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国式励志的源头

  曾经李小龙参加电影公司面试的视频,他向面试官介绍功夫,将其比作水。水是最柔软的物质,却能穿透最坚硬的岩石,它能灵活地改变自己来适应对手。很多人都会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发现功夫之王不但有一身好拳脚、真功夫,还能将功夫上升到哲学。任何东西,一旦玩进去,玩到最深处,必然是玩哲学!搞体育、玩艺术、干政治、做企业等等,概莫能外。


  日本人这方面的意识似乎尤其强烈,玩个书法就是书道,玩个插花就是花道,都强调其中的道,也就是哲学的意味。现代派艺术常常让人看不懂,一张大白布般的画作就卖上千万,凭什么呢?往往就凭作者对它有一番哲学层面的解释,忽悠得咱们也感叹:哇,这么高深,值!政治更是如此。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政治与哲学常常是不分科的,列宁、毛泽东这样的领袖在哲学上的造诣自不必说,其他各个层面的政治人物对于哲学都是津津乐道的。大政治家必是大思想家,也没问题。
  企业家方面,日本稻盛和夫近年在中国名气很大,这不是因为他的产品有多少中国人在用——连他那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多数人也不知道,甚至对他引以为豪的阿米巴管理有兴趣的人也不是太多。他的名气是靠跟中国人讲活法,讲哲学。而他讲的究竟是什么哲学呢?恰恰是中国自己的哲学:儒家的、王阳明的。这算是出口转内销吧。
  那么,哲学是什么呢?说到底,它就是对于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对任何一种东西,开始时,可能只凭着一种感觉,爱好啊、激情啊、欲望啊、虚荣啊、迷恋啊、被逼无奈啊,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连唬带蒙,蛮干硬闯,也可能做得很好,但肯定不稳定。时间久一些,深入一些,才会发现其中有一些门道,有些“规律”可循,这时就算得上有经验了。但是你看到的这个“规律”靠得住吗?它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更本质、更可靠的规律呢?这时,就到了哲学层面。最终,在这个层面领悟和把握的东西,反过来会成为你现在玩这个东西的一种支撑。
  那么,怎样玩哲学呢?怎样从哲学层面去领悟和把握自己正在玩的这个东西呢?《大学》里有句话,很重要: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意思就是,凡事要善于从根本处、起始点、源头上着手。
  就像治病,得找到病根,知道这个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到眼下这个情况的,才能对症下药。
  就像学作曲,你得从1、2、3、4、5、6、7这些音符开始,一点点往复杂方面学。学到一定程度时,随便拿一段旋律,你就能从里面把1、2、3、4、5、6、7这些音符给分出来;或者随便一玩,就可以把这些音符谱成一段乐章。
  就像学英文,你得从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这26个字母开始,它们是最简单的,但再怎样复杂的单词、语句、文章也不过由这26个字母所组成。
  就像学数学,为什么1+2=3?因为1+1=2。为什么一道复杂的微积分题最终有某一个得数,归根结底是因为1+1=2。那么,为什么1+1=2呢?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这就到头了,它“不证自明”。
  《周易》也是如此,对于中国人来讲,它是所有哲学的源头。学曾国藩、学王阳明、学孔子、学老子,稍一深入就会发现,他们的源头在《周易》,《周易》中的思想就相当于音乐里的那些音符、英文里的那些字母、数学里的1+1=2。它是所有中文典籍中成书最早的,是“群经之首”。任何一本其他的中文书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它的影响,所以,不能算百分之百的原创。只有它是原创,它没有别的书可参照,只能道法自然。
  以老子《道德经》来讲,他的整个思想几乎就是源于《周易》的谦卦,其精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明显源于《周易》的复卦。
  孔子就更不用说了,《史记》中记载他读《周易》,“韦编三绝”,就是编联竹简的绳子被他翻断许多回。《论语》里则记载了他自己所讲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他要是能再多研究上几年《周易》,造诣就更加高深了。而《周易》文本中“传”的部分,两千年来的学者们几乎都认为是出自孔子之手,是他学习《周易》的心得。
  老子、孔子之后,中国文化中很难再找到原创性的思想,后世学者更多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新的实践作一些发挥。包括王阳明、曾国藩也是如此,他们都曾在《周易》方面下过大功夫,并受益匪浅。王阳明有个著名的“龙场悟道”,但少有人知道,当时他之所以能够悟道,恰恰是从《周易》中得到了启发,他给自己住的那个山洞取名“玩易窝”——玩《周易》的窝,还写了一篇《玩易窝记》来记述悟道的体验。
  曾国藩传世的日记中则详细记述了自己学习《周易》的情况。1841年10月28日午饭后,30岁的曾国藩跟几个朋友到琉璃厂买了一套李光地主编的《周易折中》,然后花了一年时间把这套书精读一遍。此后的几十年里,他几乎每年都会拿出《周易》来温习,直到1872年正月,他用二十天时间又温习一遍,十几天后,就去世了。日记中也记了些读《易》心得,比如,他认为乾、坤、颐、损、益、鼎这六卦对于养生最有意义。而且,他偶尔还会亲自占卦,以帮助决策。
  大儒朱熹有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什么老子、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的思想这么让人着迷?是因为他们都有《周易》这个伟大的源头。好比大厨做出一盘好菜,你如果只是一个食客,把这盘菜吃了,感叹一通:“啊,太好吃了!”这也算是一个美妙的体验了!但是,如果你也想学厨师的手艺,那么,起码的,你要去看看这盘菜用的是怎样的食材。所以,《周易》是必须要看的。
  问题又来了:《周易》看得懂吗?
  如上所述,如果你同意《周易》是“源头”,那么“源头”有复杂的吗?那几个音符复杂吗?ABC那些字母复杂吗?1+1=2复杂吗?黄河、长江的源头不过一泓清洌的甘泉,人生的源头不过是一个婴儿无邪的笑容。儒家讲,“道不远人”;道家讲,“大道至简”。哲学的特点就在于简易啊。
  《周易》确实在文本上设置了一个门槛,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一只蛋外面有坚硬的壳,一封电报经过了加密的处理。这很正常啊,世上哪有露天放着的珍宝呢?不过,请放心,《极简周易》已经把“壳”帮你剥了,保证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退一步讲,看不懂又如何?就像宇宙中有无数的问题,正因为不懂、不明白,才激发着人类不断探索的激情,使智慧不断提升。这可能正是《周易》的魅力所在。
  几年前,我无意间开始写《吃透曾国藩》,写着写着就想到曾国藩简直就是“东方卡耐基”啊,太“励志”了!然而,他与卡耐基的西式励志又有很多不同。于是,我归纳出“中国式励志”的理念,并且写了一篇《修身是中国式励志的主题》作为序言。
  之后,溯流而上,我继续探究塑造出曾国藩精神与思想的背后的力量,儒、释、道、法各家都有,但最主要的是儒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组成的“四书”。于是,整理了一本《人生四书》,将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家庭观、财富观、修身之道、做事之道、学习之道都给捋开,搭建起了“中国式励志”的框架,并且写了一篇《中国式励志的根本在儒家》作为序言。
  接下来,我没有在与儒家平行的道家或法家停留,我被一股力量吸引着,沿河而上,来到中华文化江河的源头。它是神秘的,它就应当是神秘的!它只用两个至简的符号,就开创出了一个包罗万事万物的伟大体系!它只用两句朴素的话,就讲出了这个民族所有的秘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是中国式励志的源头。

《周易》是中国式励志的源头


  日本人这方面的意识似乎尤其强烈,玩个书法就是书道,玩个插花就是花道,都强调其中的道,也就是哲学的意味。现代派艺术常常让人看不懂,一张大白布般的画作就卖上千万,凭什么呢?往往就凭作者对它有一番哲学层面的解释,忽悠得咱们也感叹:哇,这么高深,值!政治更是如此。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政治与哲学常常是不分科的,列宁、毛泽东这样的领袖在哲学上的造诣自不必说,其他各个层面的政治人物对于哲学都是津津乐道的。大政治家必是大思想家,也没问题。
  企业家方面,日本稻盛和夫近年在中国名气很大,这不是因为他的产品有多少中国人在用——连他那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多数人也不知道,甚至对他引以为豪的阿米巴管理有兴趣的人也不是太多。他的名气是靠跟中国人讲活法,讲哲学。而他讲的究竟是什么哲学呢?恰恰是中国自己的哲学:儒家的、王阳明的。这算是出口转内销吧。
  那么,哲学是什么呢?说到底,它就是对于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对任何一种东西,开始时,可能只凭着一种感觉,爱好啊、激情啊、欲望啊、虚荣啊、迷恋啊、被逼无奈啊,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连唬带蒙,蛮干硬闯,也可能做得很好,但肯定不稳定。时间久一些,深入一些,才会发现其中有一些门道,有些“规律”可循,这时就算得上有经验了。但是你看到的这个“规律”靠得住吗?它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更本质、更可靠的规律呢?这时,就到了哲学层面。最终,在这个层面领悟和把握的东西,反过来会成为你现在玩这个东西的一种支撑。
  那么,怎样玩哲学呢?怎样从哲学层面去领悟和把握自己正在玩的这个东西呢?《大学》里有句话,很重要: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意思就是,凡事要善于从根本处、起始点、源头上着手。
  就像治病,得找到病根,知道这个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到眼下这个情况的,才能对症下药。
  就像学作曲,你得从1、2、3、4、5、6、7这些音符开始,一点点往复杂方面学。学到一定程度时,随便拿一段旋律,你就能从里面把1、2、3、4、5、6、7这些音符给分出来;或者随便一玩,就可以把这些音符谱成一段乐章。
  就像学英文,你得从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这26个字母开始,它们是最简单的,但再怎样复杂的单词、语句、文章也不过由这26个字母所组成。
  就像学数学,为什么1+2=3?因为1+1=2。为什么一道复杂的微积分题最终有某一个得数,归根结底是因为1+1=2。那么,为什么1+1=2呢?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这就到头了,它“不证自明”。
  《周易》也是如此,对于中国人来讲,它是所有哲学的源头。学曾国藩、学王阳明、学孔子、学老子,稍一深入就会发现,他们的源头在《周易》,《周易》中的思想就相当于音乐里的那些音符、英文里的那些字母、数学里的1+1=2。它是所有中文典籍中成书最早的,是“群经之首”。任何一本其他的中文书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它的影响,所以,不能算百分之百的原创。只有它是原创,它没有别的书可参照,只能道法自然。
  以老子《道德经》来讲,他的整个思想几乎就是源于《周易》的谦卦,其精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明显源于《周易》的复卦。
  孔子就更不用说了,《史记》中记载他读《周易》,“韦编三绝”,就是编联竹简的绳子被他翻断许多回。《论语》里则记载了他自己所讲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他要是能再多研究上几年《周易》,造诣就更加高深了。而《周易》文本中“传”的部分,两千年来的学者们几乎都认为是出自孔子之手,是他学习《周易》的心得。
  老子、孔子之后,中国文化中很难再找到原创性的思想,后世学者更多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新的实践作一些发挥。包括王阳明、曾国藩也是如此,他们都曾在《周易》方面下过大功夫,并受益匪浅。王阳明有个著名的“龙场悟道”,但少有人知道,当时他之所以能够悟道,恰恰是从《周易》中得到了启发,他给自己住的那个山洞取名“玩易窝”——玩《周易》的窝,还写了一篇《玩易窝记》来记述悟道的体验。
  曾国藩传世的日记中则详细记述了自己学习《周易》的情况。1841年10月28日午饭后,30岁的曾国藩跟几个朋友到琉璃厂买了一套李光地主编的《周易折中》,然后花了一年时间把这套书精读一遍。此后的几十年里,他几乎每年都会拿出《周易》来温习,直到1872年正月,他用二十天时间又温习一遍,十几天后,就去世了。日记中也记了些读《易》心得,比如,他认为乾、坤、颐、损、益、鼎这六卦对于养生最有意义。而且,他偶尔还会亲自占卦,以帮助决策。
  大儒朱熹有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什么老子、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的思想这么让人着迷?是因为他们都有《周易》这个伟大的源头。好比大厨做出一盘好菜,你如果只是一个食客,把这盘菜吃了,感叹一通:“啊,太好吃了!”这也算是一个美妙的体验了!但是,如果你也想学厨师的手艺,那么,起码的,你要去看看这盘菜用的是怎样的食材。所以,《周易》是必须要看的。
  问题又来了:《周易》看得懂吗?
  如上所述,如果你同意《周易》是“源头”,那么“源头”有复杂的吗?那几个音符复杂吗?ABC那些字母复杂吗?1+1=2复杂吗?黄河、长江的源头不过一泓清洌的甘泉,人生的源头不过是一个婴儿无邪的笑容。儒家讲,“道不远人”;道家讲,“大道至简”。哲学的特点就在于简易啊。
  《周易》确实在文本上设置了一个门槛,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一只蛋外面有坚硬的壳,一封电报经过了加密的处理。这很正常啊,世上哪有露天放着的珍宝呢?不过,请放心,《极简周易》已经把“壳”帮你剥了,保证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退一步讲,看不懂又如何?就像宇宙中有无数的问题,正因为不懂、不明白,才激发着人类不断探索的激情,使智慧不断提升。这可能正是《周易》的魅力所在。
  几年前,我无意间开始写《吃透曾国藩》,写着写着就想到曾国藩简直就是“东方卡耐基”啊,太“励志”了!然而,他与卡耐基的西式励志又有很多不同。于是,我归纳出“中国式励志”的理念,并且写了一篇《修身是中国式励志的主题》作为序言。
  之后,溯流而上,我继续探究塑造出曾国藩精神与思想的背后的力量,儒、释、道、法各家都有,但最主要的是儒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组成的“四书”。于是,整理了一本《人生四书》,将中国人最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家庭观、财富观、修身之道、做事之道、学习之道都给捋开,搭建起了“中国式励志”的框架,并且写了一篇《中国式励志的根本在儒家》作为序言。
  接下来,我没有在与儒家平行的道家或法家停留,我被一股力量吸引着,沿河而上,来到中华文化江河的源头。它是神秘的,它就应当是神秘的!它只用两个至简的符号,就开创出了一个包罗万事万物的伟大体系!它只用两句朴素的话,就讲出了这个民族所有的秘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是中国式励志的源头。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周易》是中国式励志的源头》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周易》是中国式励志的源头》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112.html

(0)
推书网的头像推书网
上一篇 2018-10-18 09:01
下一篇 2018-10-26 16:27

相关推荐

  • 好书推荐:别笑!我的第一本英语日记

    《别笑!我的第一本英语日记》的主角是一个五岁中美混血小男孩,在北京长大,因为爸爸工作的原因,要全家回到美国——一个他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小小的他要学着跟好朋友说再见、学着打包自己的行李、学着适应不一样的环境、开始习惯美式食物、开始上幼儿园……,每一篇日记都是Melvin的成长记录;通过小孩的童言童语,通过他们乐观天真的角度来看看这个世界。

    2020-12-28
    00311
  • 三朵:“禁止代孕”要用力发声

    “禁止代孕”要用力发声。目前依旧有很多人,甚至很多女性都不清楚代孕到底会带来哪些危害,很多人天真地认为“代孕合法的话,代孕人一定是‘自愿’的”“代孕的收入也可能会拯救一个人,一个家庭”“你情我愿的事情”“就是生个孩子”……也天真的以为不幸永远不会降临到他们自己和家人身上。他们不明白,代孕的本质是把女性当生育工具、把新生儿当商品,是对人命的买卖,是强者对弱者的进一步残酷压迫。而这些“真相”都是需要媒体和舆论用力发声,大声地告诉公众“禁止代孕”,让“禁止代孕”不仅成为法律的底线,也要成为公众的“常识”。

    2021-01-22
    00264
  • 推书网强烈推荐这3本真正应该看的书籍!!!

    何以为父 迈克尔·J.戴蒙德 豆瓣评分无 书对父子关系进行了深刻而有力的描述。 作者迈克尔·J.戴蒙德对父子关系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研究。他坚定地认为,父亲身份对儿子和父亲彼此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父亲会深刻地影响儿子,儿子也会影响父亲。父子关系的发展会跨越某些特定的发展里程碑。他提出了“足够好的父亲”这一概念——一个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全身心投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孩子成长的人。他写作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帮助男性好好抚育自己的儿子。 在本书中,他分析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父子关系,描绘了父亲的成长阶段(从妻子怀孕开始)…

    2024-04-05
    006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