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VS法治,论史学家的应有立场-寡人无疾精彩书评

这篇如题,想谈谈人治法治还有姚霁的自称史学家。楼主生性喜欢咬文嚼字,所以很抱歉我又准备援引原文,嗯,更抱歉如果祈祷不是这个意思而我过度解读了,不过anyway,开始我的分析为啥我觉得姚霁这一章里的表现简直是,嗯,令我作呕。

首先,很多妹子表示我上帝视角了,某种角度来讲没有错!不然我也不能知道姚霁内心活动不是?然而请在下面反驳我之前先看这一条,我从没说过姚霁有上帝视角不正常,我认为不正常的是她的言论内心活动,和她自己援引的人治法治理念以及自我认知职业史学家的矛盾冲突。以及,不管薛太妃出宫这件事情是否为必然,这同女主的思维上的矛盾之处并不冲突。
人治法治这一援引第一次出现在这里:

[引原文]

“她揣测过薛太妃在幕后指使,也揣测过称心是被人买通的内应,甚至揣测是不是那位选妃的女子给了她什么好处,然而揣测到最后,她心中却隐约知道,如果是这个“人治”大于“法治”的时代,这姑娘很可能最后就白死了,连凶手是谁都不知道绝色师父要拖走。

她是史学家,不是游客中那些“傻白甜”,知道历史中有许多真相最后被掩埋的原因,不过就是“真相”大不过“权利”罢了。

是的,她一面觉得薛太妃不是这样的人,一面又觉得没有她的“指使”,一个年老无依的宫人,断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至于结果,在她看来,一方是素昧平生只是有些姿色的天真少女,一方却是帮他处理宫务将他一手带大传授他知识、护庇他前行的长辈亲人,所谓帝王权谋,自然是以利为先。

也许抓不到凶手,也许抓到了,然而最终被牺牲的,不过就是那个可怜的女孩,和可能会为幕后真凶顶罪的替罪羊称心。

所以刘凌壮士断腕的一声“既然是称心姑姑……”,让姚霁发出了“果然如此”的叹息。

果然无论刘凌再怎么温和,他也是帝王,是一个有着自己软肋、会护短的少年,一旦事关挚爱之人,就会……\”

——————————————-

这段心里有问题否?如果姚霁是正常言情女主,没问题,我们读者自己还每天瞎猜剧情呢,有问题的是,她是她口中的傻白甜游客嘛?并不,她是个观察者,她自称为史学家。如本章开头所说,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后人没人知道,因为人都是会造假的,史学家也一样,然而,这是有利益相关的时代的史学家,如引用的原文所说,因为真相大不过权利。问题是,很多人是不是已经忘了姚霁的身份?她来自未来,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是为了尽量还原历史真相不是吗?而她又是如何做的呢?因为后市的争论,在心中先对薛太妃有了幕后黑手的判断,因为刘凌决定处置称心就认为是包庇,真的,现代也没有这么给人定罪这么玩儿的,人治法治,真按姚霁所说的法治,才是拿证据说话,疑罪从无,而不是光靠揣测,她还有一点点研究者该有的钻研中立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吗?她是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看到的,警方还没说话呢,就炸了猜这个猜那个,靠着种种臆测的疑点就断案的网民吗?她不是!

好,你们说她是正常人思维,不是学术思维,正常都会觉得称心是替罪羊,那么以下这段描写呢:

[引原文]

可薛太妃接下来的话和行动,却大大出乎姚霁的意料之外。

她居然自动担下了罪责,并且将错误归集与己身,自请出宫?

身为长辈和宫中女人们的典范,薛太妃用自己的担当,教导了她们什么是“责任”和“气节”。

“原来是人……”

姚霁脑子里许多想不明白的事情,刹那间融会贯通。

为什么历史会不断前进,为什么即使再落后的时代,亦会有层出不穷的光辉,是因为……

时代不一样,人是一样的。

希望身边的人能更好,希望这个国家能更好,希望这个时代会更好,每一个抱有如此想法的“人”,犹如黑暗中指路的明灯,指引所有人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也许会迷茫,也许会走失,也许明灯也会熄灭,前途一片灰暗,可只要曾有过光在那里,提醒所有人还有路,路就会不断的被人开拓出来。

刘凌是有缺点,他不是完人,更不是完美的帝王,可就如薛太妃身为“后宫之主”,会有称心这样的宫人揣测她的想法,去用阴暗的手段维护她的地位一般,也会有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言行和担当,去引导这位帝王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他完不完美,有什么重要呢?没有一个皇帝是一帆风顺的,薛太妃在用李七娘的人品、称心的人命,以及自己的一切来教导刘凌。

有些错误,是不能姑息的。

有些事情,不能看表面。

身为帝王,一举一动,已经不在代表那举动本身。

薛太妃不爱名声吗,不,薛太妃爱惜名声,但她更怕皇帝因为包庇他,而助长了“逢迎君王”的风气。如果人人都认为为了权利可以不择手段,那么刘凌一旦开了这个头,就再也止不住了。

正因为如此,原本可以在私下里悄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情,薛太妃却兴师动众地带着宫人和称心,在当今天之骄女齐聚一堂的汀芳殿将这件事撕扯开来,即使对自己也毫不留情面。

她知道自己不可能留在宫中了,这汀芳殿里这么多闺秀,很可能其中就有一位是这后宫的未来之主,她只是希望自己上的最后这“一堂课”,不仅仅点醒的是皇帝,更是那位刘凌不知道在何处的人生伴侣。

这番良苦用心,刘凌懂了,姚霁也懂了,但还有很多人不懂。

-----------------------

这段话说的特别好,特别有道理,有妹子说薛太妃出宫是必然,也是最好的避免以后问题的方法,没错,一点都没有,然而我并不是说这件事情的处理本身,这件事情的处理非常完美,有问题的是姚霁做为史学家的态度,即这句话:“薛太妃不爱名声吗,不,薛太妃爱惜名声,但她更怕皇帝因为包庇他,而助长了“逢迎君王”的风气。”包庇这个词用得非常有意思,哦对了我说了我喜欢咬文嚼字,文史学多了不好意思。包庇,从姚霁的内心活动中出来的,表明了她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她认为如果按照刘凌之前本打算的做法,处置称心,薛太妃如何处理没有说,或是因为管教不严罚俸什么的,或是不惩罚,这算是对于薛太妃的包庇。这就非常有意思了,姚霁所推崇的法治呢?Celia妹子提到了上司为下属担责的问题,我还是那个观点,爹妈对子女做错事,甚至犯罪,要担责任,都止步于成年。而上司对于下属的错事有责任吗?有,但是,这不包括杀人未遂,谁家上司要为了下属杀人未遂担责任,不担责任不出宫就算做是包庇?这个逻辑很感人,也可能是我太天真?

薛太妃的做法好不好,好,太好了,她是我目前为止看祈祷的文,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本章之后已经超过了木兰在我心中的地位。然而,这样的人要被女主自我标榜为史学家的人这样揣测,实在是…

看到有妹子提到姚霁没有说出推测这件事情,嗯,欢迎参考她当时打断刘凌准备处罚刘凌的叹息。

以上,本片评论有偏颇我承认,接受一切“你根本没看懂”等等评论。然而,拒绝一切什么你就是见不得女主,见不得女主好,认为女主配不上男主,婆婆心态等等言论,我说过了,我一直是婆婆党坚定反对者。这次批评姚霁,可以理解为失望吧,尤其是对于文史工作者,的失望。

作者:湘妃家的竹子

1、推书网发布的文章《人治VS法治,论史学家的应有立场-寡人无疾精彩书评》为推书网注册网友“推书小编”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推书网文章《人治VS法治,论史学家的应有立场-寡人无疾精彩书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推书网一直无私为图书馆转载发布活动及资讯动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推书网不承担责任。

4、本文转载链接:https://tuibook.com/uncategorized/20956.html

(0)
上一篇 2024-02-17 23:33
下一篇 2024-02-17 23:33

相关推荐

  • 按自己的方式,去度过认生。读《明朝那些事儿》后记-明朝那些事儿(1-9)精彩书评

      按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读《明朝那些事儿》后记      我相信。这些日子以来,呈现在我的眼前最生动的画面不是上下班公交车上拥挤的人群,也不是忙碌不过来的公司事务,以及我原本拥有并且平常、平淡、平凡的生活,而是权力、希望、痛苦、愤怒、犹豫、冷漠、热情、刚强、软肉、气节、度量、孤独、残暴、宽恕、忍耐、邪恶、正义、真理、坚持、妥协、善良、忠诚。      是的,我就此沉迷,沉迷于《明朝那些事儿》。      或许应该跟我的眼睛说声对不起,长久以来,它们已经不止十次用眼泪向…

    未分类 2024-02-17
    00193
  • 那一串蒺藜-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精彩书评

    《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南美军政府独裁统治时期,作为左翼人士,更被自由、民主意识深深浸染的作者,在记录、回忆、流亡之中作此疼痛之书,读来时时令人扼腕。作者于重重悲剧(同僚被害,杂志被封)横目之际又不惜笔墨描写那世间的美好(无论是传说、童年、爱情、亲友、工作),纵有会心莞尔处,恐怕却是增益了一路的“乡愁”。世间往往将短篇杰构喻为一串珍珠,但这一百三十几个故事,在那血与火的洗礼,去国未远、归国无望的年月,何尝不是一串蒺藜,日夜钻痛着万千南十字星下的爱国肺腑,四十年后,依然可以清晰地感…

    未分类 2024-02-17
    00240
  • 其实他没有那么爱你-再见之后,说再见精彩书评

    年少的时候做任何事都太用力,但好在即使放了错也能甘心承担。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也因此很多人在经受一次教训之后都不会再度犯错,生活如是,情感如是。但我们忘了自己心中的执念,就如同现代在都市生活的每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她们身上所带有的坚韧以及未得所爱的孤独与落寞。不过自己所追求的所爱真的值得爱么?很多时候在看到别人的爱情故事我都想这样问,可是直到最后才明了细水长流才是真爱。当明白这件事时青春早已带着它只有一次的不可抗拒地离去,最后带着些许的惆怅与伤感在回顾往事中匆匆老去。每个姑娘都曾羡慕过轰轰烈烈…

    未分类 2024-02-17
    0018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