直。

孔子说:“要盟也,神不听。”有时候在屋檐下的适当低头也不从根本上影响人品。我们大学时古代漢語课程,老师有一次说,屈原这样耿介高洁的人生活在我们中间,你也很难和他相处(大意)。我觉得老师说得没毛病。

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往往是屈原的状态,他们洁白无瑕,也希望别人都洁白无瑕。但融入世界的过程让绝大多数人都沾惹了尘埃。为了融入大多数人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有时候收起自己的耿介、孤高,大多数时候去与大多数人打成一片。只不过原则问题上不同人仍然做不同选择。

◎ 一点点磨砺自己的心志

有时候父母喜欢这样想:因为我吃过某种苦甚至某种亏,所以不希望孩子再经历。而实际上人们的心性磨炼没有一个人能免除困难直接蜕变。困难的磨炼过程本身就在锻造着新的心志状态。

昨天晚上我还被“世界上怎么可以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盲目”包围,今天我慢慢与自己和世界和解。有时候无非与各类人打交道、保持礼貌,甚至可以跟他们嘻嘻哈哈,打成一片。

苏东坡就能,我也可以。有时候别人一年里面最多给你几次不痛快,没必要把这点不痛快无限放大。何况那些人自己也多少有点自知,即便是自我膨胀的个体仍然有他们的自知之明。

我觉得自己的劳动被践踏的时候觉得很打击积极性。后来发现绝大多数人可以看见我的劳动。今天早上我本来打算把某项工作交给我的B岗,后来我没有交,自己到午前一个小时全部梳理完,还兼顾另一项工作。并且午前去审批的地方确认了可以继续推进,只是因为偶然因素需要等下午再去。

这件事让我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我以干活多著称,同时以慢、笨、无条理著称。条理这件事是我自小没有培养好的。但这些年在工作中我一点点推进自己的条理性。用自己的话说,用文献分类的精神做好材料分类,进而做好规范存放。

这件事本来用脚指头都能做,但很多时候我是要在密密麻麻的工作里面去做,在随时被裹挟到另一个任务里的状态下去做,就变得难很多。有时候歇下来,只想喘口气,发个呆。

如果我还把一切弄得井井有条,真的超常发挥了。就像别人两三天写一个材料,我顶多半天,还是支离破碎拼起来的半天,能水平差不多就不错了。而心志的磨砺父母不能给孩子,过来人不能给未经历过的人。

今天跟朋友聊了几句,我想我一把年纪也到了各类考试的临界值,干脆放过自己,不要考试了。我完全可以立志做一个有文化的本科生,哪怕这些文化多半来自自学。不考试的岁月里我会过得多开心啊。毕竟该跨的门槛我也跨过去了。剩下的虽不能完全躺平,但可以用较为从容的态度对待。

还有身边的人,以前都没有当作长远关系去处,现在可以热情一点。我这种在事情上乐于助人的人,但凡态度上热情1℃,效果都很显著。今天已经试验了一下,很有效,哈哈。

哦,对了,主动加一下用QQ给我发语音的一个很好很优秀的姐姐的微信,今天晚了,明天加。

后记:

每天仍然一卷《通鑑》一卷杜诗,限于阅读条件和时间太紧,有时候夹缝时间电子版看两眼杜诗,效果不错。杜诗感觉随便读都值得。今天没时间码札记,就这堆跑题的闲话吧。看《通鑑》,接孩子。今天孩子在爸爸回家前写完了任务,好像是头一回。

不必站到人群对面|一点点磨砺心志

好像还有什么想记一笔,又想不起来,明天吧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不必站到人群对面|一点点磨砺心志》为推书网注册网友“蔓草, 读书与生活”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不必站到人群对面|一点点磨砺心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duhougan/30349.html

(0)
上一篇 2024-07-31 09:10
下一篇 2024-07-31 22:40

相关推荐

  • 史記·卷83-84:穿越时代的传记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蔓草:这篇我看前两遍都没注意,又是一篇穿越的合传。就是《史記》的篇目、次序也不能一下子记住,能一点点记住,一次多记一点都很不错了。 01.魯仲連者,齊人也…… [索隱]「臣聞堂上不奮,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急不暇緩也……」 蔓草按,“郊草不芸”四字,似乎直接能看出来“芸”字是除草的意思。 02.魯仲連曰:「世以鮑焦爲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 [集解]鮑焦,周之介士也。見莊子。   蔓草:又引诱我看《庄子》,而且不止一处,这种路数我也抵抗…

  • 大量读书之后,我发现了写作的奥秘

    张炜,一位充满理想主义、人文主义和浪漫情怀的当代写作者。 用20年的时间创作的450万字的巨著《你在高原》,并以此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写作慢慢来》是张炜写给少年儿童的文学读本,用极富感性和诗意的文字抒写关于文学、关于写作的那些感悟。 文字不多,但值得慢慢去体悟、去领会。 01.找到你的树 一名写作者,一定要找到你的那棵树,它也许来自于故乡,也许来自于童年;它是鲁迅北京胡同前的那两棵枣树,也是莫言记忆中山东大地上殷红的高粱;它可能是小时候的你亲手种下的桃树,也可能是在你内心深处的长满了热爱与…

    2024-09-04
    00373
  • 写作者的缺陷不是不自知,你为啥写不好?

    不善于描写细节的人总是粗枝大叶,同时自己想表达的都说不出道不尽。一个写作者的缺陷,往往不是他不自知,而是他无法超越自己,无法避免缺陷。 比如对着天空发出无病之呻吟,这是肤浅的抒情。仿佛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脱离了源头,成为单薄的存在。尝试挑战的人,每一次莫不是头破血流的败下阵来,很可能由此产生令人沮丧的无力感。 所以在充分掌握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思考和升华,会存在相当高的难度。 有些天然的诗人,他们是神选之人,不需要汲取更多外界营养而常有神来之笔,这样的人极为罕见。 更多的人,还不能称其为诗人…

    2024-11-25 读后感悟
    0031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