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龙:人生实苦 但请足够相信

本书为著名作家蒋子龙的人生随笔,荟萃了作者执笔40年来优质散文,这些文章或者写人生经历,或者畅谈生命哲思,又或者表明对某种状况的情感态度,都非常引人入胜。他的笔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或许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样子。

蒋子龙的散文真挚淳朴,他本人对生活始终葆有热情,尽管曾经历了不少波折,但他始终是积极的,既不颓丧倦怠,也不一味抱怨,他性格直率,文风坚硬,他的文章总能给人一种很正面、很积极的引导。他认为,没有人活着是容易的,人生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我们都不必过于忧虑和着急,要足够地相信未来。在颠簸的人生途中,他秉持着一份坚定从容的姿态,而这是时下很多人所欠缺的。

蒋子龙:人生实苦 但请足够相信

作者简介:

蒋子龙,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天津市作协主席。作为著名作家和中国文化的使者,他先后出访过欧美亚等十几个国家,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大奖,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韩、意、西等十几种文字出版。


文摘:

1.《分寸感》

天地间一切奥秘无不取决于接触的技巧。

接触产生了世界,创造出宇宙间的万千气象——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山呼海啸,陨石飞落,无一不是大自然家族成员中相互接触的结果。不接触就没有火,没有光,没有水,世界也不会有运动和变化。

火车的价值要依赖车轮和铁轨的接触,汽车的速度来自轮带和地面的接触,滑冰运动员的成败取决于冰鞋和冰面的接触,足球是脚和球的接触,篮球是手和球的接触,拳击是拳头和皮肉的接触,钓鱼是钓钩和鱼唇的接触……一切运动都离不开接触。创造更是接触的艺术,绘画写字是笔墨和纸张接触的学问,雕刻是刀和对应物的接触,乐器发出声音是接触的结果,演员感动观众是情感接触的结果。

亲吻是接触,拥抱是接触,人类最高的快乐产生于男人和女人的接触之中。这接触让人类知道什么是爱情,并子子孙孙繁衍不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靠接触而维持生存。

人生就是接触。接触的成败往往能决定或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比如:一次偶然的接触交了一个朋友或找到了爱情,一次意想不到的接触使自己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接触中增加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历练了人生。人们常说的运气好、碰巧了、瞎猫撞上了死耗子,都不是与世隔绝的产物,“运”“碰”“撞”,是接触。先有接触,后有奇遇。而幸运者的一生就靠那么几次奇遇。

接触多,认识的人就多,机会就多。立于一个开放的社会,“脱离接触”就什么事都难于干成,活着的学问变成了接触的学问。现代人又讲究社交了,越是有钱有身份的人越重视社交,社交就是接触。各大公司都设有公共关系部,“公关学”就是“接触学”。越是大商人越懂得广交朋友、和气生财的道理,他们的接触原则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每接触一个人即便不能为自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也绝不愿给自己竖起一堵墙。倒是那些看上去“气粗”的人,却未必“财大”,吆三喝四,见利忘义,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很难“接触”到更高的境界。

接触的方式多种多样,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切入点不一样。有的喜欢用脑跟社会接触,有的喜欢用嘴,有的喜欢用肢体……商品社会喜欢用物质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请吃请喝是通过嘴接触对方的心,送礼和行贿是通过钱接触人,经济人喜欢经济接触,经济接触使经济案件成几何倍数增长。

在所有接触中最难的最无法回避的就是人跟人的接触。轻了不行,重了不行,深了不行,浅了不行。由于每个人的苦乐不均,品格不同,修养不一,地位不等,再加上感情的起伏跌宕,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每人都是“君”,“伴君如伴虎”。接触不再是万无一失的了,一不小心接触会变成伤害,如同刀锋和伤口的接触一样。贪欲和贪欲接触,恶和恶接触,生活紧张,关系也紧张。人跟人是如此,国跟国、民族跟民族也如此,战争就是接触,是武器和弹药的接触。海湾战争期间最出风头的接触是爱国者导弹和飞毛腿导弹的接触。

现代社会接触变成了一种小心翼翼的艺术。人们怎么可能活得不累不烦呢?


2.梦里乡关

故乡是每一个人的伊甸园,给了你生命的源头,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故乡滋养着一个人的精神,留有童年的全部欢乐和记忆。故乡也只属于童年,人稍一长大,就开始苦恋天涯,梦想远走高飞做舍家游,如同鸟儿翅膀一硬就要离窝。青年人满脑子都是“好男儿志在四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天涯何处无芳草,青山处处埋忠骨”……在我的家乡甚至形成这样一种风气,能闯出去才叫有出息,无论上(北)京下(天津)卫,都是本事。而一旦上了年纪,就开始恭敬桑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于是也就有了“乡心”——“思心昼夜起”。离乡越久,思乡越切,万般滋味,尽作思归鸣。

我是1955年夏天,考到天津读中学。离开了家,才知道什么叫想家。出门在外反把家乡的千般好万般妙都想起来了,却已没有退路,半途而废,将无颜见家乡父老。特别是后来的“遣送回乡”,变成一种严酷的政治惩罚,形同罪犯。久而久之,一般人跟故乡的感情被异化,或严重扭曲,一旦离开就很难再回去了。正由于此,至今已60多年来,我做梦大都还是故乡的情景,特别是做好梦的时候,当然那背景和色彩是我童年时故乡的样子。不仅故乡的形貌像刀刻般印在我脑子里,就连我们家那几块好地的形状和方位,也还记得清清楚楚……

我的老家是个大村子,南北狭长,村子中间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街,东西两侧各有一条辅街,每隔五天有集。即便不是赶集的日子,一到晚上,羊杂碎汤、烤烧饼、豆腐脑、煎焖子的香味便从主街弥散开来,犒劳着所有村民的鼻子。如果我表现得好,比如在全区的会考中拿了第一,或者在秋凉草败的时节还能给牲口割回一筐嫩草,老娘就会给我三分钱和一个大巴掌形的棒面饼子,到主街上或喝羊汤,或吃焖子,任由我意。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齿颊生香。

在村西有一片茂密的松树林,那就是我心目中的“野猪林”,虽然没碰到过野猪,却不只一次见到过拳头般粗的大蛇,有人放羊躲到林子里乘凉,盘在树上的巨蟒竟明目张胆地就吸走了羊羔。村东一片深水,人们称它为“东坑”,据村里老人讲,几辈子没有见过它干坑,大家都相信坑底一定有王八精。村北还有一片水域,那才是孩子们的乐园,夏天在里面洗澡、摸鱼捉虾,冬天在冰上玩耍。只有在干旱的年月,才会缩小成一个水坑,然而水面一小又容易“翻坑”,鱼把水搅混,混水又把鱼虾呛得动弹不得,将嘴伸到水面上喘气,这时人们下坑就跟拣鱼一样。有一回我下洼割草回来,正赶上翻坑,把筐里的草卸下来,下坑不一会就捞了多半筐头子鱼。

还有瓜地、果园、枣林、满洼的庄稼、一年四季变化丰富的色彩……如果世上有天堂,就该是自己的家乡。有一年暑期因贪玩误了回天津的火车,只好沿着南运河堤走到沧州站赶快车。河堤上下是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清风习习,十分凉爽。这古老的林带从沧州一直铺展到天津,于是想好一个主意,来年暑假提前备好干粮,豁出去两三天时间,顺着森林走回老家。可惜第二年全国“大跃进”,我也要勤工俭学,不能再回家了。隔了许多年之后才有机会还乡,竟见识了真实版的“家乡巨变”:满眼光秃秃,护卫着南运河堤的千年老林消失了,我站在天津的站台上似乎就能看到沧州城。南运河在我的记忆中是一条童话般的长河,竟然只剩下了一条干河床,里边长满野草,中间还可以跑拖拉机。

我的村子也秃了、矮了、干了,村头道边的大树都没了,几个滋润了我整个童年的大水坑也消失了……这让我失去了方位感,不知该从哪儿进村?甚至怀疑这还是我梦牵魂绕的老家吗?最恐怖的是紧靠着村子西边修了个飞机场,把村里最好的一片土地变成白惶惶的跑道,像一刀砍掉了半个村子。自那次回家后,我的思乡梦里就有了一条抹不掉的伤痕。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是很干净的,冬天一片洁白,到春天大雪融化后麦苗就开始泛绿,夏天葱绿,秋天金黄……那个年代人们没有垃圾的概念,生活中也几乎没有垃圾,无论春夏秋冬乡村人都起得很早,而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先将自己庭院和大门外面打扫干净,清扫出来的脏东西铲到粪堆上沤肥。家家都有自己的茅厕,对庄稼人来说粪便是好东西,没有人舍得胡乱丢弃,即便是牲口在路上拉的屎,都要拣起来带回家,或扔到自家地里。而今还没进村子却先看到垃圾,村外的树枝上挂着丝丝缕缕、花花绿绿的脏东西,凡沟沟坎坎的地方都堆积着跟城市里的垃圾一样的废弃物……我无法相信村子里怎么能产生这么多垃圾,抑或也是沾了飞机场和沧州市的光?

这还是那个60多年来让我梦魂萦绕的故乡吗?如今似乎只剩下一个村名,其余的都变了,苍凉、麻木,无法触摸到故乡的心房,却让我觉得自己的所有思恋都是一种愚蠢。让我感到心里刺痛的还有家乡人的变化,有热情没有亲情,热情中有太多客气,客气里有拒绝、有算计。我有一发了财的同乡,跟我商量要回乡投资,回报老家。我大喜,欢欣鼓舞地陪着他见老乡,商谈具体事宜,待到真正付诸实现,始知抬脚动步都是麻烦,已经谈好的事情说变就变,一变就是多要钱,乡里乡亲又恼不得也气不得,比他在别处上项目成本高得多,效率慢得多,而且估计最终难有好结果,便擦干净屁股,带着失望乃至绝望逃离了故乡。

自那件事情之后我也很少再回老家了,才知“家山万里梦依稀”,不只是空间上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心理距离。“不是不归归不得,梦里乡关春复秋”。每到清明和除夕,夜深人静之后,到一偏僻十字路口,给父母和蒋家的列祖列宗烧些纸钱,口中念叨一些不孝子孙道歉该说的话。有时话说得多了难免心生悲凉,今夕为何夕,何乡说故乡?

其实故乡就是爹娘,有爹娘在就有故乡,无论故乡变成什么样子。没有爹娘了,故乡就只能留在梦里啦。但故乡是一定要回去的。活着回不去,死了也得回去。

西方人死后愿意见上帝,中国人死后希望能认祖归宗。屈原唱道:“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连狐狸死的时候,也要把头朝向它出生的土丘。有一天晚上读向未神游的诗:“生我的人死了,养我的人死了,埋葬了父亲等于埋葬了故乡!处处他乡处处异乡,从此我一个人背着故乡,走啊走啊看不到前面的路,蓦然回首也找不到来世的方向。”

忽然眼泪就下来了,情不自禁冲着故乡的方向跪倒,心里呼唤着爹娘脑袋磕了下去……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蒋子龙:人生实苦 但请足够相信》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网”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蒋子龙:人生实苦 但请足够相信》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zixun/269.html

(0)
上一篇 2018-12-17 22:32
下一篇 2018-12-24 10:25

相关推荐

  • 《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美国前第一夫人自传中文版上市

    全球1个月销售500万册的畅销书 《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中文版来袭!   2018年11月13日全球发售的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成为》简体中文版终于上市!在这本上市一个月就热销500万册的书中,米歇尔不仅讲述了童年的生活以及职业女性应该如何平衡工作跟家庭,还披露了外界翘首期盼的白宫生活秘闻。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力撑夫人米歇尔,称该回忆录是“深刻的个人经历”,正如书名“成为”一样,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人。本书中文版由企鹅兰登授权、天地出版社引进出版。 2018年度最畅销书籍、登顶多国榜单 作为多年来最受人们…

    2018-12-24
    0074
  • 美国前总统里根之女遗珠之作《漫长的告别》温情上市,倾心记录陪伴父亲的最后十年

    近日,《漫长的告别》由天地出版社温情推出,本书讲述了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在患阿尔茨海默病期间与家人相伴最后十年的点滴,作者是里根最小的女儿帕蒂·戴维斯。本书特邀擅长文学翻译的译者精心重译,将亲人间的温情与细腻柔软的力量氤氲纸上。

    2021-04-30
    00211
  • 历史学家索尔•大卫战争纪实作品《地狱的熔炉:冲绳岛战役》出版发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 冲绳岛战役 全景记录 1945年春 太平洋上的地狱83天 直面毁灭的生命悲歌 一部讲述冲绳岛战役的全景式史诗 一部基于档案回忆的真实战地记录 一滴来自被侮辱与被舍弃的冲绳之泪 一支灵活变换叙述视角的生命悲歌 《地狱的熔炉:冲绳岛战役》 作者:索尔•大卫 译者:张帆 入围2021年英国陆军年度军事书籍 入围2021年HWA非小说类皇冠奖 《泰晤士报》年度图书 《每日电讯报》年度图书 《BBC历史杂志》年度图书 亚马逊月度历史图书 英国Waterstones书店年度最受欢迎读物 由天喜文化策划、天地出版社出版并发行的《地狱…

    2023-08-04
    0015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