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了的爱情-张小娴想念精彩书评

我们,到底可不可以不要爱,能不能够不关情?答案是否定,尽管大多的爱都伴着无奈,都有着悲哀,但那份独有的回忆会让人喜润心田或者痛彻心扉,也许你现在很纠结,也许你至今还无法释怀,还放不下过往,而当又一天你真的想透后才会明白:曾经有过那份爱,曾经有的那个人,都是生命馈赠与你的美好而独特的礼物,是只有青春尚在时的独家记忆,当有一天,你敢于也乐于开启这扇思念之门,怀念会将一切变得不一样。

的确,在看书的最初,看到《想念》和散文这个组合之后,我觉得自己会喜欢异常,拿到,看到精致的装帧,淡雅清新的封面设计就有种不染尘世的感觉,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得不承认我疏忽加博爱了,以为是事关人间冷暖情的大爱思念,而独独忽略了那行关于爱情注解的小字,也已然忘记了在上学的纯真年代里看了哪些关于张小娴的文字,总之记忆的深处有一种美好,拼起记忆的碎片之后才发觉她的拿手菜便是言情,有时候我会惊讶于为什么大家对爱情都有那么多话要说,在写尽了千古离奇各式百态情爱之后,依旧还是作者们笔下的肥肉,而且不分体裁,读者也会不倦于沉湎其中?为什么只有爱,才让我们渴望?拿起时便失去,而失去时又放不下,让世代世俗的你我都躲不开?

我无法给这本书准确的定位属于什么,说散文,应该是具备形散的要件,也神聚在爱情这一主旨上,文末的点题算是一个标志,但偶尔还会读出些杂文、小品文、哲理故事的味道。作为读书“杂食家”的人当然不会介意,而作为散文的话,除了那份情感的细腻描写外应该还少了那么点煽情的力度,冷度多了点,感染力弱了点,情的投入少了点,窥世的思考多了点。在这种清新美好中少了一点感染力,反之看穿爱情真谛的穿透性给人一种清澈却不很透明的感觉。

记得学生时代也读过张小娴的书,但大多忘了什么味道,至今看到这个名字也很亲切,加之以前更偏重于散文诗歌等的阅读,对这本书更多了一些向往,但读后觉得今非昔比,想想在今天吃肉都再吃不出以前馒头香味的时代,自不是说这本书不好,只能说读的不合时宜,许是在社会中浸染的久了,思想变化大了,倒觉得同为讲述情爱的非纯言情类洞察爱情的书籍,苏芩式的裸露的情爱心理路线的讲述风格更适合我这个奔三的年纪,而张小娴式的半裸文风本该属于过去年轻纯真时代的。注定,过往的爱情会被我们不断想念,再看张小娴也会成为我们已逝青春的祭奠。

这本散文集除了回味外,更多的是一种释然,关于曾经倾情而今已经散了的爱情,我们都应该看开,因为爱不再,情却散不尽,但找不见了悲情。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散了的爱情-张小娴想念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散了的爱情-张小娴想念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849.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1
下一篇 2024-02-17 23:31

相关推荐

  • 你的生活方式,与你如何对待情绪垃圾息息相关-整理情绪的力量精彩书评

    在聊《整理情绪的力量》这本书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上的故事。 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 什么是“踢猫效应”?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人的情绪变坏,而且潜意识会驱使人们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进行坏情绪的发泄。而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加入到踢猫的队伍中。 “踢猫效应”的故事是这样说的:一名员工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因为心情不好,员工就和妻子大吵了一架,妻子很窝火;这时候刚好孩子放学回家晚了,无处发泄的妻子就打了孩子一顿;孩子很委屈就踢了自家的猫;猫愤怒的冲到街上,…

    未分类 2024-02-17
    00131
  • 岂有豪情似旧时-墨宝非宝神之左手精彩书评

    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说:从小到大,我不断进行着玛丽苏的升级;其间或有反刍,但最终只走向唯一的结局。 最早的幻想是武侠梦,小学生暑假,各大电视台在垃圾时段大播特播武打片。我于是站在硬板床上,身披毛毯,最初各种自以为或矜持委婉或威风凛凛实则白痴无比的动作,一边为成功刻画人物形象而沾沾自喜,一边信心十足地憧憬我的未来。当年,我真的预备将来成为一个大隐隐于市的绝代侠客,在危机到来之前大展身手,保护弱小——好吧,关键不在于保护弱小,因为正义是理所应当的事情,重点在于我需要一个站在闪亮舞台上的机会,然后,尽情…

    未分类 2024-02-17
    00113
  • 如果可以,请让我成为这样的人-你好,旧时光(上 下)精彩书评

    如果可以,请让我成为这样的人。 接触这部小说的机缘非常妙,在逛百度某漫画的贴吧时看见一个“关于禁止再贴玛丽苏类型同人文”的通知,不知玛丽苏为何物的我在查百度知道的时候知道了“玛丽苏病例报告”,本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动漫爱好者特有的考据癖我点了链接,一头栽进去看的时候,心里满满充塞的都是对作者大人的感激。这是一个温暖人心的成长故事,主人公余周周的成长道路人人都曾经历,或者正在经历。虽然作者叙述的语言平实,却足以让人痛快地看一场有笑有泪的青春。通过余周周的眼睛,我又看到年少的自己,也让我试图重新思考成长的含…

    未分类 2024-02-17
    0012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