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英•赝说•鹿鸣馆》:被凝固的杰作-晓英·赝说·鹿鸣馆精彩书评

关于作者身后留下未能完结的经典作品,最著名的大概要数曹雪芹的《红楼梦》了。于八十回戛然而止,引发一众文人竞相添续。而在推理小说的领域,最有名的例子可能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德鲁德疑案》。尽管有传闻称狄更斯曾向上帝祈求让自己完成这本充满哥特气息的侦探小说,但作品最终还是停止在谜团被解开前的一刻。

任何小说在最初都是依靠悬念取胜的。于是一部未完结的作品,其实很让人揪心。日本作家北森鸿的这本《晓英•赝说•鹿鸣馆》(以下简称《鹿鸣馆》)同样是一本没能完成的作品。尽管在通常意义上,推理小说的精彩程度,解答的好坏要占到很大的比重,但《鹿鸣馆》其实并非是那种只有“谜团——解答”的作品。如果用岛田庄司的比喻“推理小说就像是一条鱼,谜团和解答是鱼骨,而其他的描写则是鱼肉”,那么《鹿鸣馆》其实是一条足够丰满的“大鱼”,尽管它的“鱼骨”还没能被完成。

《鹿鸣馆》的故事结构是很有特点的。它采取的是很经典的“作中作”形式,即由一个作品里的“苦恼作家”津岛先生的视角,来追溯整个故事:津岛先生正在写一本关于“鹿鸣馆”的小说,中途却陷入了停滞。而此时一个神秘人送上的线索,使得津岛将自己关注的内容,由建筑本身转向了建筑的设计者,英国设计师康德先生身上。围绕“鹿鸣馆”有关的富有政治气味的流言,似乎暗示这个英国人在那个时代,卷入了某场阴谋……

有关建筑的推理小说非常多,最著名的可能就是绫辻行人的“馆系列”作品了。但和围绕建筑本身思考“如何杀戮”的作者相比,北森鸿笔下的鹿鸣馆其实更像是一个记号。它标记的,是一个已然逝去,却永远不该被遗忘的时代——日本的幕末到明治年间。进步与腐朽一同酝酿,“有光必有影”。

这也正是北森鸿作为一个推理小说家,其格局的广大之处。尽管《鹿鸣馆》是北森鸿被引进的一部作品,但从评价上来看,丰富而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得他的作品总会融入浓重的人文色彩。而这种色彩又浸润了反思,使作品呈现出非同一般的厚重。推理小说的意义已不再停留于“解谜”的快感,而是去触发人们更多的思索。这大概也注定了北森鸿并不会像很多作家一样大红大紫,但他的担当,却决定了他的作品可以在时代之中停留更久。

回到《鹿鸣馆》本身。热爱日本文化的康德先生一到日本似乎就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状况。这里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理想,而自己想要凭借知识引领日本人取得进步的心愿似乎也只是一厢情愿。这里有自己的规则,而当一个“局外人”试图插足时,他必然要面临多重的压力。更关键的,是隐藏在这个东方国家和善而貌似开放的面目之下的,其实依旧是挥之不去的勾心斗角。几股力量交织,康德先生的冒险,其实也就像是一面镜子。

倘若北森鸿可以完成这部作品,那结局或许是悲怆而令人怅然若失的——可即便作品未竟,《鹿鸣馆》也无愧于“杰作”这一称号。它被凝固在那里,仿佛随时都可以被续写——而现实,也着实在不断反复。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晓英•赝说•鹿鸣馆》:被凝固的杰作-晓英·赝说·鹿鸣馆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晓英•赝说•鹿鸣馆》:被凝固的杰作-晓英·赝说·鹿鸣馆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978.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4
下一篇 2024-02-17 23:34

相关推荐

  • 不要一味讨好别人,忠实于做真实的自己-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精彩书评

    生活和工作上,我都是高度敏感的人。我会因为他人的评价瞻前顾后,生怕得罪了谁,生怕谁误会了我。我非常敏感,跟任何人在一起都特别容易产生负罪感。如果别人有个不开心,我就会想“我是不是说错了话?刚才她跟我说话,我是不是表现不热情,她生气了?”我觉得别人的不开心,我负有难辞其咎的责任。因为过于敏感,我变得唯唯诺诺,整天闷闷不乐。在大学时,有个隔壁寝室同学要去理发,想找人陪,结果找了一圈大家都不愿意。于是找到我,我就答应了。其实我也不想去,因为我要复习功课;但我又担心拒绝了她,她会不开心。于是我就只能勉为…

    未分类 2024-02-17
    00125
  • 致新生-Twentine忍冬精彩书评

    四二四三四四这三章一气呵成,本文的第一个小高潮终于来到,看完就像一个强盗吞下定心丸,平静地跟鬼似的,心说:终于来了.这就是T.她就在那里,但凡我相信,她就会给我惊喜.这是一种平静的愉悦感,回头看看那些谩骂质疑的人,真可怜,你们闹去吧,兀自沉迷在这种甜蜜的感觉中,而T兀自闷头闷脑地写,心照不宣. T真是一个两极爱好者——极简主义和极端主义.小说发展到现代,读者的想像力已被越俎代庖的作者用全能视角剥夺得一干二净,作者夹带的主观性和写作所要求的客观性之间的博弈,直接影响到文字所产生的张力.尤其是晋江泛滥的现言区,看似小学生都能迈…

    未分类 2024-02-17
    00125
  • 我们可以老了再相爱-霍乱时期的爱情精彩书评

    “我们可以老了再相爱”,我忘了最初是从那听到的这句话了,只记得当时我正反复回味阿飞姑娘念叨的”再不相爱就老了”,总觉得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然后在那个当口,我听到有人说:我们可以老了再相爱。那感觉忽然很棒,对时间的焦灼感好像如释重负。 差不多读到《霍乱时期的爱情》最后几页的时候脑子里忽然又一次冒出这句话。事实上一直读到大概最后一百页的时候,我都没觉得弗洛伦蒂诺一方面和不同的女人做爱一方面宣称自己对菲尔明娜的纯洁狂恋有多么的让人动容,当然性关系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坚贞与否,但我还是很怀疑男人这种不委屈自己…

    未分类 2024-02-17
    0013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