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传说与习俗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传说与习俗

祭先烈,苍柏含翠风拂岗;

敬前贤,青松吐绿水流长;

山低昂,万谷呜咽声浩荡;

雨飘扬,千语悲泣疑惆怅;

过寒食,杯中薄酒浸细壤。

清明节由来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传说与习俗

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春分节气之后15天,为清明节气。“清明”目前是24节气中唯一一个节日。我国清明扫墓的传统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在《孟子·齐人篇》中曾提到,有一个齐国人经常到东郭坟墓间乞食扫墓的祭品,被其他人耻笑。由此可见,在战国时期,扫墓习俗已经盛行。

到了秦汉时期,祭扫坟墓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中这样记载,御史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那天,“还归东海扫墓地”。

清明节传说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传说与习俗

图 晋文公重耳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已然再无食物。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并非争功讨赏之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为了逼他出山,晋文公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即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民俗

清明三候

古人描述的清明物候为,一候桐始华:白桐花开,美好如约而至;二候田鼠化为鴽(rú):字面意思是老鼠变成了鹌鹑那样的鸟儿,其实是在说喜阴的田鼠回到地下洞中,喜阳的小鸟来了;三候虹始见:雨过春深,则见虹霓,七彩霓虹定格春日胜景。

清明习俗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是天朗气清的清明,也是踏青寻春的清明,更是情深追思的清明。清明的民俗内涵相当丰富: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其中两大主题,还有插柳戴柳、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闲趣闹趣流传于今。

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如鸡蛋、冷饽饽、冷高粱米饭、枣糕、馓(sǎn)子等。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艾粄(bǎn)、暖菇包、乌稔饭、芥菜饭等习俗。

此外,清明对农家来说,正是春耕、春种、春管的大好时节。这一天,有诗情画意,也有泥土气息,更有浓郁的人情味。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传说与习俗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传说与习俗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传说与习俗

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传说与习俗

清明,教会我们不忘本

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根”是祖先,是亲人,是故土。古人道,人这一辈子如果没有根,走到哪里都是漂泊。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往何处。清明时节寻根问祖,其实是提醒我们做人不能忘本——既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出发,因何而出发;更要遵循父母的教诲,传承先辈的精神。

清明,教会我们在爱中告别

有人不禁疑问:“祭祖扫墓,真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吗?”不少人回答:“祭祖,相信的并不是鬼神,而是相信亲人对我们的爱是不会消失的,他们在我们心里留下的回忆也不会消失。”

死亡,只是改变了生命的状态,并未结束我们与亲人的联系。在这场年复一年的仪式里,最好的缅怀是记得,也是放下。那些有关生死的话语,教会我们在爱中学会告别。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传说与习俗》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传说与习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readhb/24275.html

(0)
上一篇 2024-04-03 16:54
下一篇 2024-04-03 17:05

相关推荐

  • 黄石市广场路英才学校举行“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主题教育读书活动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了深厚底蕴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筑就了经久不衰的民族瑰宝。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经典,让民族文化的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5月29日,黄石市广场路英才学校举行了以“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为主题的教育读书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筑梦未来。 501班汤子祺同学朗诵了《中华颂》。岁月如诗,颂我大美中国;红旗如画,展我中华伟绩。爱我中华,振兴中华。 503班苏睿与孙馨逸同学合作朗诵了《祖国深深刻在我心中》,伴着石…

    2023-06-02 全民阅读
    00426
  • 读者大联欢!潜江市2023年全民阅读活动盛大开启

    书声琅琅,诗意浓浓。4月21日上午,在潜江市南门河游园广场,全市读者朋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潜江市委宣传部、潜江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潜江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书香润万家 ‘阅’进新征程”2023年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第十五届“清明诗会”在这里拉开帷幕,潜江各界人士、师生代表2000余人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发布了市委书记向斌同志向全市人民推荐的四本好书,同时,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与师生代表一同向全市群众发出读书号召,倡议全体市民参与到阅读中来。活动现场还表彰2022年全民阅读…

    2023-04-21 全民阅读
    00589
  • 第七届“中国阅读”推荐书目和阅读推广案例在重庆发布

    12月11日,“乘书出发 通达天下”——第七届“中国阅读”推荐书目和阅读推广案例发布仪式在重庆图书馆举行。本次发布仪式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浙江省文澜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共同主办,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重庆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执行承办,这也是“中国阅读”活动首次采用两馆联动形式举办,400余人现场参加活动,100万余人次通过线上平台观看活动。 活动现场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中…

    2024-12-12 全民阅读
    0079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