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英•赝说•鹿鸣馆》:被凝固的杰作-晓英·赝说·鹿鸣馆精彩书评

关于作者身后留下未能完结的经典作品,最著名的大概要数曹雪芹的《红楼梦》了。于八十回戛然而止,引发一众文人竞相添续。而在推理小说的领域,最有名的例子可能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德鲁德疑案》。尽管有传闻称狄更斯曾向上帝祈求让自己完成这本充满哥特气息的侦探小说,但作品最终还是停止在谜团被解开前的一刻。

任何小说在最初都是依靠悬念取胜的。于是一部未完结的作品,其实很让人揪心。日本作家北森鸿的这本《晓英•赝说•鹿鸣馆》(以下简称《鹿鸣馆》)同样是一本没能完成的作品。尽管在通常意义上,推理小说的精彩程度,解答的好坏要占到很大的比重,但《鹿鸣馆》其实并非是那种只有“谜团——解答”的作品。如果用岛田庄司的比喻“推理小说就像是一条鱼,谜团和解答是鱼骨,而其他的描写则是鱼肉”,那么《鹿鸣馆》其实是一条足够丰满的“大鱼”,尽管它的“鱼骨”还没能被完成。

《鹿鸣馆》的故事结构是很有特点的。它采取的是很经典的“作中作”形式,即由一个作品里的“苦恼作家”津岛先生的视角,来追溯整个故事:津岛先生正在写一本关于“鹿鸣馆”的小说,中途却陷入了停滞。而此时一个神秘人送上的线索,使得津岛将自己关注的内容,由建筑本身转向了建筑的设计者,英国设计师康德先生身上。围绕“鹿鸣馆”有关的富有政治气味的流言,似乎暗示这个英国人在那个时代,卷入了某场阴谋……

有关建筑的推理小说非常多,最著名的可能就是绫辻行人的“馆系列”作品了。但和围绕建筑本身思考“如何杀戮”的作者相比,北森鸿笔下的鹿鸣馆其实更像是一个记号。它标记的,是一个已然逝去,却永远不该被遗忘的时代——日本的幕末到明治年间。进步与腐朽一同酝酿,“有光必有影”。

这也正是北森鸿作为一个推理小说家,其格局的广大之处。尽管《鹿鸣馆》是北森鸿被引进的一部作品,但从评价上来看,丰富而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得他的作品总会融入浓重的人文色彩。而这种色彩又浸润了反思,使作品呈现出非同一般的厚重。推理小说的意义已不再停留于“解谜”的快感,而是去触发人们更多的思索。这大概也注定了北森鸿并不会像很多作家一样大红大紫,但他的担当,却决定了他的作品可以在时代之中停留更久。

回到《鹿鸣馆》本身。热爱日本文化的康德先生一到日本似乎就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状况。这里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理想,而自己想要凭借知识引领日本人取得进步的心愿似乎也只是一厢情愿。这里有自己的规则,而当一个“局外人”试图插足时,他必然要面临多重的压力。更关键的,是隐藏在这个东方国家和善而貌似开放的面目之下的,其实依旧是挥之不去的勾心斗角。几股力量交织,康德先生的冒险,其实也就像是一面镜子。

倘若北森鸿可以完成这部作品,那结局或许是悲怆而令人怅然若失的——可即便作品未竟,《鹿鸣馆》也无愧于“杰作”这一称号。它被凝固在那里,仿佛随时都可以被续写——而现实,也着实在不断反复。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晓英•赝说•鹿鸣馆》:被凝固的杰作-晓英·赝说·鹿鸣馆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晓英•赝说•鹿鸣馆》:被凝固的杰作-晓英·赝说·鹿鸣馆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978.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4
下一篇 2024-02-17 23:34

相关推荐

  • 长大就笨了-小王子精彩书评

    那天我第一次打开《小王子》,就呆了。不是因为它的清新剔透,而是圣埃克苏佩里的那些画儿。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收到过很多画着小人的卡片,但是一直到那一天看到小王子里面一样的画面,我才知道,原来那些小人和花花草草曾经并且一直在这样忧伤的童话里生长着。 圣埃克苏佩里把它献给一个大人,献给他曾经做过的孩子。“每个大人都是从做孩子开始的。(然而,记得这事的又有几个呢?)” 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年轻而忙碌,人们走路的时候总是匆忙得像上厕所一样。许多人都没有时间停下来,看看星空或者夕阳;没有时间等一朵花开花谢;没有…

    未分类 2024-02-17
    00179
  •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岛上书店精彩书评

    ——评《岛上书店》 文/蓦烟如雪 “当我读一本书时,我想让你也同时读。我想知道阿米莉娅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我想让你成为我的。我可以向你保证:有书,有交流,还有我的全心全意。” 阅读是灵魂和爱的沟通,而上面那句话来自《岛上书店》主人公AJ对阿米莉娅的求婚告白,可谁能想到,想去这么浪漫的一个书店老板,曾是一个冥顽不灵、脾气暴躁的怪人吗?毕竟他不喜欢现代主义、有后世界末日的背景、甚至讲述者以及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的作品,因为他没有共鸣,甚至他反感虚构文学,不喜欢童话,特别还带有孤儿成分的书,他不进处女作…

    未分类 2024-02-17
    00229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仨精彩书评

    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好一阵子,一直没敢多写心得,怕一写触动了心头上脆弱的神经,对老人形单影只的处境涌上不可收拾的哀愁。有时整理书架,一眼望见台湾时报繁体版和北京三联简体版的《我们仨》并列,就只想见分别在封面及封底杨绛微颤的笔触写下的:“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刻骨的心酸涌得人心疼。鼻头一酸,眼睛就模糊了。硬忍着就是不让泪流下来,一把年纪了,再这么轻易就流泪,怎么说都觉得“不要鼻子”。 才刚读了季季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上登出的〈九五杨绛〉,头段里写到: 新旧交替年间,照例给深居简出的前辈文友打电话…

    未分类 2024-02-17
    0023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